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用时间的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结构及ER、PR表达的影响

不同作用时间的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结构及ER、PR表达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药物流产是使用非手术手段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目前比较成熟的药物流产方法主要为米非司酮150mg或200mg口服,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其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但这种方法所需时间较长,若能将两药的间隔时间缩短,则可大大方便患者,减轻其精神负担,提高早孕妇女对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其抗早孕作用在许多国家得到大力推广。米非司酮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到阻断孕激素的作用,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坏死,诱发流产。有关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对蜕膜绒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影响是其抗早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服用米非司酮后12h、24h、48h蜕膜绒毛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蜕膜绒毛组织中ER、PR的表达情况,明确米非司酮对ER、PR的具体作用,分析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时间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的影响,探讨缩短其用药时间的可行性,为临床简化药物流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标本取自2007年3月至2007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自愿要求终止早孕的妇女80例,分为四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12h用药组:口服米非司酮150mg,12h后行负压吸引术,24h用药组:口服米非司酮150mg,24h后行负压吸引术,48h用药组:口服米非司酮150mg,48h后行负压吸引术,分别留取四组吸宫术后的蜕膜、绒毛组织。2应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四组蜕膜绒毛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四组蜕膜绒毛组织中ER、PR的表达。3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光镜观察结果对照组蜕膜组织包含有蜕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两种细胞,结构完整,排列紧密,12h用药组蜕膜细胞呈灶状变性、坏死,间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间有出血。24h用药组、48h用药组与12h用药组形态改变基本相同,48h用药组可见大片组织坏死。对照组绒毛滋养层细胞结构清晰,外层为合体滋养细胞,内层为细胞滋养细胞,细胞界限清楚,12h用药组绒毛滋养层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炎细胞浸润,绒毛间质水肿,血液淤积和纤维素沉积。24h用药组、48h用药组变化基本同12h用药组。2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蜕膜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细胞器丰富,颗粒细胞体积相对较小,胞质内含有丰富的高电子密度颗粒,细胞间胶原纤维丰富,排列整齐。12h用药组蜕膜细胞胞质内充满大量囊性扩张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的大部分嵴和部分膜病融合,模糊不清或缺失,颗粒细胞中高电子密度颗粒数量减少或消失,细胞周围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甚至崩解。24h用药组、48h用药组与12h用药组大致相同。对照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12h用药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细胞质高度水肿,细胞滋养细胞变扁变小,细胞轮廓不清,合体滋养细胞与细胞滋养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松弛,细胞间隙增宽。24h用药组、48h用药组变化基本同12h用药组。3 ER在蜕膜、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对照组蜕膜组织中ER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大部分蜕膜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阳性颗粒多位于胞核内,胞浆也有少量表达。12h用药组、24h用药组、48h用药组E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三组之间ER表达无差别(P>0.05)。对照组绒毛组织中ER在绒毛细胞胞核和胞浆内均有阳性表达,12h用药组、24h用药组、48h用药组E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三组之间ER表达无差别(P>0.05)。4 PR在蜕膜、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对照组蜕膜组织中PR阳性表达位于大部分蜕膜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浆内,其余三个用药组P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R表达在三组之间无差别(P>0.05)。对照组绒毛组织中PR呈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绒毛细胞胞核和胞浆内,三个用药组P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PR表达无差别(P>0.05)。结论:1米非司酮通过与PR结合,竞争性拮抗孕激素活性,使蜕膜绒毛组织变性坏死,引发流产,达到抗早孕的目的。2正常早孕蜕膜绒毛组织结构完整,米非司酮作用后12h结构即开始发生改变,蜕膜绒毛组织变性坏死,一直持续至48h。3 ER、PR在正常早孕蜕膜绒毛组织中均有表达,米非司酮作用后12h就已抑制ER、PR的表达,破坏ER、PR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妊娠难以维持,一直持续至48h。4米非司酮可直接抑制绒毛滋养细胞增生,促进其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抗早孕的目的。5本研究结果表明,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药时间间隔缩短至12h理论上是可行的,若能经大量临床实验证实并推广应用,必将为药物流产开辟美好前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不同时间服用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结构及ER、PR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4)
    • [2].KY_3F_10:Yb~(3+),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温度传感及光致发热特性[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 [3].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与单发甲状腺癌ER表达的研究[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6(02)
    • [4].ERα、ERβ与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 2016(08)
    • [5].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探讨[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3)
    • [6].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J]. 浙江医学 2013(17)
    • [7].三阴乳腺癌患者ERβ、EGFR表达、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02)
    • [8].Er对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层特性的影响[J]. 有色金属工程 2020(05)
    • [9].Er含量对均匀化退火前后Al-5Mg-0.5Mn-0.24Zr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20(18)
    • [10].产木聚糖酶的枯草杆菌筛选及稀土Er~(3+)的诱变[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10)
    • [11].Er微合金化对工业纯铝铸态组织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6(22)
    • [12].芳香化酶、ER-α、ER-β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19)
    • [13].β-紫罗兰酮诱导人乳腺癌细胞(ER~+)凋亡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02)
    • [14].雌激素受体ERα的功能调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1(01)
    • [15].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01)
    • [16].热休克蛋白27及E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15)
    • [17].PCNA、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腺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13)
    • [18].Er激光进行窝沟封闭对儿童牙科焦虑的影响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10)
    • [19].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征象与乳腺癌ER等受体的相关性[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8)
    • [20].Er∶YAG激光治疗OSAHS的临床疗效评估[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04)
    • [21].21基因检测对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指导价值[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11)
    • [22].乳腺癌ER相关内分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09)
    • [23].Gd_2O_3:Yb~(3+),Er~(3+)纳米粒子的本征红色上转换发光[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4].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与乳腺癌[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01)
    • [25].ER-α3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09)
    • [26].ER-β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组织ER表达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17)
    • [27].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 内江科技 2010(08)
    • [28].膀胱癌ERα基因甲基化与ER表达的相关性[J]. 江苏医药 2010(19)
    • [29].ERα基因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 医学综述 2009(04)
    • [30].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ER、Bcl-2蛋白表达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20)

    标签:;  ;  ;  ;  ;  ;  

    不同作用时间的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结构及ER、PR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