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研究

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理论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他继承并发展了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精髓,创造性的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上。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今天,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教育现实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反思教育目的,树立以启发智慧为目的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天性发展的需要;教育节奏要与学生身心发展节律相统一,实现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包括论文的选题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趋势和发展状况以及研究方法。中间三个部分为正文,其中第一章论述了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程。首先总结了以人为本与和谐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从西方和谐教育启蒙到与人文主义思想结合,再到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思想特征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其次探讨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这部分是研究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的前提条件,因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关于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制度管理几个方面。第三章是对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评价,包括其思想的历史意义以及对于我国现代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总结了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研究的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可贵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发展历程
  • 一、人文主义教育观与和谐教育思想的关系
  • (一) 西方"和谐"教育的萌芽和初步发展历程
  • (二) 西方和谐教育的发展: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
  • (三) 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 二、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历程
  • (一) 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 (二) 夸美纽斯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精髓的继承
  • (三) 夸美纽斯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超越
  • 第二章 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教育目的的和谐
  • (一) 和谐教育之全面发展
  • (二) 和谐教育之必要性
  • (三) 和谐教育之普及性
  • 二、教育原则的和谐
  • (一) 适应教育本身的规律性
  • (二) 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
  •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和谐
  • (一) "以自然为借鉴",学会教和学
  • (二) "根据年龄与学力"区分对待,注重因材施教
  • (三) "泛智"的教学内容
  • (四) 德育先于智育
  • 四、教育制度管理的和谐
  • (一) 作为造就人的场所的学校
  • (二) 学制及各类学校的设置
  • (三) 和谐的师生关系
  • (四) 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第三章 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评价
  • 一、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 二、对我国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
  • (一) 反思教育目的,转变教育观念
  • (二) 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天性
  • (三) 教育节奏要与学生身心发展节律相协调
  • (四) 如何建设我国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体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2].学校规训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失落[J]. 教育现代化 2019(86)
    • [3].杜威与彼得斯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4].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的演变[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6)
    • [5].教育目的异化的辩证——基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 教育探索 2017(06)
    • [6].浅谈我国教育目的实施方向中核心素养的作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09)
    • [7].试论数学教育目的异化的问题[J]. 教育导刊 2017(04)
    • [8].教师的教育目的观之迷失与回归[J]. 教学与管理 2017(27)
    • [9].现代教育目的异化的批判与扬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0].未雨绸缪 重在规划有序[J]. 江淮法治 2019(20)
    • [11].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批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7)
    •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变迁及分析[J]. 教书育人 2009(33)
    • [13].中国教育目的60年:演变与反思[J]. 中国教师 2009(21)
    • [14].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之批判[J]. 教书育人 2009(09)
    • [15].教育目的[J]. 内蒙古教育 2010(14)
    • [16].教育目的在于形成理想的“人之形象”[J]. 辽宁教育 2011(10)
    • [17].教育目的之冲突与调和——《再论教育目的》的启示[J]. 中国教师 2012(13)
    • [18].高校教育目的的异化及矫正[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27)
    • [19].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目的观反思与建构[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05)
    • [20].教育需从经典走向创新[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6(11)
    • [21].布雷岑卡教育理论评述[J]. 青海教育 2017(02)
    • [22].个性发展能否作为教育的目的?[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03)
    • [23].班级管理中注重智育和德育的发展[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6(10)
    • [24].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浅谈生活环节中的教师引导[J]. 考试周刊 2017(11)
    • [25].中美教育观念对比与思考——培养人方面探究[J]. 中华少年 2017(08)
    • [26].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幼儿的影响[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7(03)
    • [27].《幼儿工作者的视野》简介[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7(03)
    • [28].我与学生们的书信情缘[J]. 新课程(上) 2017(02)
    • [2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J]. 现代教学 2017(06)
    • [30].关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思考[J]. 中华少年 2017(11)

    标签:;  ;  ;  ;  

    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