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僵局及其司法介入制度研究

公司僵局及其司法介入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公司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伟大发明之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公司僵局作为公司运行中的多发“病症”,对公司本身及其股东、债权人、乃至是社会公众都有很大危害。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83条引入了司法解散制度,为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提供了法律依据,填补了立法空白。然而公司僵局并不能和司法解散简单挂钩:其一,公司僵局只是股东享有司法解散请求权的原因之一;其二,司法解散也不应当是公司僵局的唯一解决方式。强制解散公司以破解僵局于公司无疑是饮鸩止渴,并且对于期望解决僵局但不希望消灭公司的股东来说,显然也是远远不够的。而我国现行《公司法》提供的司法救济途径过于单一,规定也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因此,对公司僵局这一概念的探究及其多元救济方式的寻求无疑是非常现实的课题,这也正是本文的立足之处。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对公司僵局及其司法介入制度进行了探讨。第一章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分别对公司僵局的概念、特征、发生环境、形成原因、分类及危害进行探讨。分析公司僵局的概念和特征,为公司僵局的认定提供一定标准;对公司僵局所可能发生的公司类型做出辨析,将公司僵局的发生环境限定在封闭公司之中,同时进一步限定本文的讨论范围;关于公司僵局的形成原因,从内外两部分因素,加上我国的本土性因素进行分析,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司僵局;在上述基础上以不同的标准对公司僵局进行分类并阐明了公司僵局的发生对公司、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乃至是社会的利益都将造成严重危害,从而使得公司僵局的救济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第二章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理论探讨则主要集中与于两方面:公司内部治理的局限性、公司的社会责任以及“救济先于权利”赋予了司法介入公司内部治理的合理性;英美法上的信义义务理论、合理期待理论及公司的关系契约论为司法介入公司僵局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司法介入公司僵局具体途径的比较法分析,则主要介绍了美国为主的公司僵局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的司法介入途径,主要包括强制解散、强制股权收购以及法院指派的临时董事、管理人及临时接管人,并结合我国国情做出利弊分析。第四章我国公司僵局司法介入制度的完善建议,首先针对现行《公司法》第183条进行逐条解读,进行适用分析,以求增强其在实践中的操作性;其次,在替代性救济措施中,对强制股权收购做出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以“过错与责任相一致”原则和“有利于公司继续经营”原则相结合来确定股权收购的主体,以及依次以协商确定、专业人员评估的方法作为确定股价的方式。本文对公司僵局及其司法介入问题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出现,公司僵局法律问题将会有更合理的、更完善的处理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概念与特征
  •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
  • 二、公司僵局的特征
  • 第二节 公司僵局的发生环境
  • 一、公众公司与封闭公司
  • 二、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类型分析
  • 第三节 公司僵局的形成原因
  • 一、公司法的制度因素
  • 二、封闭公司特征的因素
  • 三、诱发僵局的内在因素
  • 四、“本土性”因素
  • 第四节 公司僵局的分类
  • 一、按照僵局形成的公司机关分类
  • 二、按照僵局形成的方式分类
  • 三、按照僵局形成的原因分类
  • 第五节 公司僵局的危害
  • 一、对公司的损害
  • 二、对公司股东的损害
  • 三、对公司其他利益相关人及社会的损害
  • 第二章 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司法介入公司内部治理的合理性分析
  • 第二节 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理论基础
  • 一、信义义务理论
  • 二、合理期待理论
  • 三、关系契约理论
  • 第三章 司法介入公司僵局具体途径的比较法分析
  • 第一节 强制解散
  • 一、强制解散的基本涵义
  • 二、强制解散的弊端
  • 第二节 强制股权收购
  • 第三节 法院指派第三方介入
  • 一、临时董事
  • 二、管理人
  • 三、临时接管人
  • 第四章 我国公司僵局司法介入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一节 强制解散——《公司法》第183 条的适用分析
  • 一、诉讼事由
  • 二、起诉是否存在前置条件
  • 三、起诉股东的资格
  • 四、判决解散后的清算问题
  • 第二节 强制股权收购——替代性救济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略论以司法解散方式打破公司僵局[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6)
    • [2].中小股东运用知情权和司法解散清算程序维权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 [3].浅论我国司法解散诉讼中存在的问题[J]. 商品与质量 2011(S4)
    • [4].论我国司法解散制度适用范围的现实局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5].司法解散公司若干问题思考[J]. 中国律师 2008(05)
    • [6].司法解散制度及其功能归位——以司法解散和公司僵局破解的关系为视角[J]. 理论探索 2008(02)
    • [7].司法解散公司事由的实证研究[J]. 法学研究 2017(04)
    • [8].司法解散公司应慎重[J]. 学理论 2011(36)
    • [9].论公司治理中的司法审慎性介入——以公司的司法解散为视角[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0].破解公司僵局的原则和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17(21)
    • [11].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04)
    • [12].司法解散公司诉讼对公司僵局之适用[J]. 人民司法 2008(21)
    • [1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困境和司法解散制度——美国法的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J]. 政法论坛 2010(05)
    • [14].对公司法中司法解散公司制度的探讨[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15].论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及其在我国的完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6].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法律适用[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01)
    • [17].公司司法解散的适用标准[J]. 人民司法 2010(17)
    • [18].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 [19].中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比较研究[J]. 日本研究 2008(01)
    • [20].浅议公司司法解散之不足与完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21].略论以司法解散方式打破公司僵局[J]. 法制博览 2015(12)
    • [22].破解公司僵局中公权利使用之限定[J].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4)
    • [23].我国公司僵局处理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11)
    • [24].司法解散公司诉讼之规则补遗与再论证 以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征求意见稿)为视角[J]. 法律适用 2008(Z1)
    • [25].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认定标准之重构[J]. 韶关学院学报 2013(07)
    • [26].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法律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12)
    • [27].浅议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途径[J]. 创新 2011(01)
    • [28].公司司法解散要件解析——从超运公司解散案说起[J].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9(06)
    • [29].公司司法解散要件解析——从超运公司解散案说起[J]. 法律适用 2019(06)
    • [30].论我国股东直接诉讼规则的不足与完善[J]. 政治与法律 2012(09)

    标签:;  ;  ;  ;  ;  

    公司僵局及其司法介入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