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研究

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所见的徽州茶业研究,尤其是徽州茶商研究,一般都是从明清结合角度入手,并且大多以清代为主,明代为辅,甚至忽略明代部分。本论文拟突破常见的研究方法,对明代徽州茶业进行断代的专题性研究,分析明代徽州茶叶飞跃发展的历史背景,探讨明代徽州茶叶科技、经营、文化诸方面发展情况,阐明其对清代徽州茶商经营茶叶的影响,揭示其对现代徽州茶业发展的经验启示。论文第一部分,研究明代徽州茶业的总体发展现状,论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研究明代徽州茶业的历史背景、发展优势。首先分析唐宋元时期徽州地区茶业的发展情况,揭示徽州自古就是产茶区的事实,同时说明宋元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导致徽茶停滞发展;接着分析明代初期政府政策为徽茶发展带来曙光;再次,简要介绍明中后期徽茶兴盛景象;最后,通过分析明代徽州茶税的征收情况,从侧面反映徽州地区茶叶的栽培及贸易的发展情况。第三部分,研究明代徽州茶业的经营对象——徽茶,以明代徽州代表性名茶——松萝茶为例。松萝茶名噪一时,与精益求精的一体化生产工艺分不开,包括茶树生长环境、种植方式、茶叶采摘标准、制作方法及贮存方式等方面。通过探讨松萝茶从当时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以此反映出整个徽州地区茶叶生产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徽州松萝茶成为我国炒青绿茶的鼻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我国茶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第四部分,研究明代徽州茶业的经营情况,主要包括徽州茶商经营茶叶模式及成功经营的原因。论述徽商从明代中叶崛起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先天优势及历史原因等,阐明徽商选定茶业为经营行业的原因。接着重点论述在明代的时代背景下徽州茶商经营茶叶的模式,即集茶叶“采购、加工、运输、销售”四个环节于一体,而且每个环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同时叙述了因茶产业的特殊性而使其有别于其他行业,具有行业特色,即季节性和兼营性。千百年文化积淀孕育下的具有贾而好儒特点的徽州茶商,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背井离乡,深入全国各地经营茶号、茶行、茶庄等,使得茶叶经营成为徽商的一个支柱产业。明代徽州茶商的茶叶经营,为清代徽州茶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五部分,研究明代徽州茶文化的发展情况。明代是中国茶叶结构发生变革的时代,散茶兴起带来饮茶方式改变。明代徽州茶叶生产科技飞跃,徽商四处销售徽茶,不仅丰富了徽州茶文化的内涵,也将徽州茶文化传播到徽商所至之处。明代徽州茶文化的发展,为清代及现代徽茶文化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第六部分,研究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经验的现实启示。概括现代徽州茶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借鉴明代徽州茶业崛起、兴盛的成功经验,以期促进现代徽州茶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 2.1 唐宋元至明初徽州茶叶的发展
  • 2.2 明代中后期徽州茶叶的崛起
  • 2.3 明代徽州茶税所反映的茶叶发展情况
  • 2.3.1 明代徽州地区流通环节茶税征收情况
  • 2.3.2 明代徽州地区生产环节茶税征收情况
  • 3 明代徽州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
  • 3.1 松萝茶的问世
  • 3.1.1 松萝茶茶名考证
  • 3.1.2 松萝茶初期发展
  • 3.2 松萝茶脱颖而出的原因
  • 3.2.1 松萝茶茶树的生长环境
  • 3.2.2 松萝茶的栽培
  • 3.2.3 制茶原料的采摘
  • 3.2.4 制茶原料的选择
  • 3.2.5 松萝茶的炒制
  • 3.2.6 松萝茶的药用功能
  • 3.2.7 松萝茶的储藏
  • 3.3 松萝茶所产生的影响
  • 3.3.1 松萝茶对当时徽州茶区的影响
  • 3.3.2 松萝茶对当时我国其他茶区的影响
  • 3.4 松萝茶的曲折发展
  • 4 明代徽州的茶叶经营
  • 4.1 明代徽州茶商的发展
  • 4.2 明代徽州茶商经营茶叶模式
  • 4.2.1 茶叶收购
  • 4.2.2 茶叶加工
  • 4.2.3 茶叶运输
  • 4.2.4 茶叶销售
  • 4.2.5 徽州茶叶经营的其他特点
  • 4.2.6 徽州茶商经营资本的来源
  • 4.3 明代徽州茶商的其他社会贡献
  • 4.3.1 建会馆,重修会馆
  • 4.3.2 建宗祠,建学堂,助乡里
  • 4.3.3 建茶亭
  • 4.4 明代徽商经营茶叶模式对清代的影响
  • 4.4.1 徽商茶叶贸易的第一个环节——茶叶收购
  • 4.4.2 徽商茶叶贸易的第二个环节——茶叶加工
  • 4.4.3 徽商茶叶贸易的第三个环节——茶叶运输
