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粉提高大鼠游泳能力的实验研究

玉米花粉提高大鼠游泳能力的实验研究

一、玉米花粉提高大鼠游泳运动能力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陆军,张瑛,李帅[1](2015)在《水柏枝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柏枝来源于柽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嫩枝,具有疏风解表、祛风通络、透疹止咳等功效。主要对来源于该属的三春水柏枝M.paniculata、宽苞水柏枝M.bracteata和秀丽水柏枝M.elegans的黄酮类、三萜类、没食子酸类、酚酸类、木脂素类、长链脂肪醇类等6类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抗菌、抗炎、细胞免疫、抗疲劳、抗氧化、肝损伤保护,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为新药研发储备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

段元锋[2](2014)在《油菜蜂花粉水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文中研究指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是十字花科白菜的变种,油菜蜂花粉是工蜂采集的油菜的花粉粒,并加入了花蜜和蜜蜂的唾液等,经加工而成的花粉团状物。蜂花粉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大量文献报道,油菜蜂花粉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活性作用,但这些功能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楚。本文利用油菜蜂花粉作为研究材料,对其水提物的活性以及组成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1)油菜蜂花粉经粉碎后,利用85%乙醇溶液脱脂处理,再经60℃热水浸提得到蜂花粉的水提物。水提物经95%乙醇溶液沉淀,过滤得醇沉和醇溶两部分。利用环磷酰胺建立的小鼠免疫力低下模型对这两部分提高免疫力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mg/kg的剂量下,水提醇沉组分能显着提高小鼠的胸腺重量(P<0.05)、胸腺指数(P<0.05)和脾脏重量(P<0.05);水提醇溶组分能显着提高小鼠的胸腺重量(P<0.05)、胸腺指数(P<0.05)、脾脏重量(P<0.05)和脾脏指数(P<0.05)。利用D-半乳糖建立的小鼠衰老模型对这两部分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mg/kg的剂量下,水提醇沉组分能显着降低小鼠脑MAO活力(P<0.05),显着提高小鼠肝脏SOD活力(P<0.05);水提醇溶组分能显着降低肝中MDA含量(P<0.05)。(2)利用AB-8大孔树脂、MCI凝胶和ODS等色谱柱对醇溶部分进行分离,得到三种主要单体化合物Ⅰ、Ⅱ和Ⅲ。经核磁共振法鉴定,得出化合物Ⅰ为鸟嘌呤核苷,化合物Ⅱ为腺嘌呤核苷,化合物Ⅲ为胞腺嘧啶脱氧核苷,三种化合物均首次从油菜蜂花粉中分离得到,其中鸟嘌呤核苷和胞腺嘧啶脱氧核苷在油菜蜂花粉的研究中首次报道。(3)对醇沉部分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通过AB-8大孔树脂、MCI凝胶、DEAE纤维素凝胶、HW-55F、Sephacryl S-400和Sephadex G-10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得到一种主要单体化合物A,经核磁鉴定,为一种尚少见的多糖类,其结构如下:

于济洋[3](2014)在《菊芋全粉特性及功能强化机理与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俗称鬼子姜、洋姜。鲜菊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为16.6%(其中78%为菊糖,又称菊芋多糖),此外,还含有少量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以及多种矿物质。菊芋种植分布广,耐寒旱耐贫瘠,在我国有广阔的栽种面积,在辽宁省内的阜新、大连瓦房店和鞍山岫岩地区更具有广泛的种植基础,是-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宝贵资源。在菊糖的加工过程中需要脱蛋白、除杂等复杂工艺,制备成本高,而且获得的产品中可能会有化学试剂的残留,导致菊糖使用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将不易贮存的鲜菊芋经脱皮、干燥、粉碎后制成以菊糖为主要成分的菊芋全粉,即避免了加工溶剂的残留,保留了菊芋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又能更好地解决鲜菊芋存储和运输的问题。因此,与菊糖相比较,菊芋全粉的研究开发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菊糖具有非常好的加工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可以作为增稠剂替代品、脂肪替代品及保湿剂,广泛应用于速冻肉制品、发酵乳制品和糕点等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不仅能改变食品的流变及质构特性,而且还具有膳食纤维和促进益生菌增殖等生理功能。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菊糖上,而对于菊芋全粉的研究则未见报道,因此,菊芋全粉能否替代菊糖的某些重要加工特性,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菊芋全粉与菊糖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菊芋全粉的加工特性,同时分别对两种重要加工特性凝胶特性和发酵特性进行了基础研究,在菊芋全粉特性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改性,利用改性后菊芋全粉具有的螯合特性,制备出螯合钙产品,并对其增加钙吸收的效果和机理进行研究,既为菊芋全粉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实现了菊芋产品高附加值的合理利用,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推进我国高效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论如下:一、在辽宁大连地区种植的三种主要菊芋品种中,辽东小红更适合用作生产菊糖的原料。通过热风干燥并粉碎制得的菊芋全粉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和粗纤维含量比菊糖中相应含量高,纯菊糖含量为73.70±3.65%,比菊糖中纯菊糖含量低14%左右,但菊芋全粉中纯菊糖仍占主要成分,自制的菊芋全粉呈淡黄色、粉末状。菊芋全粉和菊糖虽然二者的基本成分相差较大,但凝胶指数、凝胶时间、保水性、透光性、冻融稳定性、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差异不大,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菊芋全粉的持油性要好于菊糖,差异极显着(P<0.001),可以应用到含油脂原料的加工食品中。二、菊芋全粉具有良好的凝胶性。其主要凝胶参数即凝胶强度、黏性、弹性、黏聚性、咀嚼性和恢复性随菊芋全粉浓度增加而增大,增加菊糖浓度是改善菊芋全粉体系凝胶性能的有效手段。凝胶强度和黏性随菊芋全粉浓度的提高呈线性关系,菊芋全粉浓度≤50%时,凝胶强度变化较显着;菊芋全粉浓度≤60%时,咀嚼性变化较显着。其余参数受菊芋全粉浓度影响差异不显着。放置时间对凝胶质构性能影响不显着,放置温度可以显着影响全粉的凝胶性能,当温度介于60℃~80℃范围时,全粉形成凝胶。酸、糖、盐能显着影响菊芋全粉凝胶的形成,当pH=6时,凝胶强度达到最大,比自然条件下全粉凝胶体系(pH=6.6)时凝胶强度提高了8%;多糖与二糖和单糖相比,改善全粉凝胶性能的作用更明显;低浓度的食盐可以促进全粉的凝胶性,而高浓度食盐促进凝胶性的增幅有所降低。三、菊芋全粉分别对乳酸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具有良好的发酵性,其做为乳酸菌培养基的增值效果是菊糖的2倍,是葡萄糖的9.7倍;作为碳源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是菊糖的5.3倍,是葡萄糖的16.8倍;作为碳源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是菊糖的4.8倍,是葡萄糖的9.6倍;作为碳源对嗜酸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是菊糖的3.7倍,是葡萄糖的9.3倍;菊糖对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性较差,使用菊糖作为培养基碳源对嗜热链球菌起不到增殖的效果,但是在菊芋全粉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嗜热链球菌生长状况与MC培养基的生长状况相差不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曲面分析确定乳酸菌在菊芋全粉替代葡萄糖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的浓度为2.1%,发酵温度为38℃,接种量为10%,实际测得发酵后的乳酸菌的菌落总数为2.48×109cfu/mL。四、制备羧甲基菊芋全粉的因素中,碱化时间、氢氧化钠与菊芋全粉质量比、一氯乙酸与菊芋全粉质量体积比对羧甲基取代度的影响效果显着,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氯乙酸与菊芋全粉质量比为1.6:1,氢氧化钠与菊芋全粉质量比为1.1:1,醚化时间3h,此时取代度为1.3。制备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过程中,溶液pH值、CaCl2与羧甲基菊芋全粉的质量比和螯合时间三个因素对取代度有显着影响,最佳螯合工艺为pH值7,CaCl2与羧甲基菊芋全粉的质量比9:100,螯合时间30min,此时螯合率为63.7%。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离子的能力不同,在低取代度范围内(0.2<DS <0.67),钙离子螯合率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迅速提高,在中取代度范围内(0.67<DS<1.05),螯合率继续增加,但增幅不大,在高取代度范围内(1.05<DS<1.27),螯合率呈现下降趋势。五、液相质谱和取代度测试可知,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可能有三种螯合形式,即果糖内螯合、菊芋全粉分子内螯合和菊芋全粉分子间螯合,果糖内螫合结构所占比例很低,螯合以后两种结构为主。红外光谱测试可知,羧甲基特征主体峰1596cm-1和1425.14cm-1,分别分裂成1608.34cm-1和1562.06cm-1及1450.21cm-1和1425.14cm-1两个特征吸收峰;核磁质谱测试羧甲基化及螯合钙并未改变菊糖的主体结构,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仍为呋喃型多糖,C-3、C-4和C-6上的羟基具有反应活性,均能被羧甲基取代,羰基碳化学位移由螯合前的175.1变为螯合后的181.9;X-射线衍射测试可知,螯合钙离子后,2θ=5.3°、10.3°和10.7°等处出现新的尖锐衍射峰,7.6°、25.4°和27.2°处衍射峰仍存在,而8.2°、21.3°和29.7°处衍射峰强度较羧甲基菊芋全粉而言减弱;电子显微镜测试可知,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离子后,丧失了原来的形貌,颗粒表面出现了很多白色钙晶粒“镶嵌”在羧甲基菊糖表面;差式量热扫描和热重分析可知,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后,热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钙离子螯合量为4.99mmol/g (20.01mg/g)。六、采用双侧卵巢摘除的方法,给成年雌性大鼠去势,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以骨质疏松模型大鼠作为载体进行研究,模型组大鼠双侧卵巢摘除10周后,股骨重量、血钙含量、尿钙UCa含量、股骨骨密度FTD指标全部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显着,组织切片发生减少。从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切片的形态学改变和测定结果可判断,该模型复制成功。菊芋全粉钙组股骨干重、湿重、血钙、骨密度均显着高于高钙片组,尿钙含量显着低于高钙片组。对大鼠股骨进行切片,切片中较模型组骨小梁明显增多、变粗,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也较少,而成骨细胞较模型组显着增多、增生活跃。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钙水平,增高骨密度,减轻骨质疏松,其对钙制剂的吸收度优于传统碳酸钙制剂。七、采用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干预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通过测试可知,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可以改善小鼠的活动状态,使活动度较低小鼠的精神状态转好,使水样便转为正常;可以使模型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显着上升,MDA活性显着下降;可以降低模型小鼠肠道大肠杆菌DNA水平,升高模型小鼠肠道乳酸菌DNA水平。对于在大肠内钙才被吸收的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调整大肠内菌群平衡是可能促进钙离子吸收的机制之一。

