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含接触问题的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

工程中含接触问题的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

论文摘要

带孔的零部件,如螺栓连接件等,在工程结构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由于应力集中、零件之间接触作用,在孔边常常出现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是计算裂纹扩展率、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的重要参数。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充分地利用材料,准确确定这种含裂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含接触的孔边裂纹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况:(1)裂纹面接触问题,例如动载荷作用下的孔边裂纹问题。(2)含裂纹的部件与其它部件接触问题,如含裂螺栓连接件。考虑接触作用的孔边裂纹问题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来说,很难获得分析解。为此,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四种孔边裂纹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第一个问题是在远场拉伸载荷作用下机械连接件中螺栓孔四分之一椭圆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第二个问题是在平行于裂纹的冲击压缩载荷作用下裂纹面接触对有限板中心孔单边水平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三个问题是在冲击压缩载荷作用下有限板中圆孔单边斜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第四个问题是在离心载荷作用下汽轮机叶轮T型叶根槽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上述问题的分析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产生,裂纹尖端的平方根应力奇异性通过四分之一节点奇异单元来模拟。从经典的线弹性断裂理论出发,利用位移外插方法,给出了二维裂纹和椭圆型裂纹问题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确定上述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提供了方便。在第一个问题的研究中,考虑了螺栓孔与螺栓(销)的接触作用,研究了孔与销之间的间隙对接触压力和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发现接触压力和接触区域随着间隙的变化而改变。在有间隙的情况下,通过在孔边施加均匀或余弦分布载荷代替孔销之间的接触作用是不恰当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结果表明:随着孔与螺栓之间间隙的增加,螺栓孔角裂纹沿裂纹前缘各点的I型应力强度因子也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间隙量对I型应力强度因子有很大的影响,在对这种含裂纹机械连接件进行裂纹扩展、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评估时需要恰当考虑间隙。同时也发现,螺栓孔角裂纹的I型应力强度因子在最深点达到最大值。在第二问题的研究中,考虑了裂纹面的接触作用,研究了裂纹面接触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计算了在裂纹面有无接触情况下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结果表明:考虑裂纹面的接触作用,可以消除负I型和裂纹面相互穿透或重叠现象;裂纹面接触作用对I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动载荷作用下,准确的裂纹分析应包括裂纹面的接触作用,否则计算的I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与真实值有很大的差别。第三个问题讨论了裂纹面摩擦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裂纹面切向相对位移减小,相应的II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也减小;裂纹面接触摩擦对II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忽略裂纹面摩擦,II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会被高估。此外,还可以看到,摩擦对裂纹面上法向相对位移、裂纹面上的接触压力及I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影响不大。在第四个问题的研究中,使用了周期对称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叶根与叶根槽的接触作用。数值结果表明:汽轮机叶轮T型叶根槽半椭圆表面裂纹的I型、II型和III型应力强度因子都在表面点达到最大值;即使只施加离心载荷,汽轮机叶轮T型叶根槽表面裂纹也不能被认为是纯I型裂纹。此外,还研究了沿T型叶根角裂纹前缘各点的I型应力强度因子,主要结果是I型应力强度因子在角裂纹的最深点达到最大值。这些结果对这种含裂叶片和叶轮的强度评估和剩余寿命的预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总之,在工程结构中有很多问题牵涉到裂纹和接触,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解决工程实际中这类问题的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对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总体研究概况
  • 1.3 国内外对裂纹体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概况
  • 1.4 国内外对接触闭合裂纹问题的研究概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接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 2.1 引言
  • 2.2 接触问题的罚函数法有限元方程
  • 2.2.1 接触面条件
  • 2.2.2 接触问题的罚函数法
  • 2.2.3 接触块和接触点对
  • 2.2.4 罚函数有限元方程
  • 2.2.5 有限元方程的求解方法
  • 2.3 ANSYS 接触分析概述
  • 2.3.1 ANSYS 接触问题分析能力
  • 2.3.2 ANSYS 接触单元
  • 2.3.3 ANSYS 接触处理方法
  • 2.3.4 ANSYS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裂尖划分密度研究
  • 3.1 引言
  • 3.2 裂纹边缘有限元模型
  • 3.3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 3.3.1 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
  • 3.3.2 二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
  • 3.4 裂尖网格划分密度研究
  • 3.4.1 问题的描述
  • 3.4.2 数值研究方案
  • 3.4.3 计算结果与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螺栓孔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
  • 4.1 引言
  • 4.2 间隙对接触压力的影响
  • 4.2.1 问题的描述及有限元模型
  • 4.2.2 不同间隙下的接触压力分布
  • 4.3 螺栓孔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计算
  • 4.3.1 问题的描述
  • 4.3.2 验证与比较
  • 4.3.3 螺栓孔角裂纹问题有限元模型
  • 4.3.4 结果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裂纹面接触对孔边裂纹动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问题的描述
  • 5.3 验证与比较
  • 5.4 孔边裂纹问题的有限元模型
  • 5.5 结果与讨论
  • 5.5.1 裂纹面接触刚度对法向位移的影响
  • 5.5.2 裂纹面接触压力
  • 5.5.3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孔边斜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
  • 6.1 引言
  • 6.2 问题的描述
  • 6.3 验证与比较
  • 6.3.1 弯矩作用下的板边裂纹问题
  • 6.3.2 动载荷作用下的双边裂纹板问题
  • 6.4 孔边斜裂纹问题有限元模型
  • 6.5 静态分析结果与讨论
  • 6.6 动态分析结果与讨论
  • 6.6.1 摩擦对裂纹面接触压力的影响
  • 6.6.2 摩擦对裂纹面位移的影响
  • 6.6.3 摩擦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汽轮机叶轮 T 型叶根槽及叶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
  • 7.1 引言
  • 7.2 汽轮机叶轮 T 型叶根槽及叶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计算
  • 7.2.1 问题的描述
  • 7.2.2 有限元模型
  • 7.2.3 T 型叶根槽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 7.2.4 T 型叶根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工程中含接触问题的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