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探讨高诗会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探讨高诗会

高诗会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病毒性肝炎患者47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7例(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人员各项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ALT和TBIL明显上升,A/G、ALB、中性粒细胞、PLT和WBC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相关血常规和生化检验,能够对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适合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生化检验;临床价值

病毒性肝炎患者会因疾病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影响,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肝炎病毒不仅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损伤,而且会对其他的器官造成侵害。经临床研究发现,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相关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指标发生改变[1]。因此,本文以我院4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47例健康人员进行对照,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分析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结果,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4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另选取47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性有26例,占55.32%,女性有21例,占44.68%,患者年龄最小的19岁,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为(48.27±2.14)岁。

观察组:男性有25例,占53.19%,女性有22例,占46.81%,患者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为(48.85±2.91)岁。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验,其中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检验采用迈瑞BC-5100分析仪,并采用配套的校正品对检测结果进行检验。生化指标采用SINNOWA-2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采用配套试剂和质控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其中血常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PLT)和白细胞计数(WBC)。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肝功能白球比例(A/G)、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

1.4统计学处理

用()表示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数据,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血常规数据对比,观察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中性粒细胞、PLT和WBC计数明显降低(P<0.05),见表一。

表一: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

3讨论

目前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最为严重的国家,当病毒性肝炎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时,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发展至后期可能出现肝癌,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当肝炎患者的肝脏受到病毒侵袭时,会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影响患者的其他器官,当病情发展至最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3]。当人体受到肝炎病毒侵害时,会对患者的骨髓肝细胞染色体造成损害,导致肝细胞染色体出现异常分化,当患者的病情发展至肝硬化时,会对患者的骨髓肝细胞的分化和增殖造成严重破坏[4]。当标本内红细胞未被完全破坏时,则白细胞计数会受到相应影响,表现为假性增高。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降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患者的骨髓受严重影响,导致造血功能减弱以及造血环境恶化,而同时也是溶血和再障等病理改变的主要表现形式[5]。此外,人体的肝脏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其中超过90%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合成均由肝脏负责,因此通过对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对患者的肝脏合成功能进行有效评估[6]。

本文研究中,通过将4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47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经过检验后,观察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PLT和WBC分别为(36.51±8.43)%、(53.27±9.86)%、(100.22±42.73)×109/L和(4.81±1.73)×109/L,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其中中性粒细胞、PLT和WBC计数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A/G、ALB和TBIL分别为(97.58±32.41)U/L、(1.26±0.24)%、(42.61±5.36)g/L和(22.37±14.36)?mol/L,与对照组对比ALT和TBIL明显升高,A/G和ALB明显降低(P<0.05)。

综上所述,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其相关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中诊断病毒性肝炎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学杰,李惠,杨雪梅.60例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58-59.

[2]吴冬云.对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测价值的探讨.当代医药论丛,2014,0(4);51-52.

[3]刘晓静.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0);27-28.

[4]陈艳红.病毒性肝炎相关检验项目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35-36.

[5]黄江兵,黄明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06-1708.

[6]徐银财,江云涛,肖启彪.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71-71.

标签:;  ;  ;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探讨高诗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