卢静[4](2013)在《模拟空间环境诱导的氧化损伤、骨丢失抑制剂的筛选及G-B-R组合物的防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电离辐射和微重力效应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因素。天然产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不但含有必须的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还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多种活性酶,生长激素等化合物,具有“全面的微型营养库”之称,对人体生长发育和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成熟的提取技术,对多种天然产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体外抗氧化,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及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等指标筛选较强的抗辐射,抗骨丢失功能产物。按照国家保健品剂量要求进行复配,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复配物的抗辐射,抗骨丢失的功效。最后对产品中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空间极端环境天然双效的防护剂的开发,为航天食品的研制,特殊工种人群的辐射防护、治疗及人们日常保健提供建议和思路。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抗辐射原料的筛选:通过比较14种放射防护原料水提取物和60%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促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两项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活性功能较强的原料,分别为荞麦花粉、银杏叶、蓝莓、当归、黄芪。抗辐射天然产物协同增效作用比较:通过抗氧化指标(羟自由基,DPPH,总还原能力)及促骨髓干细胞增殖等指标的协同增效指数(CI指数)判定10种复配产物的协同增效作用,筛选出辐射功能性最强的复配产物-银杏叶花粉复配物。抗骨丢原料的筛选:通过比较12种骨丢失防护原料提取物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胞内游离钙浓度等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防治骨丢失功能性较强的原料(熟地黄),并通过细胞回转仪建立骨丢失模型,结果发现熟地黄能够有效的促进成骨细胞中骨代谢相关酶(碱性磷酸酶、抗酒食酸酸性磷酸酶)活力,并增加细胞中钙含量。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熟地黄能够有效的抑制微重力诱导小鼠成骨细胞G0/G1期阻滞,从而使成骨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研究银杏叶花粉与熟地黄的复配以及细胞水平、动物水平的毒理实验,确定银杏叶花粉与熟地黄复配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安全性。并通过建立小鼠体内辐射微重力效应模型,系统研究银杏叶花粉与熟地黄复配物的体内放射防护与骨丢失防护效应。辐射防护结果发现银杏叶花粉与熟地黄复配物能够有效的提升辐射后小鼠体内的抗氧化酶系(SOD、CAT、LDH和GSH-Px)的活性,降低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物MDA的水平;对小鼠辐射微重力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进行研究,发现银杏叶花粉与熟地黄复配物能够有效的增加小鼠免疫脏器指数、促进脾淋巴细胞及骨髓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通过对小鼠骨髓微核、骨髓染色体畸变和DNA含量的分析,发现复配物能够有效地对辐射微重力诱导小鼠产生的DNA损伤进行防护。骨丢失防护结果发现,银杏叶花粉与熟地黄复配物能够有效的恢复微重力引起免疫脏器(胸腺、肾上腺)的损伤及减少小鼠负重骨中干物质的丢失;通过对辐射微重力小鼠骨中有机质、无机质及骨代谢相关酶活的研究发现,银杏叶花粉与熟地黄复配物能够显着地增加骨中有机质及无机矿物盐含量,并提升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相关酶活力,从而更好的实现骨丢失防护功效。本研究对于揭示空间辐射及微重力防护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进一步开发空间辐射与微重力双效防护剂具有现实意义。

贺寅[5](2011)在《龙眼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认为龙眼多糖(Longan polysaccharides, LP)是龙眼果肉中重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抑制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7个广东省主栽龙眼品种的多糖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多糖含量品种;在此基础上优化和完善了龙眼多糖的高效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并利用体外实验模型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主要结论如下:7个广东省主栽的龙眼品种中,储良鲜果肉中粗多糖含量为6.37±0.16mg(10.0g鲜重),显着高于其它品种。龙眼多糖属于杂多糖,单糖组成包括果糖、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其中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在7个龙眼品种中均存在且含量较高。储良龙眼粗多糖的单糖组成为果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对应含量百分比为3.88%:5.27%:74.96%:6.06%:2.81%:6.99%。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酶法提取和微波前处理-超声波提取龙眼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酶法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1.2%、液料比6.0(mL/g)、酶解温度45.0℃、酶解时间187.0min;微波前处理-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640W,前处理时间60s,超声波功率为590W、液料比9.5(mL/g)、超声波时间8.5min。在此条件下,酶法提取龙眼多糖(Enzyme extraction longan polysaccharide,EELP)和微波前处理-超声波提取龙眼多糖(Microwave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longan polysaccharide, MUELP)得率分别为12.23±0.15mg/g和11.03±0.38mg/g龙眼(干重)。对龙眼多糖制备工艺中滤渣清洗、除蛋白和乙醇沉淀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滤渣清洗次数2次;三氯乙酸除蛋白浓度2%,除蛋白时间2h;EELP的醇沉浓度65%、醇沉时间12h,MUELP的醇沉浓度75%、醇沉时间18h。此工艺流程下,最终EELP和MUELP得率分别为9.17±0.32mg/g和8.11±0.28mg/g龙眼(干重),其中多糖含量分别为71.26±2.41%和70.53±3.53%。评价了龙眼多糖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小鼠急性毒理实验表明龙眼多糖属于实际无毒。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龙眼多糖均具有良好的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功效,MUELP的IC50值分别为8.204±0.239、0.667±0.053和0.481±0.038mg/mL,EELP的IC50值分别为9.601±0.223、1.710±0.068和0.604±0.031mg/mL。龙眼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较弱,多糖浓度50mg/mL时MUELP和EELP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6.10%和18.94%;还原力测定方面,多糖浓度为25mg/mL时的,MUELP和EELP在700nm下吸光值分别为1.119±0.041和0.641±0.024。因此,MUELP比EELP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刘晓波[6](2011)在《人参蜂花粉活性成分及发酵破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人参蜂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初步建立人参蜂花粉的质量标准。描述了人参蜂花粉的显微鉴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粗脂肪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1%、2.55%、1.36%、5.43%;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人参蜂花粉可溶性蛋白、总皂苷、总磷脂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平均含量分别是0.31%、0.541%、4.29%;用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法测定了槲皮素、柚皮苷的含量为0.245mg/g、0.0925 mg/g。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6种脂肪酸,并测定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人参蜂花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中亚麻酸相对含量为68.70%。运用正交设计法优选人参蜂花粉总黄酮和粗多糖提取工艺,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以人参蜂花粉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黄酮的最佳超生提取工艺为超声频率50 KHz,乙醇浓度95%,料液比l:10,超声时间60min,黄酮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95%的乙醇,液料比,1:8,回流提取1h,提取1次。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预处理20min,水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料液比l:8。分别采用自然发酵以及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方法对人参蜂花粉的发酵破壁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显微镜观察破壁率及有效成分的检测,考察了花粉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花粉破壁率的影响,确定出自然发酵破壁的最佳工艺是含水量30%,温度25℃、发酵96h。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食用菌深层发酵都能使花粉破壁,花粉破壁率可达80%以上,其中香菇破壁率最好,花粉量对花粉破壁有一定的影响,花粉量为3%,pH为6,发酵7天,破壁效果最好。运用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分析人参蜂花粉在自然发酵处理前后皂苷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温度、发酵时间的不同,人参蜂花粉内部皂苷会发生转化,人参蜂花粉自然发酵反应的条件较柔和,在不需要任何催化剂与酶的条件下即可发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浓度人参蜂花粉醇提取物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进行测定,人参蜂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作用显着增强,当浓度为1.50mg/ml时达到最高抑制率为80.4 %;探讨人参蜂花粉多糖对小鼠免疫、抗疲劳、抗凝血能力的作用。采用6周龄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人参阳性对照组、多糖高、中、低剂量组5组,通过小鼠游泳试验、免疫器官质量法和毛细血管法观察人参蜂花粉多糖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和抗凝血能力。结果表明人参蜂花粉多糖可以提高小鼠抗疲劳、免疫能力及抗凝血作用。

