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二次开发部署研究

新开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二次开发部署研究

论文摘要

新开油田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部新开—董家岗斜坡构造带的开46井区,自1980年至今,勘探开发程度不高,一直未进行过大面积的油气开发。本次研究,结合地震、钻井以及试油开发动态等资料,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本区进行精细解释和精细认识,落实储层及油藏的分布规律,开展剩余油评价,寻找有利潜力区,并做出二次开发的潜力部署。通过对地层岩性组合和电性特征进行分析,开展了全区地层对比。为进一步研究其含油状况,将沙一、沙三段的地层划分为11个油层组。油层组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沙一、沙三段的地层的旋回组合;开展全三维构造解释,充分应用水平切片、相干切片等多种技术手段对解释的断层进行分析验证,确保断层解释的可靠性和组合的合理性。认为研究区是继承性发育的北东向斜坡带。二界沟断层、新开断层是该区主干断裂走向北东,将研究区条带分割。次级断层与之配合形成不同断块和断鼻圈闭;在深入系统对比分层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石相与测井相、岩电相关系分析,编制了相平面图。分析认为该井区沙三中段、沙三下段为近岸冲积扇相沉积,沙三上段为沼泽化平原背景下以小型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的沉积。储层的宏观分布受相模式控制;油气藏研究认为油气沿二界沟断层向上、向西运移,其油藏类型较丰富。有断鼻油藏、断块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从该区沙一段和沙三段各地层的油层发育状况看,本区的油层主要在沙三中和沙三下段比较发育,而沙一段和沙三上段则发育较差,为零散分布;通过储量计算参数研究,对区内7个含油断块,19个含油单元进行了储量复算,计算含油面积为3.10km2,石油地质储量173.67×104t;综合构造、地质与储层预测的研究以及目前开发效果,提出了二次开发建议井11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地层划分与构造特征研究
  • 2.1 地层特征
  • 2.1.1 中生界
  • 2.1.2 房身泡组
  • 2.1.3 沙三段
  • 2.1.4 沙一段
  • 2.1.5 东营组
  • 2.1.6 馆陶组
  • 2.2 地层对比与划分
  • 2.2.1 对比标志
  • 2.2.2 工作难点与解决方法
  • 2.2.3 层组划分结果
  • 2.3 构造研究方法
  • 2.4 构造发育特征
  • 2.4.1 断裂特征
  • 2.4.2 构造特点
  • 2.4.3 构造圈闭特征
  • 第3章 储层与油藏特征研究
  • 3.1 沉积特征
  • 3.1.1 沉积相模式分析
  • 3.1.2 沉积特点
  • 3.2 储层分布规律
  • 3.3 储层物性
  • 3.4 储层预测
  • 3.4.1 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
  • 3.4.2 子波提取与合成记录标定
  • 3.4.3 初始阻抗模型的建立
  • 3.4.4 阻抗数据体反演
  • 3.4.5 反演质量控制
  • 3.4.6 地震属性提取及预测
  • 3.5 成藏模式
  • 3.6 油层分布
  • 3.6.1 沙一段油层
  • 3.6.2 沙三上油层
  • 3.6.3 沙三中油层
  • 3.6.4 沙三下段油层
  • 3.7 油藏类型与控制因素
  • 3.7.1 油水分布控制因素
  • 3.7.2 油藏温度系统
  • 3.7.3 油藏压力系统
  • 第4章 流体性质与产能分析
  • 4.1 原油性质
  • 4.2 地层水性质
  • 4.3 油层产能状况
  • 4.4 影响产能的主要原因
  • 4.5 油层产能特征
  • 第5章 开发效果分析与二次部署
  • 5.1 开采简况
  • 5.2 开采现状
  • 5.3 油井开采特点
  • 5.4 开采效果分析
  • 5.5 采收率预测
  • 5.6 剩余油分布的认识
  • 5.7 储量评价
  • 5.7.1 目前工区储量上报情况
  • 5.7.2 储量复算
  • 5.7.3 目前储量分布及规律
  • 5.8 潜力分析
  • 5.9 二次开发部署
  • 5.9.1 部署原则
  • 5.9.2 部署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新开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二次开发部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