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妈妈班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关于妈妈班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3)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看护人经过“妈妈班”预防接种知识的宣讲,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预防接种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的改变,为更好地开展“妈妈班”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足月接种疫苗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通过“妈妈班”的听课,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为90.18%,行为改变率为92.00%,预检速度相对提高,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理相对熟练。结论:应积极开展“妈妈班”宣传力度,提高到课率,从而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提高预防接种依从性,减少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关键词】妈妈班;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342-02

妈妈班:又名家长教育班,旨在通过多媒体讲课形式向家长传递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以便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护理宝宝。通过妈妈班的学习,使家长了解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种类及所防疾病、免疫程序、接种禁忌症、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自觉配合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依从性,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从而有效地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为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了解与配合,我中心从2011年以来,每月举办一次“妈妈班”健康教育讲座,本文是对2014年来我中心接种的2足月儿童家长进行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来我中心接受满2足月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

1.2方法

1.2.1“妈妈班”开课每月一期,时间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下午2:00-3:30;

主讲者为预防接种医师。接种门诊对所有来办理接种证的家长发放“妈妈班”听课证,在开课前通过金苗系统再向家长发送短信进行再次提醒。

1.2.2“妈妈班”内容包括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种类及所预防疾病、免疫程序、接种禁忌症、接种疫苗前后注意事项、接种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1.2.3问卷设计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家长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份、年龄、文化层次及工作性质、儿童户口性质以及未参加妈妈班的原因;第二部分为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包括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种类及所预防疾病、免疫程序、接种禁忌症、接种疫苗前后注意事项、接种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第三部分为行为改变情况:包括一二类苗的选择、接种前身体状况告知、接种时孩子的体位、接种后的留观及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1.2.4调查实施调查表由我中心自行设计,统一培训调查员,对于满2足月宝宝来接种OPV1或者IPV1及DTaP-IPV/Hib的家长,利用接种留观30分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员向家长讲明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由看护人员自行填写,对于文盲,由调查员按其意代为填写,家长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进行审核,检查问卷是否完整以及是否有逻辑错误等,并及时进行问卷完善。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38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34份,回收率为98.32%。身份:母亲136人,占58.12%;父亲67人,占28.6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29人,其他2人。其中常住儿童家长150人,流动儿童家长为84人。

2.2是否参加“妈妈班”及未参加原因分析

本次共收回234份调查问卷,其中参加的165人,占70.51%,未参加的69人,占29.49%。未参加主要是以下三种原因造成:(1)没时间参加(N1)的占53.62%,家长因工作忙,或产妇因坐月子无法参加,常住的占58.33%,流动的占48.48%;(2)忘记了(N2)占30.43%,说明家长不够重视,常住25.00%,流动36.36%;(3)没有必要参加(N3)占15.94%,家长对自己掌握的预防接种知识有了解途径,可以不用参加,常住占16.67%,流动占15.94%。对常住和流动儿童家长未参加“妈妈班”原因分析,χ2=1.07,P>0.05,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说明未参加“妈妈班”原因中,常住和流动儿童家长有差别。三种原因单因素分析常住和流动的无明显差异(N1:χ2=0.07,P>0.05;N2:χ2=1.50,P>0.05;N3:χ2=0.02,P>0.05)。

表1未参加“妈妈班”原因分析

2.3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分析

对收回的234份问卷中,对是否参加过“妈妈班”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包含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接种程序、疫苗可预防疾病、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知晓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家长行为改变情况分析

收回234份问卷中,是否参加过“妈妈班”的家长,对接种流程的认知与配合进行统计,包含一二类苗的区别、接种前身体状况的告知、接种时孩子体位、接种后是否需要留观、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与应对行为改变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灵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浙江省五星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每月定期开展“妈妈班”,作为城区接种门诊,家长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对预防接种重视程度高,接受能力较强[1]。通过网络媒体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敏感性较高,对预防接种知识需求也较高。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的教育训练,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2]。这也为“妈妈班”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基础。既往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宣传栏、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健康教育深入程度不够,群众接收程度不高,并没有很大程度改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3]。通过“妈妈班”的开展,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比较,未参加过讲座者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为52.66%,参加过讲座的为90.18%;从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过妈妈班讲座的家长,明显对有关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

从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有69人未参加“妈妈班”讲座,其中没时间参加占53.62%,可以让家长在连续三个月内选择一期来参加;忘记了占30.43%,在发放听课通知单和短信通知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短信通知到两个联系手机上,同时通知两位家长,提高到课率;对于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妈妈班”的家长,可以在留观时,发放宣传册子、留观室播放电视宣讲片、预约登记时由医务人员再进行口头告知等方法,让预防接种知识普及至每位家长。

从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过“妈妈班”家长的行为改变,有明显的提高,未参加过的正确行为知晓率为29.28%,参加过的正确行为知晓率为92.00%,在预检登记过程中,参加过“妈妈班”的家长对孩子身体情况告知和疫苗的选择上,能够进行明确的选择,加快了预检速度;在接种过程中,家长能够正确摆好孩子接种体位,提高了安全接种质量;接种后,对于疫苗的不良反应,参加过“妈妈班”的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来电咨询明显减少,这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通过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及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力地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4]。

综上所述,适时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知程度,还可提高接种率,降低感染病症发生率[5]。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不但要提高“妈妈班”的到课率,而且在“妈妈班”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多渠道宣传方式,如发放预防接种知识手册、留观室预防接种宣传片播放以及工作人员面对面告知,让每位家长接受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家长知晓率,提高预防接种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疫苗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6],为广大适龄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菊英.“家长学堂”对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4):424-425.

[2]马骁.健康教育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

[3]钱建香.社区妈妈课堂在免疫规划实施中的作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0):1072-1073.

[4]魏淑萍,井鹤龄,李赘.健康教育对计划免疫工作促进作用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4):318-319.

[5]展云霞.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31(5).

[6]刘亚静.借助“妈妈课堂”开展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96-397.

标签:;  ;  ;  

关于妈妈班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