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伴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衡量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要考虑的资源和环境、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尺,环境管理则是维护环境质量的主要手段。目前,相关研究逐年增多,研究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本文正是在这一深刻的时代背景之下,从宏观的角度展开视角,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以环境管理模式为着眼点,探讨如何以沈阳市生态承载力为基础,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来实现沈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沈阳市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发现:沈阳市水资源和能源供给已不能满足沈阳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沈阳市生态承载力指数虽然在动态上增加明显,从1995年的-0.145增加到2004年的0.175,但是沈阳市的生态承载力在理论上依然很低,用生态足迹计算的2002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 hm2,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5%左右;2002年沈阳市的生态赤字高达1.21hm2,生态足迹保证率为36.89%,说明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沈阳市生态足迹的需求,从发展的角度看,沈阳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研究表明,沈阳市环境状况还没有彻底的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未来环境压力和环境质量十分严峻。本文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和发展的原则,以构建沈阳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在生态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动态性、相关性、整体性观点构筑了环境管理模式,从具体的四层结构详细分析了优化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本文通过研究沈阳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沈阳市污染排放控制对策;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具体分析了沈阳市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思路、生态环境战略对策等;立足于绿色GDP的核算,从科学发展观的观点阐述了沈阳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并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目的1.1.3 研究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2.2 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2.3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与类型1.2.4 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1.2.5 城市环境管理模式1.3 研究方案设计1.3.1 主要研究内容1.3.2 研究方案设计2 沈阳市生态承载力分析2.1 沈阳市概况2.1.1 地理概况2.1.2 社会概况2.1.3 经济状况2.2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2.2.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2.2.2 沈阳水资源承载力分析2.3 沈阳市能源支持系统分析2.3.1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动态变化2.3.2 城市能源消费相关指标评价2.3.3 城市能源需求分析2.4 沈阳市污染排放特征分析2.4.1 环境污染现状2.4.2 沈阳市污染排放特征分析2.5 沈阳市生态承载力指数综合评价2.5.1 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4.3 沈阳市生态承载力指数综合评价方法2.4.4 结果分析3 沈阳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3.1 生态足迹理论3.2 生态足迹模型及计算方法3.3 沈阳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3.3.1 沈阳市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计算3.3.2 结果分析4 环境管理模式体系构建4.1 沈阳市面临的环境形式和未来主要环境问题4.2 环境管理模式的构建4.2.1 环境管理模式现状4.2.2 现代环境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4.2.3 环境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4.2.4 环境管理模式基本框架4.3 环境管理模式具体目标的实现4.3.1 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4.3.2 协调环境经济发展4.3.3 发展循环经济4.3.4 突出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利用4.3.5 强化生态环境管理4.3.6 逐步建立绿色GDP 核算体系5 结论参考文献在学期间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态承载力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管理模式论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 绿色论文;
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城市环境管理模式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