高爱新,李海龙,王敬文,费学谦,杜孟浩,何玉友[7](2010)在《松花粉研究开发进展》文中认为松花粉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药食兼用花粉品种,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其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数千年,如汉《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明《本草纲目》记载其"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1松花粉的化学组分松花粉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蛋白质、20余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

杜玲[8](2010)在《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和非洲Chad湖钝顶螺旋藻为材料,分离、提取、纯化和鉴定了其多糖,并对多糖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及其多糖产品的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寻找天然的抗生素替代品及动物免疫增强剂奠定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论文研究内容分四部分:(1)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三氯乙酸除蛋白法和活性炭脱色法提取并初步纯化了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了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多糖ESP和非洲Chad湖钝顶螺旋藻多糖FSP。纸层析法、紫外光谱法、比旋光度法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法检验ESP和FSP都为均一的多糖组分;低温冷冻干燥后ESP为乳白色絮状结晶,FSP为黄色絮状结晶,二者均为易溶于水的水溶性多糖。硫酸-苯酚法测定ESP和FSP的多糖含量分别为89.75%和62.87%;非糖成分检测发现ESP和FSP中残留的非糖成分主要为灰分,其次为少量蛋白质,初步推断这两种多糖均为蛋白结合多糖。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SephadexG-150凝胶柱层析、TLC、HPLC、IR、NMR等技术方法分别对ESP和FSP进行了分子量和结构的研究。结果:ESP和FSP的分子量分别为77625 D和85114 D。ESP糖链的连接方式主要为[α-Glc(1→4)-]n,还有少量的α-Glc(1→6)-、α-Fuc(1→2)-和β-Xyl(1→3)-,-α-Rha为末端糖基;构成其糖链的单糖主要是α-吡喃型的已糖,占比例最大的是葡萄糖,其次为鼠李糖和少量的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甘露糖和果糖。FSP糖链的连接方式为α-Glc(1→6)-和α-Xyl(1→2),-β-Xyl、-β-Gal和-α-Rha为末端糖基;构成其糖链的主要是α-或β-型的吡喃葡萄糖,其次是鼠李糖和少量的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2)采用管碟法研究了ESP和FSP这两种多糖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ESP和FSP均有抑菌作用,但抑制效果与多糖浓度、细菌种类有关。ESP在20 mg/mL和40 mg/mL添加量时均表现出对痢疾杆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为14.17 mm和12.16 mm。FSP表现为在20 mg/mL添加量时对痢疾杆菌、假单孢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为12.13 mm、9.10 mm和9.07 mm。(3)采用S180腹水瘤动物模型,考察了ESP和FSP对小鼠体内S180腹水瘤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MTT和ELISA等实验技术方法检测了ESP和FSP对肿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了ESP和FSP对荷瘤小鼠免疫增强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ESP和FSP均能改善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抑制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的生长,缩小肿瘤在体内的浸润范围,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中剂量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对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达到50.67%和52.00%。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表现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小鼠的脏器损伤,提高肿瘤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进而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ESP和FSP还能够提高荷瘤小鼠血清IL-2、TNF-α和IFN-γ水平。在体外,ESP和FSP均能够促进ConA诱导的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ESP和FSP中剂量组的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因子、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最明显。以上分析表明,适宜剂量的ESP和FSP对S180腹水型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荷瘤小鼠由T细胞主导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4)采用MTT法研究了ESP和FSP体外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和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研究ESP和FSP对S18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ESP和FSP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小鼠肉瘤细胞S180、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的体外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仅ESP和FSP中剂量组对K562的抑制率超过了30%,分别为35.88%和33.98%。ESP和FSP均表现出中剂量的对这4种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但其对S180、YAC-1和K562的抑制作用均显着低于CTX组(P<0.05)。与黄芪糖组相比,仅ESP和FSP中剂量组对K562和FSP中剂量组对YAC-1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显着高于黄芪糖组(P<0.05)。FCM结果显示,ESP和FSP均能引起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阻滞S180细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并以中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P<0.05)。

倪国超[9](2009)在《虫草菌质对小鼠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虫草菌质是人工培植虫草,在采摘虫草后,留下的培养基和部分虫草菌丝及其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虫草菌质对SPF级小鼠免疫功能及运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虫草菌质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用SPF小鼠120只,雌雄各半,分为4组,每组3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普通小鼠饲料;Ⅱ组添加1%虫草菌质,Ⅲ组添加5%虫草菌质,Ⅳ组添加10%虫草菌质,连续饲为4周后,每个试验每组各取小鼠6只,分别进行以下检测:①处死后取脾脏,观察各组脾脏指数的变化;②腹腔注射20%鸡红细胞悬液1 ml,对腹腔巨噬胞的吞噬活性进行计数,判定各组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功能;③眼眶放血取血清,测定小鼠血清溶血素(IgM)的量;④E-玫瑰花环实验,测定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⑤小鼠不负重,放入25.0±1℃温水游泳60 min后,立即用试剂盒检测全血SOD、血浆CAT、全血GSH-PX活性及血浆MDA含量,判定小鼠抗氧化能力;⑥在小鼠距尾根1~2 cm处负重体重的5%的铅皮,测定负重游泳的时间。结果:①Ⅲ组、Ⅳ组与Ⅱ组和对照组相比能显着提高脾脏指数,(P<0.01),Ⅲ组与Ⅳ组间,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②Ⅲ组、Ⅳ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均高于Ⅱ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Ⅲ组与Ⅳ组间、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③Ⅲ组、Ⅳ组比Ⅱ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溶血素含量有显着提高,差异极显着(P<0.01),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④Ⅲ组、Ⅳ组,Ⅱ组和对照组相比E-玫瑰花环形成率差异极显着(P<0.01),Ⅲ组与Ⅳ组,Ⅱ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⑤Ⅲ组、Ⅳ组运动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SOD、GSH-Px、CA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⑥Ⅲ组和Ⅳ组小鼠游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表明Ⅲ组、Ⅳ组明显延长小鼠运动时间。试验结果证明:5%,10%的虫草菌质能够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和运动能力,1%虫草菌质作用不明显。

