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素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研究

旋覆花素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但其远期效果受到局部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 RS)的影响。旋覆花素(1-o-acetylbritannilactone, ABL)作为一种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功效的天然有效成份,以往体外实验结果表明, AB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和环加氧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制大鼠胸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探讨ABL抑制球囊损伤大鼠内皮增生的机制,为该药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及分组将动物常规麻醉消毒,沿颈部正中线切口,于气管左侧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剪一楔形切口,球囊导管自切口插入至胸腹主动脉远心端,充盈球囊后将其拖回到胸主动脉起始部,如此反复三次;球囊减压后退出,关闭切口。实验动物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组、球囊损伤组和ABL组。2标本的处理于术后不同时间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分离胸腹主动脉,分别提取胸腹主动脉总蛋白、核蛋白及RNA。分离胸腹主动脉中段血管用与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ABL对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通过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观察ABL对球囊损伤诱导的核因子κB (NF-κB) p65与DNA顺式元件相互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及其核转位以及炎性基因COX-2和iNOS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炎性基因ICAM-1转录情况的影响;结果:1 ABL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的增生球囊损伤术后14天,ABL组血管内膜的增生程度明显小于球囊损伤组,两组的血管内膜/中膜(intima/media, I/M)厚度比分别为0.45±0.03和1.87±0.16,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表明ABL可以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的增生。2 ABL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NF-κB p65的表达及核转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正常血管中NF-κB p65少量表达。球囊损伤后,血管总蛋白中p65的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于术后14天含量达到峰值。ABL可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NF-κB p65表达。而且,ABL对p65从胞浆至胞核的转位过程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 ABL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中IκB的磷酸化降解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血管细胞的胞浆中含有较高水平的IκB-α。球囊损伤14天时,IκB-α水平明显降低,约为正常组的46.7%,而磷酸化的IκB-α则较正常组升高。ABL对IκB的磷酸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使磷酸化的IκB-α水平较球囊损伤组降低了89.2%±7.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ABL具有抑制IκB磷酸化降解提高其稳定性的作用。4 ABL抑制球囊损伤后NF-κB p65与DNA顺式元件的相互作用以5’末端标记的含有NF-κB结合基序的双股寡核苷酸为探针,分别与三组血管组织核蛋白进行结合反应。经电泳分离后,放射自显影可见,球囊损伤组的核蛋白与探针的结合活性显著增加,在5% PAGE上出现滞后的DNA-蛋白质复合物区带,ABL则对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 ABL抑制球囊损伤的炎性基因COX-2、iNOS和I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检测了NF-κB下游炎性基因COX-2和iNOS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球囊损伤14天时,血管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给予ABL后,两种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与球囊损伤组相比分别降低了65.7%±7.9%和47.2%±5.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RT-PCR结果显示:球囊损伤3天后血管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活性显著增高,ABL组对ICAM-1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球囊损伤组相比降低了56.3%±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6 ABL对COX-2催化活性的影响为了观察球囊损伤以及ABL对COX-2活性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实验检测PGE2水平。结果显示,正常组、球囊损伤组、ABL组血清的PGE2含量分别为:1300±129 pg/ml,2600±195 pg/ml和945±136 pg/ml。与球囊损伤组相比,ABL组能够明显抑制PGE2的合成(P < 0.01)。7 ABL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组织中IKKβ的磷酸化降解进一步研究表明,球囊损伤后14天时,血管组织中IKKβ和p-IKKβ的表达均有所升高,ABL则对血管组织中IKKβ和p-IKKβ水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别较球囊损伤组降低了46.9%±6.7%和88.1%±9.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结论:1 ABL通过抑制IKKβ表达和磷酸化活化,进而减少IκB的磷酸化降解,抑制球囊损伤后NF-κB p65的核转位及与DNA的结合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2 ABL能够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炎性基因COX-2、iNOS和ICAM-1的表达和血清中PGE2的合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旋覆花素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Livin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机械损伤诱导林木抗虫性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6)
    • [2].机械损伤诱导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1)
    • [3].SM22α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0(04)
    • [4].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20)
    • [5].苯磺酸氨氯地平抑制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23)
    • [6].氧糖剥夺损伤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0的机制初探[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10)
    • [7].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 [8].KLF4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07)
    • [9].核仁转录体系在DNA损伤诱导神经毒性中的作用[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 [10].欧亚旋覆花总黄酮类提取物抑制内皮损伤诱导的血管氧化应激反应[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05)
    • [11].CD24和Siglec-10选择性抑制组织损伤诱导的炎性反应[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9(03)
    • [12].丹参注射液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J]. 中医药学报 2009(04)
    • [13].SYK调控缺氧/缺糖损伤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其机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13)
    • [14].MicroRNA-25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J]. 解剖学报 2018(05)
    • [15].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损伤诱导腺体萎缩的组织学变化[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02)
    • [16].亚硒酸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9(08)
    • [17].液氮损伤诱导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模型鼠脑组织病理特征[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8(01)
    • [18].高通量数据分析DNA损伤诱导转录样蛋白4在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 2017(10)
    • [19].过氧化物还原酶Ⅱ在热损伤诱导HaCaT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06)
    • [20].DNA损伤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UCA1促进HeLa细胞增殖[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05)
    • [21].广西巴马地区人群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人类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08)
    • [22].肝细胞DNA损伤诱导蛋白DDI2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04)
    • [23].瘦体组织维持与调控[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6(04)
    • [24].染料木黄酮对氧化应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精准医学杂志 2020(04)
    • [25].橙皮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自噬的影响机制研究[J]. 疑难病杂志 2015(10)
    • [26].碳离子束引起线粒体氧化损伤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2(00)
    • [27].脂联素通过APPL1减轻缺氧/复氧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J]. 心脏杂志 2012(03)
    • [28].DDIT4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突变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 2011(07)
    • [29].水稻OsPLD3和OsPLD4基因及其启动子[J]. 生物工程学报 2008(03)
    • [30].黄芩苷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肥厚[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0(12)

    标签:;  ;  ;  

    旋覆花素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