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差异性研究

刑罚差异性研究

论文摘要

公平、正义和平等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作为法律的保障法,刑法确立的罪刑均衡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同罪异罚的现象,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判决的困惑。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刑罚本身具有差异性。本文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讨。除导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四章,全文约168 000字。第一章讨论了刑罚差异性的概念、特征和渊源,并将其与司法实践中的常见概念予以比较。文章认为,刑罚差异性包括纵向差异和横向差异,前者表现为法毫刑与公平观之间、宣告刑与刑罚基准点之问、执行刑与宣告刑之间的差异。后者表现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地域的不同法官对相类似案件甚至同一案件可能会判处不同的刑罚,它是刑罚差异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刑罚差异性是从动态罪刑关系的角度考察刑罚后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其前提条件是罪名认定正确。文章在介绍了哲学中两种主要公平观的基础上,分不同历史阶段介绍了刑罚的公平观,认为公平观的不确定性是刑罚差异性存在的客观根据和理论渊源。文章还通过比较,论述了刑罚差异性与量刑平衡、量刑失衡、量刑畸轻畸重的关系,认为限制刑罚差异是保证量刑平衡的前提条件,量刑平衡是研究刑罚差异性的目的。刑罚差异性与量刑失衡、畸轻畸重的关系犹如物理学中误差与错误的关系,误差(刑罚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变成错误(量刊失衡、量刑畸轻畸重)丁。最后简要讨沦了研究刑罚差异性的意义.第二章讨沧了刑罚差异性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关系。文章从罪刑均衡原则与刑罚个别化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罪刑均衡原则的含义.认为罪刑均衡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必须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它体现了报应和功利的要求。文章认为,罪刑均衡原则有人权保障和彰显正义的功能,是在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文章在确认刑罚的是报应和特殊预防的基础上,以已然之罪和报应之刑、未然之罪和特殊预防之刑为标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实现罪刑均衡应当注意的问题,认为均衡并不是如数学公式般的均衡,这是不可能实现,也是没有必要实现的。均衡是比较后的结论,这种比较包括已然之罪与未然之罪的比较;报应之刑与特殊预防之刑的比较;不同法官对同一案件宣告判决的比较;不同法院对同一案件宣告判决的比较;不同时期对同一案件宣告判决的比较;法定刑与公平观之间、宣告刑与基准点之间、执行刑与宣告刑之间的比较。最后,文章以立法阶段、司法阶段和理论研究为标准,讨论了刑罚差异性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关系。第三章讨论了刑罚差异性存在的原因。文章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节分析了人的因素。认为法官的具体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籍贯、经济状况、个人习惯、成长环境、成见、性格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件的认定;诉讼参与人包括被告人、被害人、律师、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旁听人员的不同表现也会导致刑罚差异。第二节认为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含义不明确、法定刑配置不当和量刑根据模糊是造成刑罚差异的立法原因。第三节认为对刑罚目的的不同认识、量刑方法不明确和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是造成刑罚差异的司法原因。第四章讨论了限制刑罚差异性的途径。本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通过立法途径和司法途径限制刑罚差异。第一节分析了立法途径,主要包括明确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含义、合理配置法定刑和明确量刑根据。文章认为,从重、从轻是相比较不存在从重处罚情节、从轻处罚情节的犯罪而言的,减轻处罚是在相应法定最低刑与其下一格之间的幅度内选择适当的刑罚,并认为对可以分割的刑罚种类,减轻处罚是指刑期的减轻,对不可以分割的,减轻处罚是指刑种的减轻.文章在分析法定刑攀比的基础上确定了配置法定刑的方法:首先,在类罪中确立某--犯罪的法定刑:其次,比较其他犯罪与该罪的轻重,确定其他犯罪的法定刑,同时,还需考虑其他类罪中相类似的犯罪,并以侵犯财产罪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分析。文章还认为,细化刑法分则、细化犯罪和优化法定刑也是合理配置法定刊的途径。文章在确定量刑原则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刑法第61条的规定。文章着重分析了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并探讨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在量刑中的适用.文章认为,存量刑时,对定罪情节是否予以再次评价不断一概而论,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可分的定罪情节,在量刑时有可能再次予以重新评价,但这种评价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意义上的评价,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它并不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文章还认为,民愤不应当成为量刑的考虑因素。第二节分折了司法途径,着重从完善量刑方法角度予以论述。文章将量刑分为四个步骤:(1)根据定罪情节确定具体的法定刑幅度;(2)在确定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基准;(3)考察量刑情节,分析其对量刑基准的影响;(4)以量刑情节为根据修正量刑基准。文章主要分析了后三个步骤。文章认为,量刑基准是犯罪在常见形念下应当适用的刑罚,常见形念的确定标准是发案率最高的犯罪形态。