经颅磁刺激(TMS)在精神分裂症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

经颅磁刺激(TMS)在精神分裂症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创的电生理技术,它给于大脑皮层神经元一组序列电刺激时,可以引起皮层局部或远处神经元的兴奋性发生改变。作为一种无创的在大脑外部对神经细胞进行刺激的电生理技术,在过去的20多年中,该方法作为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潜在的研究和治疗工具,一直备受关注。早期TMS主要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研究还不多见,国内目前也还未开始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作为一种严重的高致残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一直不详,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法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系列研究以TMS为研究工具,以期探索一种对精神分裂症的新的研究和治疗方法。本文内容为系列研究中已完成并总结成文的部分,可能仅为冰山一角,待全部研究完成后,我们方能对之有全面的认识。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对照研究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阈值(motor threshold,MT)与正常人的差异,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兴奋性变化。方法:采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singnal-puls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sTMS)检测均为右利手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的MT值。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T值左侧(47.01±9.14)高于右侧(44.59±10.54),差异有显著性(t=2.11,P=0.04);而正常对照的MT值为左侧(41.79±7.65)低于右侧(44.63±7.9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18,P=0.00);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的MT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2.36,P=0.02),而右侧的MT值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t=0.10,P=0.92);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右侧的M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右侧的MT值与年龄、精神分裂症分型、发病次数及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兴奋性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患者左、右两侧皮层兴奋性的不对称性与正常对照呈相反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明显降低。二、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43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研究组在稳定剂量的利培酮(3~6mg/d)治疗的同时给予连续5d的高频rTMS刺激,对照组采用假rTMS刺激。刺激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血清PRL测定、P300检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结果:(1)刺激前两组PRL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RL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P300的P2、P3波幅升高(P均<0.01)。而对照组P300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17评分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可使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P2、P3波幅升高,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但同时会使血清PRL水平增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经颅磁刺激技术原理及目前研究及应用现状
  • 二、经颅磁刺激在精神分裂症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 三、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实验装置
  • 四、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皮层兴奋性对照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300的影响'>第二部分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其他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经颅磁刺激(TMS)在精神分裂症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