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研究 ——以四川省泸州市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研究 ——以四川省泸州市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论文摘要

产业集群的培育受经济、人文、社会、政治、地理、历史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它的研究必然要跨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该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原理,世界各国的劳动力、技术、经济能力会在地理上均匀分布而不是集中,因为除了运输成本以外,可交易的货物或劳务在哪里都一样,都是同质的。集群经济的发展将加速区际间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分工进程,导致不同区域的专业化和等级体系更加明显,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更加密切。集群演进和集群内部企业的扩张,会衍生出边缘产业群,从而沿着产业链或创新链形成集聚群,也就是经济区。所以,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理论,有利于提高我国区际分工效率,从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深入研究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理论有利于从单个企业的发展转到跨部门或产业内的价值链分工活动的发展;从游离的企业个体转向企业集群;从国家和区域内部的视角转到地方和全球相互作用的视角;从片面强调大集团转向形成“大、中、小共生”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从片面强调硬环境转向发展软环境,从模糊“跟风”确定产业支柱转向以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群形成和壮大支柱产业。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理论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地方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促进地区集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群现象在我国已相当普遍,但这些产业区中仍然存在诸如集群不经济、工业园区非集群化、国有企业集中地区如何形成集群、怎样实现现有集群的扩张与升级等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实践的探索,也需要发挥理论研究的抽象与前瞻思维为其提供依据并进行方向性指导。同时,通过对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既可以发现国外集群的发展轨迹,又可以揭示和总结中国特色的集群发展规律和经验,从而为我国未形成集群的地区提供借鉴。世界城市化发展气势如虹,城市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以高度流动性、高度集约化、高度垄断性和高度渗透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一方面加速了城市功能的国际化进程,使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增强,另一方面,也使国家之间的竞争向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转化,加剧了城市之间的国际竞争。此外,以高度知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高新技术革命正推动城市文明发生更大变革,促使城市功能与结构重组与演变。城市的优势与劣势、城市的互补与竞争、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城市的繁兴与衰微无不与城市竞争力紧密相连。因此,深入研究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问题,既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城市的现状和潜力,制定恰当的竞争与合作战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又有助于我国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重要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突出,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四大产业在全国都有一定优势,工业基础扎实。同时拥有泸州老窖集团、郎酒集团等实力强、规模大、水平高的白酒生产企业,2006年,泸州白酒工业产值达53.83亿元,占全市GDP的16.26%,创造税收5.68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37.12%。发展酒业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坚实的人才、技术支撑。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泸州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产业集群,应突出发展白酒产业,着力打造全国著名的白酒生产基地,抓住泸州老窖集团、郎酒集团纳入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的契机,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做强做大这两个酒业龙头企业,增强对泸州市酒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继续培育壮大酒类“小巨人”企业,完成一批“小巨人”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加快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一期工程,创新和健全园区管理机制、利益机制,尽快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把酒业集中发展区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白酒OEM园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产业集群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的分析和实证分析,不仅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而且在关于产业集群类型与模式拓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并为泸州市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从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一、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总体上论述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理论问题和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阐述经济学界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观点。第三部分对城市竞争力理论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作用,文中论述产业集群的作用,阐述提升城市竞争力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分析产业集群竞争理论,认为培育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第五部分阐述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分析产业集群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城市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的职能作用。第六部分以四川省泸州市白酒产业集中发展区为例,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中国酒业发展的现状和走势,泸州酒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论述泸州建立酒业集中发展区的意义与布局,提出建立酒业集中区,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的思路。第七部分提出打造“中国酒城”品牌与提升泸州竞争力的对策。分析泸州市市情,认为打造“中国酒城”品牌是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提出打造“中国酒城”品牌,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的路径。二、本文的研究方法一是系统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大量运用了系统方法及其原则。