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可视化路由器模型的自动配置研究及路由的实现

IPv6可视化路由器模型的自动配置研究及路由的实现

论文摘要

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已经兴起,IPv6网络将为整个信息产业提供一种全新的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IPv6的出现,给了中国IT业一个掌握核心技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IPv6路由器当仁不让的成为首要的研究内容。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IPv6路由器,则对于降低其成本,简化其使用的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Linux平台上,利用其网络模块对IPv6的良好支持,展开了对基于IPv6的可视化路由器模型的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VRS6。 本文主要论述VRS6系统的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包括系统体系结构、路由配置语言、路由协议的实现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概述了IPv4面临的挑战、IPv6产生和应用的背景、实施的现实意义和Linux网络模块对IPv6的支持、路由技术方面的优势;分析了目前支持IPv6的网络设备和路由软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基于IPv6的路由模拟软件的模型。 第二章,阐述了VRS6系统的层次模型、逻辑关系模型和体系结构。通过不同模型中的各个层次和模块的讨论,清晰全面的阐明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实现技术。 第三章,定义了路由配置语言。该语言用简单的语法清晰的描述了路由的配置过程,为路由配置的图形化奠定了文本基础,是可视化配置工具和路由器间的桥梁。文章详细描述了语言的语法和解析。 第四章,讨论了整个系统的核心,也就是路由程序。文章从路由程序的体系结构开始介绍,由总体到部分,由底层到上层的介绍了系统对操作系统的系统接口的封装、系统的公共组件的数据结构和实现以及每个路由协议的子进程的实现机制。 第五章,简单介绍了VRS6原型系统的开发平台、工具、设备、运行环境、运行界面和部分核心代码,明确了路由模拟系统如何进行可视化路由配置。 第六章,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突破之处,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IPv6简介
  • 1.2.1 IPv4面临的挑战
  • 1.2.2 IPv6概述
  • 1.3 LINUX对网络的支持
  • 1.3.1 Linux网络概述
  • 1.3.2 Linux TCP/IP网络分层
  • 1.4 本论文研究工作
  • 1.5 本章总结
  • 第二章 系统体系结构
  • 2.1 概述
  • 2.2 基于IPv6的可视化路由器模拟系统简介
  • 2.3 现有的系统
  • 2.4 系统层次模型
  • 2.5 系统逻辑关系图
  • 2.6 系统体系结构
  • 2.7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路由配置语言
  • 3.1 概述
  • 3.2 语法
  • 3.2.1 登录语句
  • 3.2.2 配置语句
  • 3.2.3 赋值语句
  • 3.2.4 控制语句
  • 3.3 配置脚本实例
  • 3.4 配置脚本的生成
  • 3.5 配置脚本的解析
  • 3.5.1 指令解析器的数据结构
  • 3.5.2 解析算法
  • 3.6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路由程序
  • 4.1 概述
  • 4.2 路由程序的体系结构
  • 4.3 LINUX内核的封装
  • 4.3.1 日志
  • 4.3.2 网络设备的封装
  • 4.3.3 内核路由表操作的封装
  • 4.4 公共组件
  • 4.4.1 主要数据结构
  • 4.4.2 算法
  • 4.5 基本路由
  • 4.5.1 概述
  • 4.5.2 主要数据结构
  • 4.5.3 相关算法
  • 4.5.4 基本路由进程
  • 4.6 RIP/RIPNG
  • 4.7 OSPF/OSPF6
  • 4.8 BGP
  • 4.8.1 BGP概述
  • 4.8.2 数据结构概览
  • 4.8.3 主要数据结构
  • 4.8.4 BGP的若干实现算法
  • 4.8.5 BGP进程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原型
  • 5.1 实验环境
  • 5.2 系统运行实例
  • 5.3 部分源代码示例
  • 5.3.1 路由表查找
  • 5.3.2 BGP的ACL匹配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
  • 6.2 论文的突破点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分易”平台在《路由与交换实验课》中的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3)
    • [2].互联网路由可信验证与感知分析技术[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06)
    • [3].EPON系统的三层路由及接口设计[J]. 通信电源技术 2020(10)
    • [4].一种电力通信网最大不相交双路由配置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05)
    • [5].单光子量子路由的耗散影响[J]. 量子光学学报 2016(02)
    • [6].通信生产楼出局路由的建设方案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20(10)
    • [7].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路由算法综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04)
    • [8].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能效感知路由[J]. 现代电子技术 2019(22)
    • [9].浅析三种路由的灵活应用[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6(05)
    • [10].基于反馈可信度的可信机会路由转发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08)
    • [11].VLAN之间通信的两种实现方式——三层交换或单臂路由[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5)
    • [12].无线网络编码机会路由综述[J]. 信息通信 2016(08)
    • [13].ZigBee网络的路由算法分析[J]. 互联网天地 2015(07)
    • [14].互联网智能路由架构及算法[J]. 电信科学 2020(10)
    • [15].设计安全路由的3项基本要素[J]. 金融科技时代 2013(01)
    • [16].覆盖网随机路由方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3(05)
    • [17].浅谈软路由和硬路由[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02)
    • [18].自私路由及其解决方法[J]. 科技资讯 2008(29)
    • [19].强化学习框架下移动自组织网络分步路由算法[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4)
    • [20].空间延迟/中断容忍网络的接触图路由研究综述[J]. 软件学报 2019(02)
    • [21].协作中继节点选择的动态地理协作路由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7(02)
    • [22].基于多蚁群算法的电力通信网路由配置机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7(S1)
    • [23].单臂路由及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通信的比较[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06)
    • [24].路由优化的方式——路由重分布及其配置方法[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11)
    • [25].分段路由网络研究及其在流量工程中的应用[J]. 电信科学 2016(06)
    • [26].基于移动自组网一种稳定性增强路由的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5(03)
    • [27].基于位置信息的车联网路由恢复方法[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8)
    • [28].一手“掌”控.远程控制路由[J]. 电脑爱好者 2014(01)
    • [29].基于路由重分发技术及其虚拟网络实验研究[J]. 软件 2013(11)
    • [30].基于核心节点全局计算与存储的路由模拟策略[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8)

    标签:;  ;  ;  

    IPv6可视化路由器模型的自动配置研究及路由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