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中国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的发展状况来说,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部门的发展则显得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提出了改革发展金融、提升金融竞争力的战略规划。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金融部门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提升,是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协调提升过程。作为金融市场中价格发现、风险规避中心的期货市场,注定要得到强化发展,尤其是一些国际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比如工业金属铜、铝、锌、钢材等的期货市场对于处在工业时代中后期的中国来说异常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展开了对中国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显现了该研究对于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的意义。同时,由于工业金属期货的各个具体品种的价格形成机理是一样的,本文就以沪铜期货为其典型代表来研究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首先,本文对中国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研究方法、分析视角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从市场实践出发的分析视角。接下来,先是简单阐述了传统的期货价格形成理论,即持有成本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然后重点引述了作为本文研究理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理论及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在沪铜期货市场中的应用,然后紧密结合市场实践,对于研究的指标变量进行了分析选择,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基于市场实践的对沪铜期货价格形成的基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动态多元回归模型。最后,通过对模型在长期(即2006~2010)、中期(2007~2009)、短期(2008)的统计计量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该动态多元回归模型的较好适用期为2007~2009的中期区间。在该区间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沪铜期货价格对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变化、美元指数(USDX)的变化及重大事件的冲击效应反应敏感,其有效影响系数分别达到了473.4、1374、3068.1,而对于货币供应量(M2)和沪铜库存的变化反应不敏感,其有效影响系数分别仅为102.2、139.5。在论文的最后部分,对该动态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了经济意义上的解释,并依据经济意义上的结论分别对期货市场的管理者和投资者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分析框架
  • 1.3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的研究成果
  • 2.1.1 市场有效性角度
  • 2.1.2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联动关系角度
  • 2.1.3 国内外期货市场的价格联动性角度
  • 2.2 国外的研究成果
  • 2.2.1 期货市场有效性角度
  • 2.2.2 期货价格形成机制角度
  • 第三章 理论综述与模型构建
  • 3.1 相关理论综述
  • 3.1.1 持有成本理论
  • 3.1.2 均衡价格理论
  • 3.2 本文理论基础
  • 3.2.1 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
  • 3.2.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3.2.3 理性预期理论
  • 3.2.4 经济外部性理论
  • 3.2.5 相关经济理论在沪铜期货市场中的应用分析
  • 3.3 指标变量的选择及其数据来源
  • 1)'>3.3.1 SHFE 月末库存(X1
  • 2)'>3.3.2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X2
  • 2(X3)'>3.3.3 货币供应量M2(X3
  • 4)'>3.3.4 美元指数USDX(X4
  • 1)'>3.3.5 虚拟变量(D1
  • 3.3.6 随机扰动项( μ )
  • 3.3.7 沪铜三月月度交易参考价(Y)
  • 3.4 指标变量取值区间的选择
  • 3.5 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四章 模型的检验、分析及评价
  • 4.1 模型的统计计量检验及分析
  • 4.1.1 短期区间中模型的统计计量检验、分析及评价
  • 4.1.2 中期区间中模型的统计计量检验、分析及评价
  • 4.1.3 长期区间中模型的统计计量检验、分析及评价
  • 4.2 模型的评价
  •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
  • 5.1 结论
  • 5.2 启示及建议
  • 5.3 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本金属期货[J]. 证券导刊 2009(22)
    • [2].国内期市[J]. 证券导刊 2009(04)
    • [3].国内期市[J]. 证券导刊 2009(05)
    • [4].国内股市[J]. 证券导刊 2009(07)
    • [5].国内股市[J]. 证券导刊 2009(09)
    • [6].国内股市[J]. 证券导刊 2009(06)
    • [7].国内期市[J]. 证券导刊 2009(16)
    • [8].国内期市[J]. 证券导刊 2008(20)
    • [9].投资广角[J]. 证券导刊 2008(27)
    • [10].基本金属期货[J]. 证券导刊 2008(35)
    • [11].夜盘交易对我国贵金属期货市场的影响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20(05)
    • [12].国内期市[J]. 证券导刊 2008(38)
    • [13].LME延长基本金属期货合约到期期限[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8(03)
    • [14].LME延长基本金属期货合约到期期限[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8(S1)
    • [15].连续交易制度对我国贵金属期货市场的影响分析[J]. 中国市场 2015(18)
    • [16].国内期市[J]. 证券导刊 2009(03)
    • [17].金属期货市场向好[J]. 资源再生 2008(03)
    • [18].我国有望推出另一种贵金属期货品种——白银[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8(S1)
    • [19].中国金属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探究[J]. 经贸实践 2016(09)
    • [20].国内期市[J]. 证券导刊 2009(19)
    • [21].投资广角[J]. 证券导刊 2009(02)
    • [22].基本金属期货[J]. 证券导刊 2008(05)
    • [23].投资广角[J]. 证券导刊 2008(46)
    • [24].投资广角[J]. 证券导刊 2008(24)
    • [25].上海金属期货市场避险效率研究[J]. 预测 2012(04)
    • [26].中国金属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3)
    • [27].国际金属期货市场交叉影响及其传导效应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20)
    • [28].基于中国金属期货价格指数的价格发现能力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12(02)
    • [29].我国金属期货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5)
    • [30].投资广角[J]. 证券导刊 2009(01)

    标签:;  ;  ;  ;  

    中国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