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论文题目: 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贾俐贞

导师: 张伯里

关键词: 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金融管制,金融危机,利率,金融脆弱性,汇率,货币政策,风险防范,金融监管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大趋势。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愈益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经济资源(包括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跨国流动,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各国在一定时期都不可避免的对金融部门进行管制。众所周知,管制带来的是对经济的扭曲,而自由则代表着效率。今天,已经达到了金融自由化阶段的发达国家正从自由有效的金融市场获益;而对于处于金融自由化改革不同阶段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困扰它们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地进行自由化,并从自由化中获益。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承认《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按照承诺有义务开放本国服务贸易市场,把本国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之中。应该说,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代经济发展和起飞的必然选择,是被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的一条硬道理。但并不是金融自由化本身就会自动促进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处理好管制与开放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中享受更大的利益份额,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紧迫性的现实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大量国际和国内学术界最新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金融自由化理论,考察其科学性,并通过金融自由化实践对各种流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实证,从而鉴别各流派的适用性,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直面中国金融改革现实最主要的问题,提出了很多肯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理论观点,对于促进金融自由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中国金融开放的实践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回顾与评析开始,回溯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即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金融自由化过程。这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而不仅仅是一个以宏观经济变量来衡量的技术性增长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的金融自由,各个国家包括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都是有条件的自由;盲目自由化、急于自由化只会带来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在第 1 章绪论之后,第 2 章用较大篇幅系统梳理了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理论基础、起源及其发展,紧接着对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对金融自由化理论流派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经济学家在金融自由化理论上的贡献,以及不同理论流派在经过实践验证后生命力的强弱。通过对金融自由化主要内容的整理,界定金融自由化的内涵外延、推进方式、经济效应、实施顺序和初始条件等。因此,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它既可以为研究中国金融开放提供理论铺垫,也可使我们从文献综述中总结关于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各种理论描述,从中得到启迪。 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 3 章对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系列成功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启示。针对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副产品——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角度的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金融自由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我们的实证研究表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理论回顾与研究定位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论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 主要观点和创新

第2章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开放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1.1 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

2.1.2 金融开放与金融全球化

2.1.3 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

2.2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早期文献

2.2.1 马列关于金融资本的论述

2.2.2 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

2.2.3 金融开放与金融市场的内外均衡

2.2.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3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及其扩展

2.3.1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M—S 理论)

2.3.2 卡普和马西森2的投资规模理论

2.3.3 加尔比斯的投资效率模型

2.3.4 内生增长理论

2.4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

2.4.1 新结构主义理论

2.4.2 金融约束理论

2.4.3 相关理论

2.5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简要评价和启示

第3章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开放实证分析

3.1 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3.1.1 金融自由化的动因

3.1.2 殊途同归的金融自由化

3.1.3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成效

3.2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实践

3.2.1 金融自由化的动因

3.2.2 麦金农和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2.3 风格各异的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

3.2.4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成效

3.3 20世纪后半期主要金融危机回顾和分析

3.3.1 20 世纪后半期主要金融危机回顾

3.3.2 金融自由化、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3.4 主要结论

第4章 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战略性问题

4.1 金融开放的最优模型

4.1.1 建立因素模型

4.1.2 建立权重集

4.1.3 建立最优解模型

4.2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基本判断

4.2.1 基本判断

4.2.2 开放程度的评价

4.3 推进金融开放的几个原则

4.3.1 安全性

4.3.2 效率性

4.3.3 创新性

4.3.4 规范性

4.4 金融市场开放的逻辑

4.5 金融开放的发展模式选择

4.6 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路径选择

4.6.1 对“三元悖论”的理解

4.6.2 以开放资本账户为基本前提

4.6.3 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

4.6.4 向浮动汇率制过渡

第5章 中国金融开放的关键性问题与对策

5.1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

5.1.1 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

5.1.2 银行不良债权与银行业自由化的困境

5.1.3 银行业自由化进程中的银行治理结构改革

5.2 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5.2.1 中国利率改革历程及其亟待改革的问题

5.2.2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5.2.3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5.3 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5.3.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

5.3.2 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利弊及改革方向

5.3.3 人民币有管理浮动汇率的走势

5.4 稳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

5.4.1 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内容

5.4.2 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改革开放正逐步成熟

5.5 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5.5.1 金融自由化下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弱化

5.5.2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6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5.6.1 当前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5.6.2 构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初步设想

5.7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对策

5.7.1 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分析

5.7.2 国际金融监管的现状和趋势

5.7.3 金融开放形势下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新要求

5.7.4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结束语

附录

附表1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情况(1973 ~ 1996)

附表2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情况(1973 ~ 1996)

附表3 各国利率自由化和银行危机发生时间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金融自由化研究[D]. 吴崇伯.厦门大学2005
  • [2].金融自由化的再认识与再实践[D]. 顾宁.吉林大学2007
  • [3].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D]. 彭焮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4].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效应研究[D]. 朱毅.吉林大学2009
  • [5].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践[D]. 潘晓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 [6].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金融稳定:结构视角[D]. 卫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 [7].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研究[D]. 成丽敏.中共中央党校2010
  • [8].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与风险管理[D]. 林海涛.南京大学2011
  • [9].金融周期与中国产出缺口的实证研究[D]. 王文嘉.吉林大学2015
  • [10].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Panel Evidence from Sub-Saharan Africa[D]. Mohamed Kargbo.大连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  ;  ;  ;  ;  ;  ;  

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