  • 4.4.4 徽商茶叶贸易的第四个环节——茶叶销售
  • 4.4.5 经营活动的季节性
  • 4.4.6 资本组合的多样性
  • 5 明代徽州茶文化的发展
  • 5.1 明代徽州的饮茶艺术
  • 5.1.1 饮茶环境
  • 5.1.2 饮茶器具
  • 5.1.3 饮茶用水
  • 5.2 明代文人与徽州茶文化的发展
  • 5.2.1 茶诗词散文的发展
  • 5.2.2 茶事绘画的创作
  • 5.2.3 茶书撰集的繁盛
  • 6 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经验的现实启示
  • 6.1 现代徽州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6.1.1 茶园管理混乱的现象
  • 6.1.2 现阶段茶叶加工技术落后的现象
  • 6.1.3 茶叶营销管理模式迟滞发展的现象
  • 6.1.4 茶叶产销不平衡的现象
  • 6.1.5 徽茶文化特色不突出的现象
  • 6.2 可资借鉴的明代徽州茶叶发展经验
  • 6.2.1 茶叶原料的选择方面
  • 6.2.2 茶叶加工工艺方面
  • 6.2.3 茶叶销售方面
  • 6.2.4 经营文化方面
  • 6.2.5 政府政策方面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的作用[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2)
    • [2].徽州民歌腔韵特色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0)
    • [3].徽州韵味[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7)
    • [4].《徽州绿荫》[J]. 韶关学院学报 2020(05)
    • [5].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J]. 城市建筑 2020(14)
    • [6].徽州傩舞的历史特色、现状与传承保护[J]. 黄山学院学报 2020(04)
    • [7].徽州印象[J]. 艺术评论 2018(11)
    • [8].《徽州印象之一》[J].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5)
    • [9].《徽州速写——初春的村庄》[J]. 小说评论 2019(05)
    • [10].徽州印象[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2)
    • [11].梦徽州[J]. 人民司法(天平) 2017(12)
    • [12].秋染徽州[J]. 人民司法(天平) 2017(30)
    • [13].《水墨徽州》[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8(03)
    • [14].水墨徽州[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8(03)
    • [15].《徽州·寂夜》[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01)
    • [16].暮色·徽州[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7].徽州小记——建筑的文学化关联创作初探[J]. 建筑与文化 2016(11)
    • [18].徽州味象[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1)
    • [19].徽州建筑窗棂审美意蕴解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0].同学会:近代旅外徽州青年学子的群体组织及其运作[J]. 安徽史学 2017(04)
    • [21].徽州地域色彩文化与当地徽茶包装设计[J]. 福建茶叶 2017(08)
    • [22].从明清徽州家谱看女性经济活动及其特点[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8)
    • [23].徽州土地买卖活动中逃税方式略论[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7)
    • [24].《徽州印象》[J]. 大众文艺 2017(06)
    • [25].春光·徽州[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6].交流与对话:明清时期徽州宗法与教育的互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27].徽州服饰的流变及其特征[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1)
    • [28].徽州古桥的建筑文化解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29].试论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与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30].梦徽州[J]. 中国民政 2015(03)

    标签:;  ;  ;  ;  

    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