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r13钢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工艺探索与组织性能研究

2Cr13钢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工艺探索与组织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2Cr13马氏体不锈钢常规渗氮处理耐蚀性下降和硬度梯度过陡的问题,探索了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制备耐磨耐蚀改性层及中温(560°C)处理制备平缓硬度梯度改性层的工艺。并采用OM、SEM、TEM、XRD和EDS对渗层的组织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对共渗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进行了测试。低温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工艺探索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为430°C时即无CrN相析出,RE-C和NH3的较佳流量分别为0.05 L·min-1和0.4 L·min-1;稀土具有显著的催渗效果,在430°C等离子体氮碳共渗8h过程中,添加稀土后渗层的厚度增加了约53%。XRD及TEM结果都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渗氮过程中有过饱和含氮马氏体相生成,本文对该相的结构和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相组成的变化,可将渗层沿层深方向分为三层:表层为ε-Fe2-3N化合物层,次表层由α′N、ε-Fe2-3N和γ′-Fe4N相组成,第三层由α’N-expanded和α′N相构成;并发现渗层晶粒在氮化过程显著细化,且在渗层局部发现了非晶的存在。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低温处理的渗层显微硬度约为1350HV,且在层深方向硬度随渗层相结构变化而同步起伏;耐磨性测试表明,低温处理后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大幅下降,材料的耐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电化学腐蚀测试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添加稀土后材料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得到了大幅提高,钝化区变宽,材料的耐蚀性得到了提高。中温(560°C)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结果表明,降低表面氮原子浓度有利于渗层硬度分布的平缓化,且该过程与碳的作用有关;并通过建立碳氮相互作用模型对硬度梯度平缓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离子渗氮研究概况
  • 1.2.1 等离子体渗氮
  • 1.2.2 Fe-N及Fe-N-C相图
  • 1.2.3 等离子体渗氮机制
  • 1.2.4 等离子体渗氮最新进展
  • 1.2.5 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
  • 3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改性'>1.3 2Crl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改性
  • 1.3.1 激光表面改性
  • 1.3.2 离子注入
  • 1.3.3 化学热处理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备
  • 2.2.1 热处理设备
  • 2.2.2 渗氮及共渗设备
  • 2.3 试验工艺方案
  • 2.3.1 预处理工艺方案
  • 2.3.2 温度对等离子体渗氮影响
  • 2.3.3 氨气流量对等离子体渗氮影响
  • 2.3.4 稀土添加量对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影响
  • 2.3.5 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动力学
  • 2.3.6 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平缓硬度梯度层制备方案
  • 2.3.7 相关探索工艺
  • 2.4 共渗层组织结构分析
  • 2.4.1 金相组织观察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 2.4.3 透射电镜观察
  • 2.4.4 扫描电镜观察
  • 2.5 共渗层性能测试
  • 2.5.1 显微硬度分布
  • 2.5.2 摩擦磨损性能
  • 2.5.3 抗腐蚀性能
  • 3 钢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工艺探索'>第3章 2Crl3钢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工艺探索
  • 3.1 预处理工艺
  • 3.2 温度对等离子体渗氮的影响
  • 3.3 氨气流量对等离子体渗氮影响
  • 3.4 稀土添加量等离子体渗氮碳共渗影响
  • 3.5 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动力学
  • 3.6 本章小结
  • 3 钢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层表征'>第4章 2Crl3钢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层表征
  • 4.1 共渗层组织结构与元素分布
  • 4.1.1 共渗层中元素分布
  • 4.1.2 共渗层相结构
  • 4.1.3 共渗层组织结构的TEM观察
  • 4.1.4 低温共渗层形成机制
  • 4.2 共渗层性能表征
  • 4.2.1 共渗层中显微硬度分布
  • 4.2.2 共渗层摩擦磨损性能与磨损机制
  • 4.2.3 共渗层腐蚀性能表征与腐蚀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3 钢等离子体稀土共渗低硬度梯度层制备与形成机理'>第5章 2Crl3钢等离子体稀土共渗低硬度梯度层制备与形成机理
  • 5.1 低硬度梯度共渗层制备与表征
  • 3 流量对于共渗层硬度分布的影响'>5.1.1 NH3流量对于共渗层硬度分布的影响
  • 5.1.2 低硬度梯度共渗层中元素分布
  • 5.1.3 低硬度梯度共渗层相结构
  • 5.2 低硬度梯度共渗层形成机制
  • 5.3 低硬度梯度共渗层中N、C相互作用模型
  • 5.3.1 表面氮浓度对硬度梯度影响
  • 5.3.2 温度对硬度梯度影响
  • 5.3.3 保温时间对硬度梯度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调质钢同步器齿毂氮碳共渗质量检测的探讨[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05)
    • [2].常用钢适于氮碳共渗后氧化的最高强度及硬度研究[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09)
    • [3].钢件氮碳共渗后氧化处理表面耐磨性研究[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10)
    • [4].铸铁锅的氮碳共渗[J]. 热处理 2019(02)
    • [5].柴油机零件的氮碳共渗[J]. 热处理 2018(02)
    • [6].低温活性屏等离子氮碳共渗对3Cr13不锈钢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5(12)
    • [7].活性屏等离子氮碳共渗温度对3Cr13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6(04)
    • [8].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对4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中国表面工程 2016(04)
    • [9].电脉冲处理频率及电压对1Cr18Ni9Ti钢氮碳共渗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5(01)
    • [10].38CrMoAl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性能研究[J]. 四川冶金 2015(05)
    • [11].热锻模表面喷丸及多元氮碳共渗复合强化工艺[J]. 金属热处理 2014(02)
    • [12].结构钢等离子氮碳共渗与氧化复合处理概述和应用[J]. 热加工工艺 2013(06)
    • [13].42CrMo钢等离子氮碳共渗厚化合物层工艺及组织性能[J]. 金属热处理 2012(12)
    • [14].氮气-甲烷离子氮碳共渗后钢的耐磨耐蚀性能研究[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0(04)
    • [15].氮碳共渗产品表面色泽不良的处理方案[J]. 金属热处理 2019(02)
    • [16].3Cr13钢540℃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表征[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6(05)
    • [17].304不锈钢低温离子渗氮和氮碳共渗工艺[J]. 金属热处理 2011(04)
    • [18].45Cr钢氮气-甲烷离子氮碳共渗工艺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08(02)
    • [19].稀土对42CrMo钢等离子体氮碳共渗表层组织的影响[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9(02)
    • [20].钢表面获得单相ε化合物层的二段氮碳共渗工艺[J]. 金属热处理 2009(11)
    • [21].氮碳共渗45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2(10)
    • [22].40CrMnMo活塞连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J]. 热加工工艺 2009(18)
    • [23].45钢无毒盐浴氮碳共渗工艺研究[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1(05)
    • [24].电脉冲处理时间及冷却方式对1Cr18Ni9Ti钢氮碳共渗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4(11)
    • [25].42CrMo钢氮碳共渗件畸变的控制[J]. 热处理 2017(03)
    • [26].4Cr5MoSiVl钢制压铸模稀土离子氮碳共渗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2(10)
    • [27].3Cr2W8V压铸模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处理研究[J]. 工具技术 2011(04)
    • [28].钛合金表面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层的特征与耐蚀性[J]. 中国表面工程 2009(02)
    • [29].稀土对42CrMo钢等离子体氮碳共渗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09(11)
    • [30].40CrNiMoA钢离子氮碳共渗层异常组织分析及消除[J]. 金属热处理 2019(05)

    标签:;  ;  ;  ;  

    2Cr13钢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工艺探索与组织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