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萃取芝麻油与芝麻磷脂的分离

超临界CO2萃取芝麻油与芝麻磷脂的分离

论文摘要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了黑芝麻和脱皮白芝麻油,确定工艺条件,分析芝麻油理化性质,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对芝麻蛋白性质的影响;提取和分离芝麻磷脂,利用薄层色谱法分析了芝麻磷脂组分。超临界CO2萃取黑芝麻油,利用单因素试验得到黑芝麻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CO2流量18L/h、物料粒径20-40目、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和萃取时间240min,油脂萃取率为87.7%;超临界CO2萃取脱皮白芝麻油,利用均匀优化试验得到脱皮白芝麻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CO2流量18L/h、物料粒径20-40目、萃取压力25.5MPa、萃取温度53℃和萃取时间240min,油脂萃取率为95.3%。脱皮白芝麻油的色泽Y12.1、R0.5,酸值<0.6mgKOH/g,过氧化值2.7mmol/kg均优于黑芝麻油;超临界CO2萃取的芝麻油理化性质优于传统方法提取的芝麻油。采用胰脂酶水解技术,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芝麻油脂sn-2位脂肪酸组成分布显示:芝麻油sn-2位上的脂肪酸绝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通过分析超临界CO2萃取制得的芝麻粕,可以看出,随温度和压力上升,芝麻粕粗蛋白的NSI指数下降,在压力25MPa、温度50℃时,NSI%指数达22.4%;超临界CO2萃取温度对粕蛋白水溶性影响显著,是芝麻蛋白变性的主要因素。芝麻磷脂分离分析显示:芝麻中含有7种磷脂组分,其中PC和PI含量最高,两者含量达87%以上。气相分析显示芝麻磷脂脂肪酸主要含C16:0、C18:0、C18:1、C18:2,不饱和脂肪酸C18:1和C18:2占70%以上;各磷脂组分脂肪酸组成各异,PC、PE、PA和PI中主要含C16:0、C18:1和C18:2;PE、PA和PI中的饱和脂肪酸C16:0含量最多,并且PE中还含有较多的C16:2,PA中含有较多的C12:0、C14:0和C16:1。最后分离定性了芝麻磷脂PG,PG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C16:0、C18:0、C18:1和C18:2,含有少量的C12:0和C16:1(3t);利用红外、核磁、质谱等方法表征PG,PG主要结构为PG(18:1/16:0)、PG(18:1/18:1)和PG(18:2/18:0)。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2萃取植物油脂技术的研究现状'>1.2 超临界 CO2萃取植物油脂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1.2.2 SFE 工艺特点
  • 1.2.3 SFE 萃取植物油研究现状
  • 1.3 磷脂的提取、分离与分析方法
  • 1.3.1 植物中的磷脂
  • 1.3.2 磷脂的提取
  • 1.3.3 磷脂的分离、分析研究进展
  • 1.3.3.1 柱色谱法
  • 1.3.3.2 薄层色谱法
  • 1.3.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4 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2萃取芝麻油工艺研究'>第二章 超临界 CO2萃取芝麻油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原料、试剂与仪器
  • 2.2.1 试验原料
  • 2.2.2 试验试剂
  • 2.2.3 试验仪器
  • 2.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3.1 芝麻油萃取方法
  • 2萃取芝麻油'>2.3.1.1 SC-CO2萃取芝麻油
  • 2.3.1.2 索氏提取法提取芝麻油
  • 2.3.2 测定方法
  • 2.3.2.1 常规检测方法
  • 2.3.2.2 磷脂含量的测定
  • 2.3.2.3 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
  • 2.3.2.4 甘油三酯的 sn-2 位脂肪酸组分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原料主要成分分析
  • 2萃取黑芝麻的单因素试验'>2.4.2 SC-CO2萃取黑芝麻的单因素试验
  • 2.4.2.1 物料粒径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 2.4.2.2 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 2.4.2.3 温度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 2.4.2.4 萃取时间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 2萃取脱皮白芝麻的均匀试验'>2.4.3 SC-CO2萃取脱皮白芝麻的均匀试验
  • 2.4.3.1 均匀试验设计
  • 2.4.3.2 均匀试验结果
  • 2.4.4 萃取产物指标分析
  • 2.4.4.1 毛油理化指标分析
  • 2萃取油的磷脂含量分析'>2.4.4.2 SC-CO2萃取油的磷脂含量分析
  • 2萃取油的酸价分布'>2.4.4.3 SC-CO2萃取油的酸价分布
  • 2.4.4.4 芝麻毛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 2.4.4.5 芝麻油 sn-2 位脂肪酸组成分析
  • 2.4.4.6 芝麻油脂中主要甘三脂组成
  • 2.5 本章小结
  • 2对芝麻粕中蛋白性质的影响研究'>第三章 超临界 CO2对芝麻粕中蛋白性质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原料、试剂与仪器
  • 3.2.1 试验原料
  • 3.2.2 试验试剂
  • 3.2.3 试验仪器
  • 3.3 试验内容及方法
  • 3.3.1 蛋白质含量测定
  • 3.3.2 芝麻水溶性蛋白测定
  • 3.3.3 芝麻蛋白 NSI 指数测定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原料理化指标
  • 2萃取条件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分析'>3.4.2 SC-CO2萃取条件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分析
  • 2萃取温度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3.4.2.1 SC-CO2萃取温度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
  • 2萃取压力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3.4.2.2 SC-CO2萃取压力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
  • 2萃取时间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3.4.2.3 SC-CO2萃取时间对芝麻粕蛋白 NSI 指数的影响
  • 2压力和温度对蛋白水溶性的影响'>3.4.3 SC-CO2压力和温度对蛋白水溶性的影响