许海东[10](2007)在《黄芪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和对人脐血AC133~+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膜荚黄芪是一种公认的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传统中药。本研究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AS)促进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luosis,Mtb)的吞噬作用。方法:(1)巨噬细胞产生与鉴定:淀粉肉汤培养基实验小鼠腹腔内连续注射刺激3天后经腹腔灌洗收集产生的巨噬细胞,并分别用胎盘兰和非特异性酯酶进行细胞活性和纯度鉴定。用RPMI-FCS培养基调整细胞混悬液浓度为1×109/L。(2)细胞培养:将500微升RPMI-FCS、500微升减毒Mtb和100微升浓度分别为0.05、0.2、0.6、1.5、4、8毫克/毫升的APS或AS共同加入48孔培养板,每组设6孔,同时设置APS和AS零浓度对照组和Mtb零浓度本底组。(3)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作用评价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法来测定巨噬细胞中Mtb DNA的含量评价巨噬细胞对Mtb的吞噬作用。由活动的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的含量。并进行形态学观察。(4)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单向方差分析。结果:(1)形态观察:0.05、4、8mg/mLAPS浓度组,巨噬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在0.2和1.5 mg/mLAPS浓度组可见到明显的吞噬活动,巨噬细胞内可见吞噬的Mtb;在0.6mg/mLAPS浓度组吞噬活动强烈,巨噬细胞内可见大量吞噬的Mtb。(2)PCR定量检测: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支杆菌的吞噬随APS和AS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在0.6mg/mL时,吞噬活动最强烈,Mtb的DNA拷贝数分别是7.04±0.67和7.40±0.87(P<0.01 vs.对照组)。实验数据显示AS组的吞噬活动比APS组强,但二者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在峰值浓度0.6mg/L之后,巨噬细胞对Mtb的吞噬作用随着APS和AS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当APS和AS的浓度达到8mg/L时,吞噬活动回落至对照组的水平。(3)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APS和AS均可增强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但存在APS和AS的最佳浓度点。在APS组,IL-1β(20.50±1.55)和TNF-α(68.80±5.73)达到最高分泌水平的浓度点在4mg/mL,IL-6(30.70±2.59)则在1.5mg/mL(P<0.01v.s对照组);在AS组,IL-6(46.80±4.12)和TNF-α(76.20±6.66)达到最高分泌水平的浓度点在1.5mg/mL,IL-1β(29.70±5.46)在0.6mg/mL浓度点(P<0.01 v.s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明APS和AS具有极强的促进活的巨噬细胞吞噬Mtb和分泌IL-1β、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作用。APS和AS浓度是决定巨噬细胞功能的关键因素。目的:本研究首次选用从人脐带血(Human cord blood,HCB)中分离的AC133+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作为研究对象,与含有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观察(1)APS能否在体外促进HCB-AC133+ HSCs的增值、分化和成熟;(2)APS的浓度与HCB-AC133+ HSCs体外生存、增值和分化的关系。方法:(1)用于进行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分离的HCB采集于我院产科健康、足月、顺产的产妇。共采集20份,每份约60毫升。(2)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NCs,采用磁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进行AC133+细胞纯化,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AC133+细胞占HCB-MNCs的百分比和分选后的纯度;(3)细胞培养选用在24孔平底板进行,每孔2mL总体积的RPMI1640鸡尾培养液中含有1×106个细胞和APS最终浓度分别为0.1mg/ml、0.5mg/mL、1mg/mL、2mg/mL、5mg/mL和10mg/mL。并设零浓度APS对照组。(4)对于培养过程的观察与分析采用形态学观察、FCM计数分析、抗原表达变化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oAb)FCM分析和免疫荧光双染色分析、细胞功能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和FCM细胞凋亡检测分析等技术手段;FCM数据处理软件采用Macintosh CELLQuest。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SPSS for Windows XP。结果:(1)0.1mg/mL APS对HCB中HSCs的体外培养无明显的促进分裂增殖和保护作用(P>0.05);(2)0.5-1.0mg/mL的APS对AC133+细胞体外培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防止细胞发生凋亡与坏死(P<0.05),但诱导细胞增殖、分化作用不明显(P>0.05);(3)2.0-5.0 mg/mL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AC133+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增殖、分化、成熟作用(P<0.01),过高或过低均无此作用;(4)10mg/mL的APS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但同时抑制了细胞的增殖(P<0.05和5mg/mL组相比)和成熟(P<0.05和5mg/mL组相比),具有明显细胞活性抑制作用。结论:(1)适当浓度的APS对体外培养的HCB-AC133+造血干细胞不但具有稳定细胞膜、减少凋亡和防止坏死死亡的保护作用,而且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2)APS浓度与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减轻凋亡和死亡发生等结果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3)过高的APS浓度具有明显的细胞活性抑制作用,能够使培养的细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

二、玉米花粉提高大鼠游泳运动能力作用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花粉提高大鼠游泳运动能力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柏枝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
    1.2 三萜类
    1.3 没食子酸类
    1.4 酚酸类
    1.5 木脂素类
    1.6 长链脂肪醇类
2 药理活性
    2.1 抗菌
    2.2 抗炎镇痛
    2.3 抗关节炎
    2.4 提高细胞免疫
    2.5 抗疲劳
        2.5.1 抗自由基
        2.5.2 抗氧化
    2.6 肝损伤保护
3 结语

(2)油菜蜂花粉水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蜂花粉概述
        1.1.1 蜂花粉基本情况
        1.1.2 蜂花粉所含的营养物质
        1.1.3 蜂花粉的药理作用
    1.2 蜂花粉中多糖的研究
        1.2.1 多糖的概况
        1.2.2 蜂花粉多糖的活性研究
        1.2.3 花粉多糖的应用前景
    1.3 核苷类物质研究进展
        1.3.1 核苷类物质概述
        1.3.2 核苷类成分的活性研究
        1.3.3 蜂产品中核苷类成分的研究
    1.4 立题背景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油菜蜂花粉水提组分的活性研究
    2.1 材料与动物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的制备
        2.2.2 提高免疫力的活性实验
        2.2.3 抗氧化作用的活性实验
        2.2.4 抗疲劳作用的活性实验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提高免疫力活性实验结果
        2.3.2 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
        2.3.3 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结果
    2.4 本章主要结论
第三章 油菜蜂花粉水提醇溶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油菜蜂花粉水提醇溶物的制备
        3.2.2 水提醇溶物组分的分离
        3.2.3 纯度鉴定
        3.2.4 结构鉴定
        3.2.5 分离基本流程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大孔树脂的粗分结果
        3.3.2 MCI-GEL 柱的层析结果
        3.3.3 ODS-B 反相色谱柱最终纯化结果
        3.3.4 化合物Ⅰ、Ⅱ和Ⅲ的纯度鉴定结果
        3.3.5 NMR 结构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油菜蜂花粉水提醇沉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水提醇沉物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4.2.2 水提醇沉物中多糖的分离
        4.2.3 纯度鉴定
        4.2.4 结构鉴定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水提醇沉物中多糖的含量
        4.3.2 水提醇沉物的初步分离结果
        4.3.3 DEAE-纤维素凝胶柱的分离结果
        4.3.4 HW-55F 柱分离结果
        4.3.5 Sephacryl S-400 的分离结果
        4.3.6 纯度鉴定结果
        4.3.7 NMR 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菊芋全粉特性及功能强化机理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菊芋及全粉的研究现状
        1.1.1 菊芋的生长习性
        1.1.2 菊芋的经济价值
        1.1.3 菊芋全粉研究现状
    1.2 菊糖的研究现状
        1.2.1 菊糖的结构与概况
        1.2.2 菊糖的凝胶特性
        1.2.3 菊糖的发酵特性
        1.2.4 菊糖的其他理化特性
        1.2.5 菊糖的其他功能特性
        1.2.6 菊糖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1.2.7 菊糖在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2.8 菊糖的生产加工现状
    1.3 菊芋全粉羧甲基改性的研究现状
        1.3.1 羧甲基菊糖的概况与结构
        1.3.2 羧甲基菊糖的合成方法
