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再灌注中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曲美他嗪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再灌注中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再灌注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有效方法之一。业已证实,心肌梗死后早期恢复血液供应,能减少梗死面积,同时也可能使心肌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心肌梗死后的延迟再灌注(late reperusion,LR)仍然有利于改善心肌重构,保护心功能。但最近有研究显示,延迟再灌注也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现象。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是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具有抗氧化效应的代谢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资料报道曲美他嗪对心肌细胞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然而在延迟再灌注中是否仍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再灌注模型,以探讨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再灌注中对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延迟再灌注组(Latereperfusion group,LR)、延迟再灌注预加曲美他嗪组(Late reperfusion+rimetazidinegroup,LR+TMZ)。假手术组和LR组灌服生理盐水,LR+TMZ组灌服曲美他嗪(2mg·kg-1·d-1)共14d。所有犬于d14灌药2h后行静脉麻醉,术中维持麻醉、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常规消毒,开胸。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LR和LR+TMZ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0h,再灌注10h,制成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再灌注模型。各组经上述处理后取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甘酸转移酶(TdT)介导的带荧光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ing,TUNEL)法法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织化学法测Bcl-2、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和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蛋白表达。结果与LR组相比,LR+TMZ组心肌细胞AI显著降低(p<0.01),Bax、Cytochrome C和AIF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各指标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再灌注中可减少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x、细胞色素C、AIF蛋白的表达有关。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语简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及材料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动物分组
  • 2.2.2 模型制作
  • 2.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2.4 载玻片处理
  • 2.2.5 石蜡切片制作
  • 2.2.6 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测定
  • 2.2.6.1 测定原理
  • 2.2.6.2 操作步骤
  • 2.2.7 心肌梗死边缘区Bcl-2、Bax、Cyt-C、AIF蛋白表达测定
  • 2.2.7.1 测定原理
  • 2.2.7.2 操作步骤
  • 2.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曲美他嗪对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
  • 3.2 曲美他嗪对Bcl-2 Bax Cyt-C AIF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细胞凋亡
  • 4.1.1 细胞凋亡溉述
  • 4.1.2 Bcl-2家族与细胞凋亡
  • 4.1.3 Cyt-C与细胞凋亡
  • 4.1.4 AIF于细胞凋亡
  • 4.1.5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 4.2 延迟再关注及其效应
  • 4.3 曲美他嗪及其保护作用
  • 4.3.1 曲美他嗪的药理作用机制
  • 4.3.2 能量代谢途径改变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4.3.3 曲美他嗪在延迟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曲美他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牛磺酸增强渐增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06)
    • [2].核因子κB与缺血/再灌注肺损伤[J]. 医学综述 2008(11)
    • [3].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14)
    • [4].己酮可可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及缺钙/复钙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07)
    • [5].炎性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04)
    • [6].再灌注方法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08(34)
    • [7].体外再灌注血在缺血/再灌注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模型构建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3(32)
    • [8].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04)
    • [9].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改良的实验研究[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01)
    • [10].C型利尿钠肽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3)
    • [11].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观察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01)
    • [12].七氟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2(05)
    • [13].T淋巴细胞在缺血肝脏再灌注早期表达的实验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18)
    • [14].基于压力相平面推导的τ和K在评价离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2)
    • [15].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时相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02)
    • [16].急性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预测因素及其短期预后[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01)
    • [17].小胶质细胞在大鼠暂时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区活化反应的初步研究[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4(03)
    • [18].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思考[J]. 医学综述 2011(21)
    • [19].早期抗炎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S1)
    • [20].原位肝移植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07)
    • [21].红花黄色素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J]. 山东医药 2012(01)
    • [22].再灌注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10)
    • [23].肠淋巴再灌注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多器官损伤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11)
    • [24].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01)
    • [25].不同亚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的表达变化[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02)
    • [26].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03)
    • [27].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缺血/再灌注前后骨骼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变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37)
    • [28].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9(01)
    • [29].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自噬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06)
    • [30].脑利钠肽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J]. 世界临床药物 2014(08)

    标签:;  ;  ;  ;  

    曲美他嗪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再灌注中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