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中的“二重奏”—论其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

《堂吉诃德》中的“二重奏”—论其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西班牙黄金世纪的经典小说《堂吉诃德》。在疏理四个世纪以来浩如烟海的学术史的基础上,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信与不信,即塞万提斯究竟是“罗马教会忠诚的儿子”,还是“善于伪装的”、“地地道道的人文主义作家”?论文采用形式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为策略,对《堂吉诃德》的另一组“二重奏”①即作品中的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进行详细探讨,并最终回到文学上来,用虚构与真实、主题与情节等二元对立统一关系概括塞万提斯的小说创作观。具体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探讨:第一,天使与魔鬼的共同召唤――塞万提斯的矛盾人生。正是西班牙帝国盛极而衰的复杂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这位一生都在宗教与世俗、富有与贫穷、高贵与卑微、荣誉与耻辱、天才与平庸之间挣扎的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第二,堂吉诃德的原型。从堂吉诃德的双重诞生、击退魔诱、苦路、受难等主线情节,我们几乎可以清晰地看到基督原型的临在。吉诃德精神表现出的蒙召、信德、救赎、牺牲等思想都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不谋而合。此外,《堂吉诃德》和《圣经》也有很多共同的思想、概念和元素,例如“疯狂”、“被召叫”、“被拣选”、“平安”等。第三,《堂吉诃德》的世俗因素和人文色彩。《堂吉诃德》是一本神之书,同时也是一本人之书。塞万提斯不由自主地让人文主义的光彩绽放在他的作品中。但与此同时,他对文艺复兴以来的世俗倾向保持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批判态度。第四,《堂吉诃德》的虚构与真实、主题与情节。《堂吉诃德》首先是一本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品。诗人的身份、讲故事的欲望背叛了作者的思想,令作品远远超出了作者的掌控。小说中表现出的作者思想的矛盾正源于文学自身的规律,即“现实主义的胜利”。正是由于作者的小说创造观和审美情趣,即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塑造现实与反映现实、虚构的理想与世俗的真实相结合,使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其主观意愿,本欲成为“罗马教会忠诚的儿子”,扫除蛊惑人心的、异端的骑士小说,捍卫正教,却无意中被人们读出了彻底的人文主义韵味。塞万提斯通过一系列具有两面性特征的主题,例如真假疯狂、基督教真爱与世俗之爱、友谊与利益等,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实现了主题与情节完美结合的文学“黄金定律”。也正是这样一种理想与现实、虚构与真实并存、主题与情节结合的文学开启了小说的时代。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深入讨论,探寻塞万提斯对宗教和世俗的态度,并从文学角度分析其小说的两面性特征,争取在疏理的同时有所创新,为《堂吉诃德》寻求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也为我国的塞万提斯研究再添清新一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荣耀与诋毁
  • 0.2 学术史回顾
  • 0.2.1 国外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研究史概述
  • 0.2.2 我国的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研究
  • 0.3 缘起与感悟
  • 第一章 上帝与魔鬼的召唤:塞万提斯的生平及作品
  • 1.1 作家生平
  • 1.1.1 经历概述
  • 1.1.2 塞万提斯与宗教
  • 1.1.3 塞万提斯与世俗
  • 1.2 作品综览
  • 第二章 堂吉诃德的原型
  • 2.1 堂吉诃德的原型
  • 2.2 基督教思想与吉诃德精神
  • 2.3 堂吉诃德与《圣经》
  • 第三章 堂吉诃德与世俗
  • 3.1 知善恶树的果实
  • 3.2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 第四章 虚构颂
  • 4.1 虚构与真实
  • 4.2 主题+情节的“黄金定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对堂吉诃德形象的解读[J]. 名作欣赏 2019(32)
    • [2].堂吉诃德是一个西班牙人[J]. 读书 2018(09)
    • [3].他们把堂吉诃德请到中国来[J]. 博览群书 2016(10)
    • [4].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J]. 上海戏剧 2017(06)
    • [5].英雄堂吉诃德的陨落——《堂吉诃德》中悲剧与滑稽的对立统一[J]. 名作欣赏 2015(24)
    • [6].李笛:我一直觉得堂吉诃德是幸运的[J]. 青年文学 2020(02)
    • [7].悲情英雄堂吉诃德[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20(10)
    • [8].堂吉诃德现实与理想的矛盾[J]. 青年文学家 2019(30)
    • [9].堂吉诃德形象新论[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5(02)
    • [10].堂吉诃德的疯子形象分析[J]. 明日风尚 2016(21)
    • [11].时代的堂吉诃德——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10)
    • [12].去西班牙拉曼恰,看堂吉诃德的风车[J].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2017(06)
    • [13].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抉择——师生共赏音乐剧《我,堂吉诃德》[J]. 作文通讯 2017(10)
    • [14].我,堂吉诃德[J]. 作文通讯 2017(10)
    • [15].《堂吉诃德》与《狂人日记》人物之“癫狂”[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16].“90后学霸”的人生“B计划”[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17(06)
    • [17].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携行的人文主义幻想者[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18].堂吉诃德的悲剧根源[J]. 青春 2016(11)
    • [19].疯癫又高贵的骑士——堂吉诃德[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6(10)
    • [20].Коллекция[J]. 中学俄语 2015(Z1)
    • [21].十读九错的“堂吉诃德”[J]. 中学生天地(C版) 2015(10)
    • [22].“堂吉诃德精神”的现代解读[J]. 名作欣赏 2013(36)
    • [23].像堂吉诃德一样去战斗[J]. 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 2012(04)
    • [24].生命,激情,理性——论堂吉诃德的痴性特征[J]. 青年文学家 2012(10)
    • [25].堂吉诃德的“疯”和“智”[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2(Z4)
    • [26].堂吉诃德与阿Q[J]. 考试(教研版) 2008(03)
    • [27].与他同行——“最后的骑士”堂吉诃德[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8(11)
    • [28].崇高又滑稽的堂吉诃德:圣徒与骑士的结合体[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29].堂吉诃德的幸福[J]. 初中生 2017(35)
    • [30].鲁迅和他的狂人:又一个堂吉诃德的归来[J]. 上海鲁迅研究 2017(04)

    标签:;  ;  ;  ;  ;  ;  

    《堂吉诃德》中的“二重奏”—论其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