        1.3.3 羧甲基菊糖的性质和应用
    1.4 螯合钙的研究现状
        1.4.1 钙制剂的研究进展
        1.4.2 螯合机理
        1.4.3 螯合钙的理化性质
        1.4.4 螯合钙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目的、意义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菊芋全粉与菊糖基本性质的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水分测定
        1.3.2 灰分测定
        1.3.3 总糖和菊芋全粉中纯菊糖旳测定(大连轻工业出版社,2006)
        1.3.4 蛋白质测定
        1.3.5 脂肪测定
        1.3.6 凝胶指数的测定
        1.3.7 凝胶时间的测定
        1.3.8 保水性的测定
        1.3.9 持油特性的测定
        1.3.10 透光度的测定
        1.3.11 冻融稳定性的测定
        1.3.12 酸碱体系稳定性的测定
        1.3.13 粘度的测定
        1.4 菊芋全粉制备工艺
        1.5 菊糖制备工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菊芋品种基本成分分析
        2.2 菊糖与菊芋全粉基本成分的比较分析
        2.3 菊糖与菊芋全粉基本功能特性比较分析
        2.3.1 凝胶指数和凝胶时间的比较分析
        2.3.2 凝胶保水性的比较分析
        2.3.3 凝胶持油性的比较分析
        2.3.4 透光度的比较分析
        2.3.5 冻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2.3.6 酸体系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2.3.7 粘度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原料品种
        3.2 关于全粉制作工艺
    4. 结论
第三章 菊芋全粉凝胶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浓度对凝胶特性的影响
        2.2 加热温度对溶液凝胶性能的影响
        2.3 pH值对溶液凝胶性能的影响
        2.4 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溶液凝胶性能的影响
        2.5 剪切速率对溶液凝胶性能的影响
        2.6 糖分子对溶液凝胶性能的影响
        2.7 食盐对溶液凝胶性能的影响
        2.8 菊芋全粉与菊糖凝胶性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菊芋全粉中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对凝胶性的影响
        3.2 放置温度对溶液凝胶性能的影响
        3.3 关于流变特性和质构特性的深入研究
    4. 结论
第四章 菊芋全粉发酵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菌种
        1.1.2 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活化和增殖培养
        1.3.2 菌落总数的测定
        1.3.3 生长曲线的测定
        1.3.4 pH值测定
        1.3.5 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设计
        1.3.6 有机酸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菊芋全粉对乳酸菌发酵性能的影响
        2.1.1 菊芋全粉对乳酸菌增殖情况的比较研究
        2.1.2 菊芋全粉对乳酸菌代谢pH值的比较研究
        2.1.3 乳酸菌成分分析
        2.2 菊芋全粉对双歧杆菌发酵性能的影响
        2.2.1 菊芋全粉对双歧杆菌增殖情况的比较研究
        2.2.2 菊芋全粉对双歧杆菌代谢pH值的比较研究
        2.3 菊芋全粉对嗜热链球菌发酵性能的影响
        2.3.1 菊芋全粉对嗜热链球菌增殖情况的比较研究
        2.3.2 菊芋全粉对嗜热链球菌代谢pH值的比较研究
        2.4 菊芋全粉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性能的影响
        2.4.1 菊芋全粉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增殖情况的比较研究
        2.4.2 菊芋全粉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代谢pH值的比较研究
        2.5 菊芋全粉对嗜酸乳杆菌发酵性能的影响
        2.5.1 菊芋全粉对嗜酸乳杆菌增殖情况的比较研究
        2.5.2 菊芋全粉对嗜酸乳杆菌代谢pH值的比较研究
        2.6 菊芋全粉培养基对乳酸菌的发酵条件的筛选和优化
        2.6.1 菊芋全粉培养基对乳酸菌的发酵条件的筛选
        2.6.2 菊芋全粉培养基对乳酸菌的发酵条件的优化
        2.6.3 碳源的浓度、发酵的温度、接种量对乳酸菌得率的影响
        2.6.4 最佳工艺条件的预测和检验
        2.7 菊芋全粉对乳酸菌产酸量的比较研究
    3. 讨论
        3.1 关于菊芋全粉对乳酸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3.2 不同分子量菊芋全粉发酵性的研究
    4. 结论
第五章 羧甲基菊芋全粉制备及其对钙离子的螯合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羧甲基菊芋全粉的制备
        1.3.2 羧甲基菊芋全粉取代度的测定
        1.3.3 菊芋全粉羧甲基化单因素试验
        1.3.4 Plackett-Burman试验
        1.3.5 羧甲基菊芋全粉响应面分析
        1.3.6 羧甲基菊芋全粉对钙离子的螯合作用研究
        1.3.7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的单因素试验
        1.3.8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响应面分析
        1.3.9 游离态钙含量的测定
        1.3.10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螯合率的测定
        1.3.11 羧甲基菊芋全粉对钙离子吸附量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羧甲基菊芋全粉制备的结果分析
        2.1.1 有机溶剂的选择
        2.1.2 碱化时间对羧甲基菊芋全粉取代度的影响
        2.1.3 醚化时间对羧甲基菊芋全粉取代度的影响
        2.1.4 醚化温度对羧甲基菊芋全粉取代度的影响
        2.1.5 氢氧化钠用量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
        2.1.6 一氯乙酸用量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
        2.1.7 Plaekett-Burman试验筛选结果
        2.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菊芋全粉羧甲基化改性的条件
        2.2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的合成条件的优化
        2.2.1 CaCl_2与羧甲基菊芋全粉的质量比对螯合率的影响
        2.2.2 pH值对螯合率的影响
        2.2.3 螯合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
        2.2.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的改性条件
        2.2.5 羧甲基菊芋全粉与钙螯合的动力学曲线
        2.2.6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离子性能的研究
        2.2.7 羧甲基菊芋全粉与羧甲基菊糖螯合钙离子性能比较
    3. 讨论
        3.1 制备羧甲基菊芋全粉过程中关于溶剂的选择
        3.2 关于制备螯合钙的制备过程
    4. 结论
第六章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结构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红外光谱分析
        1.3.2 核磁共振分析
        1.3.3 质谱分析
        1.3.4 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
        1.3.5 X-射线衍射分析
        1.3.6 热重分析
        1.3.7 差式量热扫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比较分析
        2.2 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的比较分析
        2.3 化合物质谱的比较分析
        2.3.1 菊芋全粉质谱分析
        2.3.2 羧甲基菊芋全粉质谱分析
        2.3.3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质谱分析
        2.4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2.5 X-射线衍射分析
        2.6 差式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核磁共振的结构测试
        3.2 关于质谱的结构测试
        3.3 关于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结构的讨论
    4. 结论
第七章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材料与试剂
        1.2.1 脱钙剂
        1.2.2 HE染液
        1.3 仪器与设备
        1.4 方法
        1.4.1 试验分组
        1.4.2 骨质疏松模型复制
        1.4.3 药物干预
        1.4.4 样本收集
        1.4.5 大鼠股骨湿重、干重的测定
        1.4.6 大鼠血钙、尿钙含量测定
        1.4.7 大鼠股骨骨密度测定
        1.4.8 大鼠股骨组织HE染色
        1.4.9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鼠股骨湿重、干重
        2.2 大鼠血钙、尿钙含量
        2.3 大鼠股骨骨密度
        2.4 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切片
    3. 讨论
        3.1 关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3.2 关于对大鼠股骨重量检测结果的分析
        3.3 关于对大鼠血钙检测结果的分析
    4. 结论
第八章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调整小鼠肠道内菌群影响钙吸收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材料与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1.4 方法
        1.4.1 试验分组
        1.4.2 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复制
        1.4.3 模型评价
        1.4.4 药物干预
        1.4.5 样本采集
        1.4.6 小鼠一般状态观察
        1.4.7 小鼠血清中SOD活性测定
        1.4.8 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测定方法
        1.4.9 小鼠粪便样品中DNA扩增
        1.4.10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鼠一般状态观察
