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论文摘要

现有公司治理的研究是以股权分散下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为重点的,但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的股东并非完全是缺位所有者,利益的冲突不仅包括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更重要的是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以及控股股东与其最终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将构成现阶段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产业组织的SCP的分析范式,以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绩效和控股股东行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以解决核心代理问题为目标,使民营上市企业各行为主体形成有效监督,取得良好的市场绩效,进而为实现证券市场良好运行提供支撑。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绩效现状及其治理特点。从财务绩效的角度其低于非民营上市公司,但市场绩效高于非民营上市公司,不同的上市方式其绩效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从形式上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治理模式,但由于一股独大,股权制衡弱,控制权配置市场失效,退市机制的缺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中小股东的共益权几乎被完全剥夺,自益权也难以保障。本文首先从核心代理问题的研究范围入手,研究了核心代理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掏空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的成因,同时分析了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和股权分置对核心代理问题的影响。其次按照利益侵占的方式和手段,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最近几年所暴露出来的各类事件,分析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可以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方式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具体包括资产销售、转移定价、借款担保、剥夺公司机会,甚至是直接占用等,控股股东也可以在不转移任何一种资产的情况下,增加控股股东的份额,如内部人交易、秘密并购等方式实施掏空行为。再此基础上分析了内外部治理对核心代理问题中控股股东的行为的影响,即对外部监管的有效性,股权制衡和独立董事对控股

论文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现状
  • 1.2.1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3.1 论文的主旨
  • 1.3.2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预期
  • 2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综述
  • 2.1 概述
  • 2.2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 2.2.1 股权结构与最终控制型态
  • 2.2.2 一股一权偏离与公司价值
  • 2.2.3 控股股东攫取利益的行为分析
  • 2.2.4 非流通股与公司资源的“隧道效应”
  • 3 民营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市场绩效与公司治理特征
  • 3.1 民营上市公司的含义
  • 3.2 民营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 3.2.1 股本规模
  • 3.2.2 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
  • 3.2.3 流通股比例
  • 3.3 民营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 3.3.1 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 3.3.2 民营上市公司市场绩效
  • 3.4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特征
  • 3.4.1 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的特点
  • 3.4.2 民营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的特点
  • 3.4.3 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呈现不同的控制模式
  • 4 核心代理问题的形成机制研究
  • 4.1 核心代理问题的研究对象
  • 4.2 核心代理关系的构建
  • 4.2.1 基于诚信义务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委托代理关系
  • 4.2.2 基于控制权收益与搭便车收益的委托代理关系
  • 4.3 核心代理问题的形成机制
  • 4.3.1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前提
  • 4.3.2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条件
  • 4.3.3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能力
  • 4.3.4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诱因
  • 4.4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
  • 4.4.1 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 4.4.2 股权分置对核心代理的影响
  • 5 核心代理问题中控股股东行为分析
  • 5.1 虚假出资
  • 5.2 融资方式选择与融资数量确定
  • 5.2.1 融资方式选择
  • 5.2.2 融资数量确定
  • 5.3 关联交易
  • 5.3.1 利润转移型交易
  • 5.3.2 成本转移型交易
  • 5.4 投资项目选择
  • 5.5 企业规模决策
  • 5.6 控制权转移
  • 5.7 配股与股利政策
  • 5.8 操纵上市公司业绩
  • 5.9 利用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变相圈钱
  • 6 核心代理问题中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约束机制分析
  • 6.1 外部监管
  • 6.1.1 基本描述
  • 6.1.2 非合谋情况下的博弈分析
  • 6.1.3 合谋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6.2 股权制衡
  • 6.3 独立董事
  • 6.3.1 利益相关人与信息结构
  • 6.3.2 控股股东的行为与状态描述
  • 6.3.3 盈利函数
  • 6.3.4 独立董事与控股股东的博弈分析
  • 7 民企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的实证分析
  • 7.1 外部监管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 7.2 股权结构、分离系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 7.2.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7.2.2 研究样本与数据
  • 7.2.3 实证分析
  • 7.3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7.3.1 研究样本与数据
  • 7.3.2 变量选取
  • 7.3.3 相关性分析
  • 8 核心代理问题的治理政策与建议
  • 8.1 强化中小股东权利的保障
  • 8.1.1 扩大实施累积投票制度的范围
  • 8.1.2 完善表决权行使方式
  • 8.1.3 利益关系股东表决回避制度
  • 8.1.4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 8.2 限制控股股东权利滥用
  • 8.2.1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 8.2.2 加强股东诚信义务
  • 8.2.3 避免内部治理过分亲缘化
  • 8.2.4 增强控股公司各子公司的之间的独立性
  • 8.3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 8.3.1 发挥一股独大的约束作用
  • 8.3.2 鼓励自然人持股公司直接整体上市
  • 8.3.3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8.3.4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力量
  • 8.4 强化上市公司外部监控力量
  • 8.5 增强市场警示制度
  • 8.5.1 健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 8.5.2 增加处罚性停牌制度
  • 9 结论与研究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