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在蜂窝移动通信已经全面进入3G时代的今天, 3GPP、IEEE等标准化组织及其推出的标准如LTE-Advanced、WiMAX(802.16j)正在为了4G标准正掀起一场全球性的技术革命。其中,TD-LTE作为中国拥有全部专利权的TD-SCDMA的未来演进方向和3.9G的全球标准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本文针对蜂窝移动通信中长期存在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愈演愈烈的小区间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案即小区间干扰随机化技术、小区间干扰协调/躲避技术和小区间干扰删除技术,进而对三种主流方案中的主要技术在LTE中的实现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本文研究了LTE中的小区专属加扰技术、小区专属交织技术和软频率复用技术等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案,并对小区专属加扰技术和小区专属交织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推导。本文根据LTE协议中对其物理层的定义,提出了基于非持续的探测+频率半选择性的调度技术(NPS+FSS)的方案,来实现对小区间干扰的协调与避免。文中详细介绍了NPS+FSS调度的核心技术——NPS+FSS调度技术、SRS/CRS探测技术、信道估计技术和LTE信道CQI测量技术的原理。本文对信道估计技术、SRS探测技术和NPS+FSS调度技术分别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并在LTE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和AWGN信道条件下对多种信道估计技术进行比较,选择了性能最优的信道估计方法。文章的最后完成了整个NPS+FSS调度技术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NPS+FSS调度技术能够改善小区边缘用户选择的信道的性能,也即成功地协调/躲避了小区间的干扰。本文基于该仿真结果还分析了NPS+FSS调度技术协调/躲避小区间干扰的性能。本论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无线通信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TDD-LTE eNodeB基带软件项目”为依托,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移动通信概述
  • 1.2 LTE 简介
  • 1.3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简介
  • 1.3.1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
  • 1.3.2 几种典型的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 1.3.2.1 软频分复用
  • 1.3.2.2 宏分集技术
  • 1.3.2.3 多小区自适应功率分配
  • 1.3.2.4 串行干扰消除-联合检测技术(SIC-JD)
  •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分析
  • 2.1 小区间干扰随机化技术
  • 2.1.1 小区专属加扰技术
  • 2.1.2 小区专属交织技术
  • 2.2 小区间干扰协调/避免技术
  • 2.3 小区间干扰删除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持续探测+频率半选择性调度技术简介
  • 3.1 非持续探测+FSS(NPS+FSS)调度的核心技术简介
  • 3.2 LTE 中的参考信号简介
  • 3.2.1 LTE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分析
  • 3.2.2 LTE 下行参考信号简介
  • 3.3 信道估计方法比较
  • 3.3.1 线性内插估计
  • 3.3.2 IFFT 估计
  • 3.3.3 最小二乘估计
  • 3.3.4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
  • 3.3.5 性能比较
  • 3.4 LTE 信道模型设计与CQI 分级技术简介
  • 3.4.1 LTE 信道模型设计
  • 3.4.2 信道的CQI 分级技术简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TE SRS 参考信号的设计
  • 4.1 SRS 发送端设计
  • 4.1.1 SRS 发送端处理过程
  • 4.1.2 基序列的产生
  • 4.1.2.1 ZC 序列
  • 4.1.2.2 PN 序列
  • 4.1.3 物理资源映射
  • 4.1.4 CP 插入
  • 4.1.5 MATLAB 仿真
  • 4.2 SRS 接收端设计
  • 4.3 功能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PS+FSS 调度技术算法的仿真
  • 5.1 NPS+FSS 调度技术算法的设计
  • 5.2 仿真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干扰抑制门在线谱提取中的应用[J]. 振动与冲击 2019(23)
    • [2].共址调频和调幅系统干扰机理及干扰抑制需求分析[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1)
    • [3].全双工无线通信中射频自干扰抑制的凸优化分析[J]. 现代电子技术 2020(11)
    • [4].基于数字对消的跟踪干扰抑制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0(06)
    • [5].基于频谱信息的网络多缺陷干扰抑制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20(18)
    • [6].仪表干扰抑制措施与防护优选原则[J]. 钢铁技术 2019(02)
    • [7].煤矿救援过程中动目标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J]. 煤矿机电 2009(05)
    • [8].频率捷变的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0(03)
    • [9].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共址干扰抑制算法[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6(04)
    • [10].卫星导航欺骗式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分析[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20(04)
    • [11].水电机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J].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5(09)
    • [12].一种分组串行干扰抑制新算法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0(07)
    • [13].全双工通信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对数字域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7(06)
    • [14].基于降维原理的全双工射频域快速自干扰抑制算法研究[J]. 通信学报 2017(08)
    • [15].一种基于模数混合的强干扰抑制方法[J].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13(02)
    • [16].认知无线电中的干扰抑制合并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05)
    • [17].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自适应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J]. 通信技术 2010(04)
    • [18].基于干扰抑制的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20)
    • [19].单天线合成阵列欺骗式干扰抑制[J]. 信号处理 2018(03)
    • [20].频域干扰抑制技术对测量接收机测量精度影响[J]. 电子技术应用 2015(07)
    • [21].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大干扰抑制控制器设计[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 [22].基于自适应对消的单通道相位编码同频异步干扰抑制[J].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1(02)
    • [23].全双工阵列的数字域联合干扰抑制算法[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0(02)
    • [24].一种基于模滤波的水面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2(03)
    • [25].瞬态脉冲干扰抑制和浪涌防护器件[J]. 机床电器 2009(06)
    • [26].一种适用于大型阵列的递推干扰抑制算法[J]. 信号处理 2009(12)
    • [27].上行干扰抑制中的功率控制[J]. 移动通信 2009(10)
    • [28].用于提供干扰特性以便进行干扰抑制的系统和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6)
    • [29].基于回波互相关的拖引干扰抑制方法[J]. 兵工自动化 2014(03)
    • [30].基于调零技术的相干干扰抑制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06)

    标签:;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