        2.2 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
        2.3 小鼠粪便样品中DNA扩增
    3. 讨论
        3.1 抗氧化与钙吸收的关系
        3.2 大肠正常菌群与钙吸收的关系
    4. 结论
第九章 总结论
创新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本文中使用的缩略语
附录Ⅱ 羧甲基菊芋全粉质谱图谱
附录Ⅲ 羧甲基菊芋全粉螯合钙质谱图谱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模拟空间环境诱导的氧化损伤、骨丢失抑制剂的筛选及G-B-R组合物的防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实验原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荞麦花粉的研究现状
        1.2.2 银杏叶的研究现状
        1.2.3 熟地黄的研究现状
    1.3 实验靶向细胞模型的研究现状
        1.3.1 骨髓干细胞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成骨细胞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实验环境背景的研究现状
        1.4.1 航天飞行的环境因素
        1.4.2 空间环境对宇航员营养和生理的改变
        1.4.3 空间环境防护剂的开发现状
    1.5 实验课题研究内容
        1.5.1 实验技术路线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材料及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3 实验原料
    2.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主要成分分析
        2.2.1 原料的提取
        2.2.2 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测定
    2.3 辐射诱导氧化伤害防护物质的筛选
        2.3.1 结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
        2.3.2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3.3 植物提取物促骨髓间干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2.3.4 银杏叶花粉(G-B)水提物对辐射诱导骨髓干细胞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
    2.4 骨丢失抑制物的筛选
        2.4.1 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的提取
        2.4.2 成骨细胞的鉴定
        2.4.3 模拟微重力细胞模型的建立
        2.4.4 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分析
        2.4.5 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2.4.6 成骨细胞中钙含量的测定
        2.4.7 成骨细胞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2.4.8 成骨细胞周期的分析方法
    2.5 银杏叶花粉(G-B)与熟地黄(R)组合物对模拟空间环境下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5.1 G-B-R 组合物毒性实验
        2.5.2 模拟空间环境动物损伤模型
        2.5.3 G-B-R 组合物对小鼠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2.5.4 G-B-R 组合物对小鼠 DNA 损伤的影响
        2.5.5 G-B-R 组合物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2.5.6 G-B-P 组合物对小鼠微重力条件下骨丢失的影响
    2.6 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分析
第3章 辐射诱导的氧化损伤防护物质的筛选
    3.1 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3.1.1 不同植物提取物总还原能力比较
        3.1.2 不同植物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比较
    3.2 不同植物提取物促骨髓干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3.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
        3.2.2 骨髓干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3.2.3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骨髓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3 不同植物提取物辐射防护作用比较
    3.4 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分析
        3.4.1 总多酚含量分析
        3.4.2 黄酮含量分析
        3.4.3 总糖含量分析
        3.4.4 蛋白质含量分析
    3.5 不同植物组合物对辐射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
        3.5.1 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的比较
        3.5.2 总还原能力分析
        3.5.3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分析
        3.5.4 促骨髓干细胞增殖活性分析
    3.6 不同植物组合物抗辐射活性功能比较
    3.7 银杏叶花粉(G-B)水提物对辐射骨髓干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8 G-B 水提物对辐射后骨髓干细胞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3.8.1 骨髓干细胞 SOD 活力的影响
        3.8.2 骨髓干细胞 LDH 活力的影响
        3.8.3 骨髓干细胞 CAT 活力的影响
        3.8.4 骨髓干细胞 GSH-Px 活力的影响
    3.9 G-B 水提物对辐射后氧化损伤标记物 MDA 的影响
    3.10 相关性分析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拟失重条件下骨丢失抑制物质的筛选
    4.1 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的提取
        4.1.1 成骨细胞的提取
        4.1.2 成骨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4.2 成骨细胞的鉴定
        4.2.1 HE 染色
        4.2.2 碱性磷酸酶染色
        4.2.3 矿化结节染色
    4.3 不同植物提取物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KP)的影响
    4.5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成骨细胞中钙含量的影响
    4.6 12 种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分析
        4.6.1 总多酚含量分析
        4.6.2 黄酮含量分析
        4.6.3 总糖含量分析
        4.6.4 蛋白质含量分析
    4.7 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对模拟失重条件下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4.7.1 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抗酒食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的测定
        4.7.2 成骨细胞周期的分析
    4.8 相关性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银杏叶花粉(G-B)与熟地黄(R)组合物对模拟空间环境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5.1 G-B-R 组合物毒性实验
        5.1.1 G-B-R 组合物对 24 h 骨髓干细胞、成骨增殖活性的影响
        5.1.2 G-B-R 组合物对模拟空间环境下小鼠体重的影响
    5.2 G-B-R 组合物对模拟空间环境小鼠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5.2.1 G-B-R 组合物对小鼠各组织及血清 SOD 活力的影响
        5.2.2 G-B-R 组合物对小鼠各组织及血清 LDH 活力的影响
        5.2.3 G-B-R 组合物对小鼠各组织及血清 GSH-PX 活力的影响
        5.2.4 G-B-R 组合物对小鼠各组织及血清 CAT 活力的影响
        5.2.5 G-B-R 组合物对小鼠组织及血清氧化损伤标记物 MDA 的影响
    5.3 G-B-R 组合物对小鼠 DNA 损伤的影响
        5.3.1 G-B-R 组合物对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5.3.2 G-B-R 组合物对小鼠骨髓微核的影响
        5.3.3 G-B-R 组合物对小鼠骨髓干细胞 DNA 含量的影响
    5.4 G-B-R 组合物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5.4.1 G-B-R 组合物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5.4.2 G-B-R 组合物对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5.4.3 G-B-R 组合物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5.4.4 G-B-R 组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5.4.5 G-B-R 组合物对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5.4.6 G-B-R 组合物对小鼠脾细胞周期的影响
    5.5 G-B-R 组合物对模拟空间环境骨丢失的抑制作用
        5.5.1 G-B-R 组合物对小鼠免疫脏器胸腺、肾上腺相对重量的影响
        5.5.2 G-B-R 组合物对小鼠负重骨骨干重、股骨指数的影响
        5.5.3 G-B-R 组合物对小鼠股骨中无机物的的影响
        5.5.4 G-B-R 组合物对小鼠股骨中有机物的的影响
        5.5.5 G-B-R 组合物对小鼠血清中骨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龙眼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龙眼概述
        1.1.1 龙眼果肉营养成分
        1.1.2 我国龙眼资源加工利用情况
    1.2 多糖研究现状
        1.2.1 多糖的来源和分类
        1.2.2 多糖的提取工艺
        1.2.3 多糖分离工艺
        1.2.4 多糖的生物活性
    1.3 龙眼多糖研究进展
        1.3.1 龙眼多糖制备工艺
        1.3.2 龙眼多糖结构分析
        1.3.3 龙眼多糖生物活性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龙眼品种多糖含量及单糖组成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品种龙眼粗多糖含量比较
        2.3.2 不同品种龙眼粗多糖理化性质比较
        2.3.3 不同品种龙眼粗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2.3.4 不同品种龙眼栽种和加工性质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龙眼多糖制备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酶法提取龙眼多糖工艺优化