在研究对象上,本文力求从企业之间及其企业与城市内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探索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系统的集群的形成演进规律,而不是孤立地去分析单个企业的行为或满足于解剖其内部结构。也就是说,将产业集群内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结点之间实际存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经济与社会关系和由于这些关系而产生的企业群体作为研究的对象。另外,在理论基础的溯源借鉴和学术营养的吸收吸取上,由于企业集群是产业网络、创新网络和社会网络“三合一”的区域经济系统,其形成演进过程中涉及区域的经济、社会、政治、地理、历史等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它的研究必然要跨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在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和透析集群与区域发展机制时,需要将其他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交叉运用和融合起来,才能够分析集群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创新与整合作用。所以,跨学科多角度系统分析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方法。二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是对产业集群案例做客观描述,主要分析“是什么”,规范分析是研究产业集群“好”、“差”的判定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衡量、评价产业集群。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一)本文的创新本论文的写作在学习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本文在研究视角上,把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结合。本文认为,培育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相互作用,产业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2、在论述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中,注重城市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的职能作用,提出政府培育和引导产业集群着力点,加强集群品牌营销与保护,提升城市竞争力。3、在培育产业集群中,要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观,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并较系统地探讨了产业集群培育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应处理好的多方面关系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四川省泸州市白酒产业集中区为例,对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酒业是泸州市的支柱产业,本文对泸州酒业集中的布局和发展思路清晰,认为建立酒业集中区,有利于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本文提出打造“中国酒城”品牌与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的对策中,认为要建设高质量的原料基地,充分发挥名酒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弘扬酒文化,要搞好规划,扩大宣传力度,通过推动泸州市港口经济发展,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二)本文的不足在本文的研究中,由于本人水平和资料收集等多种因素限制,从而使论文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产业集群定量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城市竞争力缺乏相应的计量模型分析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2 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3 国外对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 1.2.4 国内对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
  • 1.5.2 本文的不足
  • 2. 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 2.1 产业集群的理论内涵及特证
  • 2.1.1 产业集群的理论内涵
  • 2.1.2 产业集群的特征
  • 2.2 产业集群理论解释
  • 2.2.1 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 2.2.2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 2.2.3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2.2.4 巴顿的城市聚集经济论
  • 2.2.5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 2.2.6 “新产业区”学派
  • 2.2.7 新的产业空间学派
  • 2.2.8 区域创新环境学派和区域创新系统学派
  • 2.2.9 产业集群学派
  • 2.3 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分析
  • 2.3.1 自然垄断一对产业集群内基础设施的分析
  • 2.3.2 规模经济—对产业集群内服务性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分析
  • 2.3.3 外部性—对信息外溢的分析
  • 2.3.4 博弈论—对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的分析
  • 2.4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2.4.1 资源是产业集群形成最基本的诱因
  • 2.4.2 成本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2.4.3 市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外界因素
  • 2.4.4 人才是产业集群形成的推动因素
  • 2.4.5 区域网络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因素
  • 2.5 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模式
  • 2.5.1 空间聚集型
  • 2.5.2 创新推动型
  • 2.5.3 政府主导型
  • 2.5.4 边缘加工型
  • 2.6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
  • 2.7 产业集群发展的风险分析
  • 2.7.1 产业生命衰退的结构性风险
  • 2.7.2 外部经济的产业周期性风险
  • 2.7.3 网络性风险
  • 3. 城市竞争力理论分析
  • 3.1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成本优势理论
  • 3.1.2 体质优势理论
  • 3.1.3 创新优势理论
  • 3.2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 3.2.1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 3.2.2 城市竞争力的特征
  • 3.3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 3.3.1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 3.3.2 洛桑IMD 模型
  • 3.3.3 城市竞争力的弓弦箭模型
  • 3.3.4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 3.4 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
  • 3.4.1 国内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3.4.2 城市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 4. 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影响
  • 4.1 产业集群的作用与产业集群竞争力
  • 4.1.1 产业集群的作用
  • 4.1.2 产业集群竞争力
  • 4.2 培育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 4.2.1 产业集群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具体条件
