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研究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是:科学技术影响着社会,也被社会所影响,这一影响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二者的互动既有正面的作用,也存在负面的效应。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继承了近代以来的科学救国思潮。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涵盖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并提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在于,它既是战时经济的保证,也是现时经济的条件。科学技术对于政治建设的影响在于,它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府推动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科学技术对于文化建设的影响在于其从内容上和手段上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科学技术通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影响着社会建设。科学技术在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生态危机、信息安全、生命伦理等应用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中国共产党积极思考了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优越的经济环境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活动和科学技术人员两个方面。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向科学技术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创新文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基础,科学普及工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运用必须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将民生问题作为科学技术重点支撑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关于社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反思,中国共产党提出经济驱动下可能导致科学技术内部发展的失衡,过分强调政治则模糊了二者的界限。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全面系统、辩证统一,客观务实。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为各时期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缘由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现有研究成果
  •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核心概念
  • 1.3.1 科学技术
  • 1.3.2 社会
  • 1.4 本文的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4.1 基本结构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之处
  • 2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1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历史继承
  • 2.1.1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 2.1.2 历史继承:对于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的总结
  • 2.2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的发展阶段
  • 2.2.1 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
  • 2.2.2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
  • 2.2.3 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 3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思想
  • 3.1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
  • 3.1.1 科学技术是战时经济的保障
  • 3.1.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 3.1.3 振兴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
  • 3.1.4 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 3.2 科学技术是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 3.2.1 “在世界上不受人家欺负就需要科学技术”
  • 3.2.2 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 3.2.3 推进电子政务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 3.3 科学技术从多方面推进文化建设
  • 3.3.1 科学技术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 3.3.2 科技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 3.3.3 科学技术从手段上推动文化建设
  • 3.4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建设
  • 3.4.1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 3.4.2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3.4.3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 3.5 科学技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3.5.1 利用资源
  • 3.5.2 开发新能源
  • 3.5.3 保护环境
  • 3.6 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 3.6.1 生态危机凸显
  • 3.6.2 信息化与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
  • 3.6.3 生物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 4 中国共产党社会影响科学技术的思想
  • 4.1 经济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 4.1.1 优越的经济条件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
  • 4.1.2 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
  • 4.1.3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 4.2 政治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 4.2.1 政治影响科学技术活动
  • 4.2.2 政治影响科学技术人员
  • 4.3 文化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 4.3.1 教育输送科学技术人才
  • 4.3.2 创新文化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 4.3.3 科普工作保证科学技术发展
  • 4.4 社会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 4.4.1 “以人为本”成为科学技术的最高价值取向
  • 4.4.2 民生问题成为科学技术重点支撑的领域
  • 4.5 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 4.5.1 尊重自然是科学技术的本性
  • 4.5.2 保护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神圣使命
  • 4.6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 4.6.1 经济驱动下导致科学技术内部发展的失衡
  • 4.6.2 过分强调政治导致科学技术与政治的界限模糊
  • 5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的特征和地位
  • 5.1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的基本特征
  • 5.1.1 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内容的全面系统
  • 5.1.2 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统
  • 5.1.3 把握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背景的客观务实
  • 5.2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的历史地位
  • 5.2.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 5.2.2 为科学技术工作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1)
    • [2].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研究状况[J]. 理论视野 2017(04)
    • [3].国际关系思想史的创生和成长[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10)
    • [4].论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J]. 世纪桥 2015(02)
    • [5].邓小平党法关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11)
    • [6].国际关系思想史学科的创生和成长[J]. 史学月刊 2020(09)
    • [7].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8].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经济关系思想刍论[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04)
    • [9].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0].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逻辑演进[J]. 甘肃理论学刊 2020(01)
    • [11].西方政府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历史演进[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2].论马克思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想[J]. 南方论刊 2017(06)
    • [13].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生成的历史及逻辑考察[J]. 枣庄学院学报 2015(04)
    • [14].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的思想史考证[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5].马克思、恩格斯“个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8)
    • [16].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5)
    • [17].历史与现实视域中的邓小平“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论析[J]. 清江论坛 2012(02)
    • [18].价值观的功利化与中国文化转型的任务[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06)
    • [19].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进展[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06)
    • [20].“和谐世界”思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新发展[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01)
    • [21].从《对华战争》看列宁早期俄中关系思想及其意义[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2].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J]. 理论导刊 2009(12)
    • [23].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06)
    • [2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理论建设 2020(01)
    • [25].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学理论 2020(03)
    • [26].马克思民族与国家关系思想的价值与时代反思——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7].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4)
    • [28].国际社会的交往构成——交往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J]. 国际观察 2014(05)
    • [29].论毛泽东党军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02)
    • [30].邓小平“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论析[J]. 蚌埠党校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