        3.3.2 微波前处理-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
        3.3.3 滤渣清洗工艺优化
        3.3.4 游离蛋白去除工艺优化
        3.3.5 乙醇沉淀工艺优化
        3.3.6 龙眼多糖产品基本成分和理化性质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龙眼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龙眼多糖急性毒理实验
        4.3.2 龙眼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人参蜂花粉活性成分及发酵破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1 蜂花粉的研究现状
        1.1.1 蜂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
        1.1.2 蜂花粉药理作用的研究
    1.2 蜂花粉破壁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2.1 蜂花粉破壁目的和意义
        1.2.2 蜂花粉发酵破壁的研究现状
    1.3 问题与展望
第一章 人参蜂花粉质量标准研究
    1.1 引言部分
    1.2 实验部分
        1.2.1 生药学鉴定
        1.2.2 基础成分含量测定
        1.2.3 粗脂肪含量测定及脂肪酸GC-MS 分析
    1.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人参蜂花粉粗多糖、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
    2.1 引言部分
    2.2 实验部分
        2.2.1 粗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的研究
        2.2.2 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的研究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人参蜂花粉发酵破壁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自然发酵破壁方法研究
        3.2.2 利用食用菌发酵破壁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RRLC、RRLC-Q-TOF 对人参蜂花粉中成分的分析
    4.1 引言部分
    4.2 实验部分
        4.2.1 RRLC 分析人参蜂花粉中槲皮素、柚皮苷含量
        4.2.2 RRLC-Q-TOF 分析人参蜂花粉中人参皂苷类成分
        4.2.3 RRLC 分析自然发酵对皂苷类成分的影响
    4.3 小结与结论
第五章 人参蜂花粉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5.1 引言部分
    5.2 实验部分
        5.2.1 人参蜂花粉醇提物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研究
        5.2.2 RRLC 分析人参蜂花粉醇提物清除DPPH 成分研究
        5.2.3 人参蜂花粉醇提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5.2.4 人参蜂花粉多糖抗疲劳、免疫调节、抗凝血作用研究
    5.3 小结与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8)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螺旋藻研究进展
        1.1.1 生理和生化
        1.1.2 营养价值及其活性成分
        1.1.3 多糖
        1.1.3.1 组成
        1.1.3.2 结构
        1.1.3.3 生物活性
        1.1.4 螺旋藻及其多糖的开发应用
    1.2 多糖研究进展
        1.2.1 提取和纯化
        1.2.1.1 提取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2.1.2 分离纯化和纯度检验
        1.2.2 结构分析
        1.2.2.1 化学组成及结构研究进展
        1.2.2.2 结构分析方法及其发展
        1.2.3 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3.1 抗氧化
        1.2.3.2 免疫调节
        1.2.3.3 抗肿瘤
        1.2.3.4 抗病毒
        1.2.3.5 降血糖
        1.2.3.6 降血脂
        1.2.3.7 抗衰老
        1.2.3.8 其他作用
        1.2.4 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2.4.1 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2.4.2 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
        1.2.4.3 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2.5 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1.2.5.1 免疫调节
        1.2.5.2 直接作用
        1.2.5.3 对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1.2.5.4 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影响
        1.2.6 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1.3.1 立题依据
        1.3.1.1 畜禽生产发展的需要
        1.3.1.2 天然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的需要
        1.3.1.3 植物多糖研究的深入
        1.3.1.4 螺旋藻产业发展的需要
        1.3.2 研究目的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的提取、纯化与结构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螺旋藻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多糖含量的测定
        2.2.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3 提取与纯化
        2.2.4 纯度的鉴定
        2.2.4.1 紫外光谱分析
        2.2.4.2 纸层析分析
        2.2.4.3 比旋光度的测定
        2.2.4.4 凝胶柱层析分析
        2.2.5 分子量的测定
        2.2.6 结构分析
        2.2.6.1 单糖组成的鉴定
        2.2.6.2 红外光谱分析(IR)
        2.2.6.3 ~~1H-NMR 和~(13)C-NMR 分析
        2.2.7 溶解特性的测定
        2.2.8 pH 值的测定
        2.2.9 多糖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2.2.10 多糖中灰分和粗脂肪的测定
        2.2.11 多糖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多糖的纯化
        2.3.1.1 多糖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2.3.1.2 蛋白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2.3.1.3 纯化
        2.3.2 纯度
        2.3.2.1 紫外图谱
        2.3.2.2 纸层析图谱
        2.3.2.3 比旋光度
        2.3.2.4 凝胶柱层析图谱
        2.3.3 分子量
        2.3.4 结构
        2.3.4.1 单糖组成
        2.3.4.2 红外光谱
        2.3.4.3 ~1H-NMR 和~(13)C-NMR
        2.3.5 溶解特性
        2.3.6 pH 值
        2.3.7 非糖物质
    2.4 讨论
    2.5 小结
        2.5.1 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纯度
        2.5.2 ESP 和FSP 的部分理化性质
        2.5.3 ESP 和FSP 的分子量
        2.5.4 ESP 和FSP 的单糖组成
        2.5.5 ESP 和FSP 的糖链连接方式
3 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多糖
        3.1.2 试验菌种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多糖抗菌溶液的配制
        3.2.2 菌种的复壮
        3.2.3 培养基的配制
        3.2.4 抗菌试验方法
        3.2.5 操作步骤
        3.2.6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药物
        4.1.2 试验动物
        4.1.3 小鼠移植瘤瘤株
        4.1.4 主要试剂
        4.1.5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腹水型肿瘤模型的建立
        4.2.2 试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4.2.3 对小鼠S180 腹水瘤抑制作用的测定
        4.2.3.1 生存质量、腹水形成和生存时间观察
        4.2.3.2 内部器官形态、瘤体及肿瘤分布情况观察
        4.2.4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4.2.5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测定
        4.2.6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4.2.6.1 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4.2.6.2 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4.2.7 统计学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对小鼠S180 腹水瘤的抑制作用
        4.3.1.1 对腹水形成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4.3.1.2 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4.3.1.3 对内部器官形态、瘤体及肿瘤分布的影响
        4.3.2 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3.3 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4.3.4 对S180 腹水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4.5.1 对小鼠S180 腹水瘤的抑制作用
        4.5.2 对S180 腹水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5.3 对S180 腹水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4.5.4 对S180 腹水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5 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药物
        5.1.2 细胞株
        5.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5.1.3.1 主要试剂
        5.1.3.2 主要仪器设备