文章结合我国法定刑的不同模式,以逻辑推理为方法,分析了以中线论为基础确定量刑基准的可行性。文章以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为根据,提出了情节的量刑标准,并对同向量刑情节的竞合和逆向量刑情节的冲突进行了分析,主张对前者采取相加原则,辅之以限制加重原则和吸收原则处理,对后者主要依据抵消法处理。文章确定的量刑方法可以表述为:以中线论为主要原则确定量刑基准;赋予法定量刑情节和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作用力;根据相加原则(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抵消法,将量刑情节的作用力作用于量刑基准,最终确定宣告刑。结语是对文章的简要总结。认为刑罚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无法消除,只能采取各种途径予以限制。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刑罚差异性概述
  • 第一节 刑罚差异性的概念
  • 一、概念
  • 二、特征
  • 第二节 刑罚差异性的渊源
  • 一、对两种公平观的介绍
  • 二、刑罚的公平观
  • 第三节 若干概念辨析
  • 一、刑罚差异性与量刑平衡
  • 二、刑罚差异性与刑罚的失衡(偏差)
  • 三、刑罚差异性与量刑畸轻畸重
  • 第四节 刑罚差异性的研究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刑罚差异性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关系
  • 第一节 罪刑均衡原则概述
  • 一、罪刑均衡原则的内涵
  • 二、罪刑均衡原则的功能
  • 第二节 “均衡”的内涵
  • 一、刑罚的目的
  • 二、何谓“均衡”
  • 第三节 刑罚差异性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关系
  • 一、刑罚差异性在立法阶段中的表现
  • 二、刑罚差异性在司法阶段中的表现
  • 三、刑罚差异性在理论研究中的表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刑罚差异性存在的原因
  • 第一节 人的因素
  • 一、法官自身的因素
  • 二、诉讼参与人的因素
  • 第二节 立法因素
  • 一、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含义不明确
  • 二、法定刑配置不当
  • 三、量刑根据模糊
  • 第三节 司法因素
  • 一、对刑罚目的的不同认识
  • 二、量刑方法不明确
  • 三、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限制刑罚差异的途径
  • 第一节 立法途径
  • 一、明确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含义
  • 二、合理配置法定刑
  • 三、明确量刑根据
  • 第二节 司法途径
  • 一、量刑方法概述
  • 二、确定量刑基准
  • 三、情节 对量刑基准的修正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罚根据理论反思:概念与学说[J]. 学理论 2020(03)
    • [2].刑罚威慑的理论重构与实证检验[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0(03)
    • [3].基于风险管控刑事政策的刑罚机制之展开[J]. 法学评论 2020(04)
    • [4].贪污贿赂犯罪的刑罚配置模式探究——基于法定犯时代的重构[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0(05)
    • [5].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的解读[J]. 法制博览 2018(36)
    • [6].论法治视野下刑罚效果的评价原则[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7].我国古代刑罚略论——以礼法文化为中心[J]. 大庆社会科学 2018(01)
    • [8].论刑罚教育功能的非强制性[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9].终身监禁司法化之刑罚效果分析[J]. 法制博览 2017(03)
    • [10].约旦废除“强奸者娶受害者可免刑罚”的法规[J]. 世界知识 2017(16)
    • [11].古代蒙古人的犯罪观与刑罚文化[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7(04)
    • [12].社会治理“刑罚泛化”现象之反思——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3].立足国情:刑罚改革的基础性原则[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4].西方刑罚民粹主义的缘起、立场与策略[J]. 政法论坛 2015(04)
    • [15].浅析刑罚宽和性之必要[J]. 山西青年 2019(18)
    • [16].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J]. 法律与生活 2016(17)
    • [17].从国家刑到社会刑——重新认识我国刑罚的本质[J]. 刑事司法论坛 2011(00)
    • [18].刑罚变动根据与趋势的应然分析——基于刑罚轻缓化的反思[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02)
    • [19].刑罚认知有限性及其对刑罚威慑实现的启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刑罚范畴新论[J]. 法制与社会 2017(12)
    • [21].儒家性本思想注释下的刑罚价值解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2].论刑罚及时性[J]. 法制博览 2017(30)
    • [23].羞辱性刑罚:传统价值及其现代复兴[J]. 政法论坛 2016(02)
    • [24].读《规训与惩罚》有感[J]. 商 2015(06)
    • [25].法治社会下刑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视角(上旬刊) 2015(04)
    • [26].刑罚:国家和社会对犯罪最严厉的否定性评价[J]. 法律与生活 2019(24)
    • [27].新刑罚学:矫治策略的出现及其启示[J]. 刑事法评论 2016(02)
    • [28].刑罚价值的内涵与结构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3(12)
    • [29].论刑罚限度之依据[J]. 金田 2013(01)
    • [30].刑罚力度论纲[J]. 刑法论丛 2011(01)

    标签:;  ;  ;  ;  ;  

    刑罚差异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