  • 3.4.4 pH 值对芝麻粕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芝麻中磷脂的提取、分离与分析
  • 4.1 引言
  • 4.2 原料、试剂与仪器
  • 4.2.1 试验原料
  • 4.2.2 试验试剂
  • 4.2.3 试验仪器
  • 4.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4.3.1 芝麻中磷脂的提取与纯化
  • 4.3.1.1 芝麻中磷脂的提取
  • 4.3.1.2 芝麻粗磷脂的纯化
  • 4.3.2 磷脂样品的薄层分离
  • 4.3.2.1 TLC 薄层色谱板的制作
  • 4.3.2.2 点样
  • 4.3.2.3 展开
  • 4.3.2.4 显色
  • 4.3.2.5 磷脂样品组分定性分析
  • 4.3.2.6 磷脂样品组分回收
  • 4.3.3 样品中磷脂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 4.3.4 磷脂的 IR 测定方法
  • 4.3.5 磷脂脂肪酸组成 GC 测定
  • 4.3.6 芝麻磷脂组分分子量及 PL 因子计算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原料中磷脂含量
  • 4.4.2 水化脱胶制取芝麻粗磷脂
  • 4.4.2.1 水化脱胶加水量
  • 4.4.2.2 水化脱胶搅拌时间
  • 4.4.3 磷脂 TLC 定性检测
  • 4.4.3.1 磷脂 TLC 定性一维展开条件分析
  • 4.4.3.2 磷脂 TLC 定性分析展开剂优化
  • 4.4.4 芝麻磷脂组分的 TLC 定性、定量检测
  • 4.4.4.1 芝麻磷脂组分的 TLC 定性
  • 4.4.4.2 芝麻磷脂 PL 因子计算
  • 4.4.4.3 芝麻磷脂组分定量分析
  • 4.4.4.4 TLC-P 法重现性测定
  • 4.4.5 芝麻磷脂组分 IR 分析
  • 4.4.5.1 芝麻磷脂样品 IR 谱图
  • 4.4.5.2 芝麻磷脂各组分 IR 谱图
  • 4.4.6 芝麻磷脂及各组分脂肪酸组成分析
  • 4.4.6.1 芝麻粗磷脂脂肪酸分析
  • 4.4.6.2 芝麻磷脂不同组分脂肪酸分析
  • 4.4.7 PG 的分离和表征
  • 4.4.7.1 PG 脂肪酸分析
  • 4.4.7.2 PG 红外谱图
  • 4.4.7.3 PG 核磁表征
  • 4.4.7.4 PG 质谱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2].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06)
    • [3].纳米流体强化CO_2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12)
    • [4].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CO_2辅助蒸汽驱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6)
    • [5].曲安奈德局部封闭结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4)
    • [6].CO_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 2019(04)
    • [7].铝酸盐水泥在高温和CO_2气氛的水化机理研究[J]. 水泥工程 2019(06)
    • [8].CO_2驱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1)
    • [9].CO_2-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测定与估算[J]. 化工学报 2020(01)
    • [10].超临界CO_2放空特性分析与装置设计[J]. 流体机械 2019(12)
    • [11].高焓CO_2气流壁面两步催化机制对非平衡气动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1)
    • [12].铅基堆超临界CO_2复合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1)
    • [13].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形态指标及糖分积累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4].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9(S1)
    • [1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06)
    • [16].试验模拟包气带CO_2变化及对水化学的影响[J]. 水文 2020(01)
    • [17].基于超临界CO_2抗溶剂技术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J]. 中药材 2019(07)
    • [18].微通道反应器内CO_2传质反应行为研究[J]. 化学工程 2020(01)
    • [19].环氧乙烷装置循环气中CO_2浓度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02)
    • [20].氢氧化钙的固碳功能性研究-CO_2浓度与碳化时间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20(01)
    • [21].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技术研究与实践[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2].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3].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CO_2复合驱的适应性[J]. 油田化学 2020(01)
    • [24].15%CO_2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积累油脂制生物柴油[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5].CO_2泄漏对稻田水基础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6].供暖用CO_2空气源热泵变频运行性能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7].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疗效[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0(01)
    • [28].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近期和中期效果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20(03)
    • [29].运用手持技术绘制CO_2浓度变化地图——以上海市地铁2号线为例[J]. 化学教学 2020(03)
    • [30].2019年全球生物质燃烧CO_2排放研究[J]. 科技风 2020(12)

    标签:;  ;  ;  ;  

    超临界CO2萃取芝麻油与芝麻磷脂的分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