        5.1.4 溶液的配制
    5.2 试验方法
        5.2.1 体外细胞培养及传代
        5.2.2 肿瘤细胞株体外增殖的测定
        5.2.3 S180 肿瘤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测定
        5.2.4 统计学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对4 种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
        5.3.2 对S180 细胞周期的影响
        5.3.3 对S180 细胞凋亡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5.5.1 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5.5.2 对S180 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6 论文的总体讨论与结论
    6.1 总体讨论
        6.1.1 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6.1.2 多糖的体外抗菌作用
        6.1.3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
    6.2 总体结论
    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6.4 有待于解决的关键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虫草菌质对小鼠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 冬虫夏草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1.1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
        1.2 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
    2 人工虫草研究进展
        2.1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2.2 蛹虫草的研究简史
        2.3 蛹虫草人工栽培方法
        2.4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
        2.5 蛹虫草的功能与应用
        2.6 人工栽培蛹虫草的研究展望
    3 虫草菌质及应用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第3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药品
        3.1.2 主要仪器
        3.1.3 虫草菌质添加剂饲料的制作
        3.1.4 试验动物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处理
        3.2.2 虫草菌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
        3.2.3 虫草菌质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运动能力影响试验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虫草菌质对小鼠免疫的影响
        4.1.1 虫草菌质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
        4.1.2 虫草菌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4.1.3 虫草菌质对小鼠溶血素影响
        4.1.4 虫草菌质对小鼠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
    4.2 虫草菌质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4.2.1 虫草菌质对小鼠运动后即刻血液中SOD、GSH-Px、CAT和MDA的影响
        4.2.2 虫草菌质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虫草菌质对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
        5.1.1 虫草菌质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
        5.1.2 虫草菌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5.1.3 虫草菌质对小鼠溶血素影响
        5.1.4 虫草菌质对小鼠E-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
    5.2 虫草菌质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5.2.1 虫草菌质对小鼠运动后即刻血液中SOD、GSH-Px、CAT和MDA的影响
        5.2.2 虫草菌质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10)黄芪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和对人脐血AC133~+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结核病与结核分支杆菌
        一、结核病
        二、结核病现状与防治策略
        三、结核病预防、诊断、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分子机理及耐药基因检测方法
        (一) Mtb的耐药特征
        (二) 结核杆菌耐药的分子机理
        (三) 多重耐药结核
        (四) Mtb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
        五、Mtb与巨噬细胞
        (一) Mtb的结合与内吞
        (二) 巨噬细胞因子
        (三) Mtb逃避巨噬细胞杀灭的机制
        六、Mtb检测与PCR
        (一) 液体培养基培养法
        (二)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
        七、结核病的免疫治疗
        (一) 生物免疫调节剂
        (二) 中成药
    第二部分 中药黄芪
        一、简介
        二、黄芪的产地及分类
        三、化学成份
        四、黄芪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
        五、药理作用
        (一)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二)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三)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四) 对延缓衰老的作用
        (五) 对创伤感染的影响
    第三部分 造血干细胞相关研究
        一、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及其生物学特征
        二、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的比较
        三、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四、造血干细胞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学研究
        五、造血干细胞临床应用相关研究
        (一) 造血干细胞移植
        (二) 造血干细胞与细胞治疗
        (三) 造血干细胞与基因治疗
        六、造血干细胞研究存在的争论
    第四部分 中医药学与干细胞相关研究
        一、中医药学与造血干细胞
        二、中医药学与神经干细胞
        三、中医药学与间充质干细胞
        四、黄芪多糖与干细胞的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一
    第一部分 立论依据与研究目的
        一、立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小鼠(实验动物)
        (二) 腹膜巨噬细胞的产生与鉴定
        (三) 细胞培养
        (四) 巨噬细胞吞噬活动形态学观察
        (五) 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测定
        (六) 巨噬细胞吞噬的结核分支杆菌测定
        (七)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形态学观察
        (二) 巨噬细胞吞噬Mtb的定量PCR检测
        三、讨论与结论
实验研究二
    第一部分 立论依据与研究目的
        一、立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一、材料与方法
        (一) HCB采集
        (二) 细胞分离与纯化
        (三) 细胞培养
        (四) 细胞检查与分析
        (五)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HCB中AC133+细胞含量和MACS分离后纯度
        (二) AC133+细胞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
        (三) 不同APS浓度存活细胞随时间变化FCM分析
        (四) 不同APS浓度细胞抗原表达随时间变化FCM分析
        (五) 细胞抗原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免疫荧光镜检
        (六) Dil-AC-LDL摄取试验
        (七) 细胞凋亡与死亡检测结果
        三、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

四、玉米花粉提高大鼠游泳运动能力作用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柏枝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李陆军,张瑛,李帅. 药物评价研究, 2015(03)
  • [2]油菜蜂花粉水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D]. 段元锋. 江南大学, 2014(02)
  • [3]菊芋全粉特性及功能强化机理与作用研究[D]. 于济洋. 沈阳农业大学, 2014(10)
  • [4]模拟空间环境诱导的氧化损伤、骨丢失抑制剂的筛选及G-B-R组合物的防护活性研究[D]. 卢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5]龙眼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 贺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6]人参蜂花粉活性成分及发酵破壁技术研究[D]. 刘晓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7]松花粉研究开发进展[A]. 高爱新,李海龙,王敬文,费学谦,杜孟浩,何玉友. 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8]钝顶螺旋藻两个生态种多糖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杜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0)
  • [9]虫草菌质对小鼠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D]. 倪国超. 西南大学, 2009(10)
  • [10]黄芪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和对人脐血AC133~+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D]. 许海东. 兰州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玉米花粉提高大鼠游泳能力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