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与网络成瘾现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与网络成瘾现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和情感、躯体虐待的现况,并探讨情感及躯体虐待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及其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合肥市市区采用方便抽样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共76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以无记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中学生及其父母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网基本情况、Young网络成瘾量表和儿童虐待情况等。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网络成瘾作为因变量,严重躯体虐待、中度躯体虐待、轻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作为自变量,以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等因素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所有使用网络的3507(92.3%)名学生中,有182(5.2%)名学生被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检出率在性别间比较,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的检出率在不同家庭类型、不同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外地工作、父母是否吵架或打架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多少,父母不同的文化程度、与父母不同的血缘关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调查的3798名学生中,有81.1%的学生报告发生情感虐待,55.1%的学生报告发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轻度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男学生均高于女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学习成绩及父母是否吵架或打架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是否在外地工作、父母与自己的血缘关系因素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人均收入、不同家庭类型学生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均不同,而情感虐待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调整后的OR值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3.021(1.634~5.584)、3.996(2.013~7.930)。结论中学生互联网使用普及,部分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现象。中学生情感和躯体虐待较为普遍,中度和重度躯体虐待男生高于女生。中学生重度躯体虐待、中度躯体虐待可能是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通过多种方法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与网络成瘾现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