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多径衰落的分集合并技术研究

抗多径衰落的分集合并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通信信道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说是系统设置、设备选择的基础。无论是深空无线通信还是移动无线通信,多径衰落都严重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对抗多径衰落的方法有:均衡、编码、分集技术等,其中分集合并技术因其有效的对抗多径衰落、提高信号接收增益、改善通信质量,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本文介绍了电磁波传播和无线通信信道的理论基础,对多径衰落信道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了两个关于多径衰落信道的仿真实例,并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介绍了分集技术的几种方法,包括:空间分集、角度分集、时间分集等,并且详细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合并方式,给出了选择合并、等增益合并以及最大比合并的合并增益以及误码率比较。然后,本文在分析莱斯和瑞利信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莱斯因子的切换合并方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在接收机应用中的可行性。该方法虽然提高了设备要求,但是加宽了接收机的应用范围。以S+N的选择合并为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S+N切换合并。两种切换合并不是单一的采用选择合并或是等增益合并,而是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已达到更好的接收效果。最后,作为CDMA系统中最常用的隐分集方式,本文给出RAKE接收的基本知识,并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的RAKE接收机的几种方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多径衰落信道研究现状
  • 1.3 分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航天测控中的分集技术
  • 1.3.2 移动通信中的分集技术
  • 1.4 分集技术的研究意义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安排
  • 第2章 多径衰落信道模型分析
  • 2.1 无线电波基本传播特性
  • 2.1.1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 2.1.2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
  • 2.1.3 大气中电波传播
  • 2.1.4 粗糙不平坦地面上的电波传播
  • 2.2 无线多径信道特性
  • 2.2.1 移动信道的特性
  • 2.2.2 多径衰落信道的特征
  • 2.3 多径衰落信道
  • 2.3.1 多径衰落信道分类
  • 2.3.2 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
  • 2.3.3 多径信道的模型
  • 2.4 多径衰落信道仿真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分集合并技术的研究
  • 3.1 分集技术的简单介绍
  • 3.2 分集技术
  • 3.2.1 空间分集
  • 3.2.2 极化分集
  • 3.2.3 其他几种分集技术
  • 3.3 合并技术
  • 3.3.1 选择合并
  • 3.3.2 最大比合并
  • 3.3.3 等增益合并
  • 3.3.4 三种合并方式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切换合并研究
  • 4.1 SSC 切换合并
  • 4.2 莱斯信道和莱斯因子
  • 4.2.1 莱斯信道的基本理论
  • 4.2.2 莱斯因子的估计
  • 4.3 基于莱斯因子的切换合并
  • 4.3.1 合并方式误码率仿真实验
  • 4.3.2 基于莱斯因子切换合并
  • 4.4 S+N 切换合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RAKE 接收机
  • 5.1 RAKE 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 5.2 几种RAKE 接收技术
  • 5.2.1 2-DRAKE 接收机
  • 5.2.2 自适应RAKE 接收机
  • 5.2.3 Pre-RAKE 系统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新的多中继协作网络的分集复用折中[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3(11)
    • [2].波束成形系统与分集系统在下行蜂窝通信中的比较[J]. 互联网天地 2013(03)
    • [3].分组纠错编码的多接入传输分集方法探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14)
    • [4].基于准正交的分集积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1(04)
    • [5].WCDMA终端的接收分集测试分析[J]. 移动通信 2010(09)
    • [6].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J]. 长治学院学报 2019(02)
    • [7].编剧撰写分集大纲思路探析[J]. 戏剧之家 2017(05)
    • [8].三跳协同分集系统及空时编码的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9].无线网络中视频流的路径分集传输研究分析[J]. 电视技术 2010(S1)
    • [10].满速率满分集优化的单频网发射信号[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05)
    • [11].粒子分集聚敛的分布式云存储聚合性评判系统[J]. 科技通报 2014(04)
    • [12].角分集天线参数设计技术研究[J]. 无线电工程 2013(04)
    • [13].微/宏混合实现复合衰落下分集系统性能分析[J]. 价值工程 2012(10)
    • [14].任意分集方式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统计信道建模[J]. 物理学报 2012(18)
    • [15].实用的基于OFDM系统的最大比合并分集的实现[J]. 信息技术 2009(05)
    • [16].TD-SCDMA集群系统中部分宏分集组网前向容量分析[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1(12)
    • [17].旋转飞行器分集式测速信号处理方法[J]. 宇航学报 2010(10)
    • [18].瑞利衰落信道下切换分集的蓝牙系统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34)
    • [19].时变瑞利信道下反馈时延对选择发送分集性能的影响[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04)
    • [20].基于模式分集的大气湍流补偿技术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03)
    • [21].相关瑞利信道下差分空时检测协同分集方案[J]. 信号处理 2008(02)
    • [22].基于空频分集的合作通信协议[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8(01)
    • [23].散射通信中角分集天线最佳夹角计算方法研究[J]. 无线电工程 2013(10)
    • [24].干扰对齐的分集检测算法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2(06)
    • [25].基于循环延迟分集的差分酉空时频编码方案[J]. 电子科技 2011(04)
    • [26].接收分集多入多出雷达多目标定位研究[J]. 兵工学报 2009(12)
    • [27].一种改进的基于网络路径选择的协同分集方法[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02)
    • [28].无线通信中分集合并技术研究[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0(06)
    • [29].基于OFDM的WLAN合作分集系统设计[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05)
    • [30].基于Nakagami衰落的分集合并系统性能分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03)

    标签:;  ;  ;  ;  ;  ;  

    抗多径衰落的分集合并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