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中交际身份的会话分析

访谈节目中交际身份的会话分析

论文摘要

电视访谈节目作为机构性谈话的一种,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受欢迎。该论文重点在于分析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交际身份。自从戈夫曼提出交际身份这一概念之后吸引了无数学者前来研究这一问题。这篇论文是基于中文电视访谈节目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理论方面来说,该论文以会话分析作为其方法论,以戈夫曼的交际身份作为其基本概念。会话分析是由萨克斯提出的新学科,该学科对于分析言谈应对有其优势。对于实践方面来说,该论文有助于提高访谈主持者的专业技能。他们作为公众人物需要满足该职业的诸多要求。而且,这一节目会传播到千家万户。所以,他们保持合适的交际身份是非常有必要的。该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访谈主持者在保持合适交际身份时所使用的模式;第二,交际身份转换发生的语境及其功能;第三,访谈接受者的回应。这三点相互交织共同完成了交际身份的转换。通过语料分析发现,访谈主持者经常使用间接引语、报道事件、陈述观点和提出假设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交际身份转换。在访谈节目中,不可避免地会发表观点和看法。为了避免对所说观点或看法负责,他们需要把戈夫曼所说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所有者的身份带到其他人头上。适当的选择交际身份可以实现一定的功能,比如发起新的话题、避免敏感话题和反击批评等。交际身份转换之后,它可能会引发新话题新序列。适当的交际身份可以大大地避免直面敏感性话题或批评。因此,可以避免交际参与者进入困境。言谈应对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交际参与者相互配合。因此,在该论文中对访谈的接受者也同样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发现,交际身份转换后有两种模式。其一,不涉及先前的讲述。其二,涉及先前讲述但不把先前的讲述归因于任何人。通过对电视访谈节目的会话分析,该论文研究了戈夫曼所定义的交际身份和交际参与者使用的固定模式。与此同时,该论文通过会话分析这一方法研究电视访谈节目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这一机构性谈话的特点。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 1.2 The rationale of the study
  •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 1.4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
  • 1.5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roduction
  • 2.2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talk show
  • 2.2.1 The pragmatic approach
  • 2.2.2 The conversation analysis approach
  • 2.2.3 The 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
  • 2.2.4 The journalistic approach
  • 2.2.5 Summary
  • 2.3 The analysis of footing
  • 2.3.1 The propose of this concept
  • 2.3.2 The correlative concepts
  • 2.3.3 Literature review of footing
  • Chapter Thre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 3.1 The introduction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 3.2 The basic concepts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
  • 3.2.1 Turn
  • 3.2.2 Adjacency pair
  • 3.2.3 Sequence
  • 3.3 Working definition
  • 3.4 Summary
  •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of Footing in TV Talk Shows
  • 4.0 Introduction
  • 4.1 How interviewer shift footing
  • 4.1.1 Indirect statement
  • 4.1.2 Report of occurrence
  • 4.1.3 Display of perspective
  • 4.1.4 Proposing of hypothesis
  • 4.2 The context and funetion of footing shift
  • 4.2.1 Initiate a topic
  • 4.2.2 Avoid sensitive topic
  • 4.2.3 Defend against criticism
  • 4.3 The responses of footing shift
  • 4.3.1 Withholding reference to the antecedent assertion
  • 4.3.2 Referencing the antecedent assertion without attributing it to anyone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thesis
  • 5.2 The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
  • 5.3 The suggestion for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Data
  • Publication
  • Personal Information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影视作品配乐的创作心得——以电视访谈节目《拾·光》为例[J]. 传媒论坛 2020(06)
    • [2].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副语言意识的培养与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13)
    • [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访谈节目的创新研究[J]. 新媒体研究 2017(24)
    • [4].浅谈电视访谈节目的创新[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02)
    • [5].省级卫视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瓶颈与对策[J]. 传播力研究 2017(12)
    • [6].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个性特色的构建——以《直播港澳台》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9)
    • [7].浅谈电视访谈节目中编导的作用[J]. 中外企业家 2018(05)
    • [8].浅议准确把握电视访谈节目立场与深度的途径[J]. 电视指南 2017(10)
    • [9].访谈节目的创作及编导思维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21)
    • [10].电视访谈节目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播[J]. 新闻爱好者 2016(12)
    • [11].电视访谈节目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播探讨[J]. 赤子(上中旬) 2017(05)
    • [12].海权主题电视访谈节目的特点及改进[J]. 青年记者 2017(05)
    • [13].开拓电视访谈节目的全新路径[J]. 新闻采编 2017(04)
    • [14].融媒时代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文化自觉[J]. 传媒 2017(22)
    • [15].访谈随想——论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J]. 新媒体研究 2016(02)
    • [16].电视访谈节目中话轮转换的技巧分析——以《康熙来了》为例[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17].新媒体访谈节目和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比较分析——以《星月私房话》和《非常静距离》为例[J]. 科技传播 2015(08)
    • [18].电视访谈节目编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3)
    • [19].用爱心做小事情[J]. 学苑教育 2017(03)
    • [20].从礼貌原则的角度看《金星秀》中的人物语言[J]. 山西青年 2017(11)
    • [21].给予孩子适度的爱[J]. 中华家教 2017(06)
    • [22].尺八的禅意[J]. 风流一代 2017(10)
    • [23].合作原则视角下电视访谈节目的会话含义——以《静距离》为例[J]. 北方文学 2017(17)
    • [24].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认知语用现象[J]. 北方文学 2017(17)
    • [25].电视访谈节目的互动[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0)
    • [26].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素养分析[J]. 商业故事 2015(20)
    • [27].浅析电视访谈节目女性主持人的优势[J]. 青年文学家 2014(27)
    • [28].向前跑,别回头[J]. 家教世界 2009(Z1)
    • [29].爱,就别回头[J]. 人民文摘 2009(01)
    • [30].爱,就别回头[J].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2010(09)

    标签:;  ;  ;  

    访谈节目中交际身份的会话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