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对POM和PP的结晶行为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PVDF对POM和PP的结晶行为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结晶性聚甲醛(POM)和聚丙烯(PP)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是POM和PP性能优化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成核剂的加入,可使POM和PP的结晶速度加快,晶粒结构细化,进而引起其物化性能的变化。本论文综述了POM和PP成核改性的研究进展。采用少量的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高分子成核剂分别与POM和PP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主要讨论了PVDF的加入及其用量对POM和两种不同型号的PP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综合运用偏光显微镜(PL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VDF对POM和两种PP的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拉伸和冲击实验分别考察了POM和PP以及它们的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通过热处理、热重分析和自然光曝晒处理对POM的热稳定性和PP的耐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偏光显微镜等温结晶形态研究表明:少量的PVDF就能明显的改变POM和PP的球晶大小。在本实验范围内,加入少量的PVDF使POM的晶粒大大细化,且随着PVDF用量的增加,聚甲醛的晶粒尺寸先减小,当POM/PVDF=100/4时,聚甲醛的晶粒尺寸达最小值,再增大PVDF的用量,聚甲醛的晶粒尺寸又略有增大;而聚丙烯的晶粒尺寸随着PVDF用量增加变化不明显。采用DSC、WAXD表征手段考察了PVDF对POM和两种PP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对POM的六方晶系和PP的α晶型均没有明显的影响;PVDF的加入使POM和PP的结晶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结晶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结晶速率增大。通过分析POM/PVDF共混体系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DSC曲线,考察了POM/PVDF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用改进的Avrami方程和Ozawa作图法均不能得到好的线性相关性,Avrami方程和Ozawa理论均不能准确解释POM/PVDF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而莫志深理论能很好的解释POM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本实验的研究范围内,PVDF的加入使得两种PP的冲击强度均有所提高,其中PP F-401在加入PVDF后冲击强度的增加幅度比PP J-340要大,且当PVDF用量为PP的4wt%时, PP F-401体系的冲击强度达最大值,此后随着PVDF用量的继续增大, PP的冲击强度略有降低,但始终要高于纯PP。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入PVDF后, POM的热失重残余质量百分率较高,表明PVDF的加入对POM有一定的热稳定化作用,当PVDF用量为POM的4wt%时,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最好。在氮气和空气条件下,相对于纯的POM, POM/PVDF的起始热失重温度Tonset,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Tmax都有较大的提高。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光曝晒后, PP/PVDF共混体的力学性能均有所降低,熔体指数急剧增大,说明PP发生了光氧化降解;共混物的力学保持率要比纯PP的值大,说明PVDF能提高PP的耐光氧老化性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聚甲醛以及聚丙烯的概述
  • 1.2.1 聚甲醛的概述
  • 1.2.2 聚丙烯的概述
  • 1.3 聚甲醛以及聚丙烯的结晶及其特性
  • 1.3.1 聚甲醛的结晶及其特性
  • 1.3.2 聚丙烯的结晶及其特性
  • 1.4 聚合物的结晶理论
  • 1.4.1 高分子结晶模型
  • 1.4.2 高分子结晶成核理论
  • 1.4.3 等温结晶动力学及Avrami 方程
  • 1.4.4 结晶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晌
  • 1.4.5 控制结晶的方法
  • 1.5 聚甲醛以及聚丙烯成核剂及其成核机理
  • 1.5.1 聚甲醛成核剂及其成核机理
  • 1.5.2 聚丙烯成核剂及其成核机理
  •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POM/PVDF 共混材料的制备、测试与表征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1.3 试样制备
  • 2.1.4 测试与表征
  • 2.2 PP/PVDF 共混材料的制备、测试与表征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3 试样制备
  • 2.2.4 测试与表征
  • 第3章 PVDF 对POM 的结晶行为以及性能的影响
  • 3.1 PVDF 对POM 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 PVDF 对POM 的结晶行为的影响
  • 3.2.1 偏光显微镜分析(PLM)
  • 3.2.2 广角X 射线衍射分析(WAXD)
  • 3.2.3 POM 以及POM/PVDF 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DSC)
  • 3.3 PVDF 对POM 热稳定性的影响
  • 3.3.1 POM/PVDF 共混体系的热失重率检测
  • 3.3.2 POM/PVDF 共混体系的热重分析(TGA)
  • 第4章 PVDF 对POM 的结晶行为以及性能的影响
  • 4.1 PVDF 对两种不同型号PP 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 PVDF 对两种PP 的结晶行为的影响
  • 4.2.1 偏光显微镜分析(PLM)
  • 4.2.2 广角X 射线衍射分析(WAXD)
  • 4.2.3 DSC 分析
  • 4.3 PVDF 对两种PP 的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来眼子菜和POM稳定同位素对污染源的指示作用[J]. 水生态学杂志 2020(01)
    • [2].浅谈聚甲醛(POM)的成形工艺[J]. 内燃机与配件 2016(12)
    • [3].不同粒径硅藻土改性POM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16(06)
    • [4].淘析器在POM生产中的应用[J]. 河南化工 2011(10)
    • [5].利用POM模拟海州湾温带风暴潮[J]. 海洋学研究 2010(04)
    • [6].陶瓷晶须填充POM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4(04)
    • [7].POM与POM/碳酸钙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J]. 中国塑料 2010(12)
    • [8].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POM复合材料的研究[J]. 塑料工业 2011(04)
    • [9].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POM性能的影响[J]. 塑料科技 2008(03)
    • [10].POM捏合机桨叶排列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11(04)
    • [11].POM模式在厦门湾三维水动力环境模拟中的应用[J]. 台湾海峡 2009(02)
    • [12].阻燃POM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J]. 广州化工 2014(07)
    • [13].多色混色POM注塑拉链注射成型机设计[J]. 工程塑料应用 2009(07)
    • [14].基于POM的长江口潮流研究[J]. 科技视界 2016(10)
    • [15].助剂对POM的长期热氧稳定化作用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3(06)
    • [16].蜜胺树脂包覆铁粉粒子填充POM[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0(04)
    • [17].基于POM模式的感潮河段三维水动力模拟[J]. 水力发电学报 2009(01)
    • [18].添加甲醛捕获剂后的POM中甲醛散发量与其物理性能的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21)
    • [19].ABS对POM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16(01)
    • [20].POM海洋模式的并行算法[J]. 海洋通报 2010(03)
    • [21].环保风暴下的POM市场如何表现?[J]. 财富生活 2018(16)
    • [22].POM匀胶托盘的优化设计[J]. 工程塑料应用 2016(12)
    • [23].基于POM模式的南海海面高度季节变化数值模拟[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7(02)
    • [24].POM模式在日本南部黑潮路径变异研究中的应用[J]. 海洋科学 2016(02)
    • [25].分解抑制剂和注塑温度对POM材料气味和甲醛散发量的影响[J].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6(07)
    • [26].交替蛙跳格式在POM的应用[J]. 热带海洋学报 2011(04)
    • [27].POM与POM/TPU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08(11)
    • [28].模腔温度对注塑微孔发泡POM盖板泡孔结构和表面质量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 2016(07)
    • [29].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用POM及其制品中三聚甲醛的特定迁移量[J]. 塑料科技 2019(09)
    • [30].PPC对POM熔融、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塑料 2016(06)

    标签:;  ;  ;  ;  

    PVDF对POM和PP的结晶行为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