  • 4.2.2 培育产业集群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 4.3 提升城市竞争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
  • 4.3.1 提升城市竞争力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 4.3.2 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政府培育产业集群创造了条件
  • 5. 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 5.1 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 政府培育和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着力点
  • 5.2.1 明确城市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的职能
  • 5.2.2 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
  • 5.2.3 区别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引导
  • 5.2.4 制订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 5.2.5 努力创造集群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 5.3 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措施
  • 5.3.1 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观
  • 5.3.2 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
  • 5.3.3 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培育
  • 5.3.4 注重集群品牌质量, 加强集群品牌营销与保护,提升城市竞争力
  • 5.4 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应处理好的关系
  • 5.4.1 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
  • 5.4.2 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产业支撑的关系
  • 5.4.3 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关系
  • 5.4.4 处理好区域自主与总体协调的关系
  • 5.4.5 处理好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关系
  • 5.4.6 处理好城镇与农村的关系
  • 5.4.7 处理好城市形象与基础设施配套的关系
  • 5.4.8 处理好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 6. 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四川省泸州市白酒产业集中发展区的培育
  • 6.1 中国酒业发展的现状与走势
  • 6.2 泸州市酒业发展状况分析
  • 6.2.1 泸州市酒业发展现状
  • 6.2.2 泸州酒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6.2.3 吸取和借鉴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泸州市酒业发展
  • 6.3 泸州市酒业集中发展区的现状分析
  • 6.3.1 泸州市建立酒业集中区的意义
  • 6.3.2 泸州市酒业集中区发展的布局
  • 6.3.3 泸州市建立酒业集中区的优势与劣势
  • 6.4 建立酒业集中发展区,培育壮大泸州市白酒产业集群
  • 6.4.1 制定酒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打造泸州市酒业集中发展区
  • 6.4.2 政府引导,创造环境条件
  • 6.4.3 企业主导,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
  • 7. 培育白酒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酒城”名牌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
  • 7.1 打造“中国酒城”名牌的构想
  • 7.1.1 “中国酒城”概念的内涵
  • 7.1.2 泸州市的资源环境状况
  • 7.1.3 打造“中国酒城”的目标
  • 7.2 打造“中国酒城”品牌是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 7.2.1 打造营销城市品牌是大势所趋
  • 7.2.2 “中国酒城”是泸州城市品牌的最佳选择
  • 7.2.3 打造“中国酒城”城市品牌有利于提升泸州市的城市竞争力
  • 7.3 泸州打造“中国酒城”的现实基础
  • 7.3.1 从产业角度看,泸州酒业实力雄厚
  • 7.3.2 从人才和技术看,泸州市的酒业技术人才资源丰富
  • 7.3.3 从发展环境看,泸州酒业发展环境良好
  • 7.3.4 从酒城标识体系看,泸州酒城标识已有相当基础
  • 7.4 打造“中国酒城”品牌,提升泸州城市竞争力的措施
  • 7.4.1 规划“中国酒城”集中发展区,打造“中国酒城”品牌
  • 7.4.2 运用大众传媒,扩大宣传力度
  • 7.4.3 建设高质量的原料基地,促进名酒龙头企业带二线优质酒企业发展
  • 7.4.4 全面构建招投标服务体系,发挥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酒城,醉美泸州[J]. 新城乡 2019(10)
    • [2].中国酒城 醉美泸州[J]. 晚霞 2018(16)
    • [3].酒城风韵[J]. 青海湖 2016(11)
    • [4].凤翔赋[J]. 法治与社会 2017(01)
    • [5].春到桃花沟[J]. 现代艺术 2016(06)
    • [6].浅谈酒城泸州少数民族酒[J]. 现代商业 2013(34)
    • [7].设计古典、高雅、内敛的酒城形象——酒城形象设计研究综述[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8].泸州市首届“酒城英才”候选人初评人选揭晓[J]. 泸州科技 2009(03)
    • [9].业界精英齐聚酒城,共议白酒与健康“中国白酒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酒城泸州召开[J]. 酿酒 2008(06)
    • [10].酒城群英会 沈酒沐春晖[J]. 中国酒 2019(04)
    • [11].“白酒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酒城泸州召开[J]. 酿酒科技 2008(11)
    • [12].酒城宜宾的又一张新名片[J]. 食品界 2020(03)
    • [13].唱响“酒城故事” 开启文化之旅[J]. 金桥 2014(02)
    • [14].唱响“酒城故事”开启文化之旅[J]. 金桥 2014(06)
    • [15].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中国酒城——专访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J]. 中国西部 2012(01)
    • [16].浅析中国酒城·泸州酿造清香型白酒的优势[J]. 酿酒 2009(06)
    • [17].酒城泸州新公交车装上自动灭火装置[J]. 中国消防 2009(19)
    • [18].酒城宜宾的又一张新名片[J]. 食品界 2020(04)
    • [19].城市三题[J]. 山东文学 2014(02)
    • [20].凝心聚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J]. 四川统一战线 2012(07)
    • [21].台湾老板的酒城情缘[J]. 两岸关系 2015(06)
    • [22].楠域奇缘博藏馆 酒城立古院 邻玉藏国香[J]. 现代艺术 2020(10)
    • [23].拳王争霸战 震撼酒城[J]. 拳击与格斗 2008(05)
    • [24].泸州:强力实施“酒城人才新政”,大力招贤引才[J]. 四川劳动保障 2017(08)
    • [25].深耕酒城 融通有道 聚焦泸州商行十八年改革发展路[J]. 当代县域经济 2015(10)
    • [26].第一届中美酒城心血管论坛 中国·泸州[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03)
    • [27].酒城工匠 黄政[J]. 中国工运 2017(06)
    • [28].泸州市通过“中国酒城·泸州”命名考评[J].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8(05)
    • [29].《七律·酒城春来早》[J]. 晚霞 2016(06)
    • [30].找准新的历史方位 推动泸州发展新跨越[J]. 中国发展 2011(01)

    标签:;  ;  ;  ;  

    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研究 ——以四川省泸州市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