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经学研究

中晚唐经学研究

论文摘要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经学”长时间被视为学术的正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唐代中晚期,由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学亦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一度衰微,但这并不是经学发展的终结,其自身的传统也并未因此中断,这其实是经学重振前的一种酝酿,是汉学向宋学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具有重大的过渡意义。本文《中晚唐经学研究》除却绪论、总论,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影响中晚唐经学发展之诸多因素”,分为四节,通过对中晚唐国家政策、社会概况的分析研究,探讨该时期经学发展的原因和轨迹。其一,唐代统治者总体上都采用尊经重儒的政策,但因时局变化与统治者个人的喜好,对经学发展的策略亦不相同,这种变化无疑会影响到经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发展;其二,中晚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重振经学,以之来修正科举、教育中的种种弊端,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成了统治者和士人的一致要求;其三,从思想领域来说,儒佛道“三教争衡”贯穿唐代始终,佛、道得到了大力发展,经学深受打击;最后,安史之乱以后局势混乱,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重新阐扬经学思想来挽回世道人心,以巩固其统治。第二章“中晚唐经学概论”从基本文献的角度出发,分析、梳理了中晚唐经学发展的客观成绩,从《春秋》、《易》、《诗》、《礼》、《论》《孟》、《孝经》和经书文本整理等七个方面,对其发展的原因、情况、作用和影响加以论述研究,揭示中晚唐经学在“汉学”向“宋学”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三章“中晚唐经学的变新”首先描述了中晚唐经学发展的窘境,战乱的冲击和统治者对佛、道的推崇,经学发展渐衰,由繁荣转向式微。而发展到后唐时期,经过援佛、道入儒的历时性转化、心性论的提出完善和天人关系的重新论证,经学体系趋于完善,儒学日益复苏,经学渐成中兴之势,随之也出现三股新思潮:一是以刘知几等人为代表,对儒家经典提出疑问和修改,这种做法被宋儒继承发扬后,就形成了疑古思潮;二是以啖助、赵匡、陆淳为代表的“新《春秋》学”,开创了“舍传求经”和“以己意解经”的经学研究新方法;三是以韩愈、李翱、柳宗元等为代表,试图建立儒家的道统论与心性之学。韩愈提出道统论,竭力维护经学本位文化的纯洁性和主体性,排斥以佛、道为代表的“异端之学”。李翱推崇《中庸》,吸取佛、道思想,发挥儒家的心性理论。柳宗元积极探索经学发展新方向,提倡把握“孔氏大趣”以取代传统的解经方法,宣扬“援佛济儒、取其韫玉”的经学观。经学发展到宋代终于迎来真正的复兴,重获国学一尊之誉,而保持至中国古代社会之终。中晚唐经学如何经过曲折的发展,才能称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的重要阶段,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晚唐经学研究》力求打破前人研究该时期经学不够细致的弊病,力求详尽地描述并研究中晚唐经学的发展情况,解决以往偏重笼统概括而轻视个案研究的问题,更不能想当然地把佛、道学作为唐代最主流的学问。本文在完成“隋唐五代经学学术编年”基础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对中晚唐经学进行研究,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并得出规律,探索中晚唐经学的学术渊源和学术基础,揭示出经学与佛学、道学相互之间的关系,系统完整地论述其在整个中国经学史中的地位作用,以显示中晚唐经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晚唐经学
  • 二、中晚唐经学研究成果综述
  • 三、本文研究的重点与创新
  • 第一章 影响中晚唐经学发展之因素
  • 第一节 唐统治者的经学政策
  • 一、唐前期的经学政策
  • 二、唐中后期的经学政策
  • 第二节 唐代中后期科举制度的变革
  • 第三节 佛、道思想的发展
  • 一、佛教的繁荣
  • 二、道教的兴盛
  • 三、三教融合与经学的发展
  • 第四节 中晚唐经济政治对经学的影响
  • 第二章 中晚唐经学概说
  • 第一节 中晚唐《春秋》学
  • 一、新《春秋》学的滥觞——刘知几的《疑经》、《申左》
  • 二、"舍传求经"的新《春秋》学派
  • 三、中晚唐"《春秋》学"著作
  • 第二节 中晚唐《易》学
  • 一、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 二、史徵的《周易口诀义》
  • 三、其他中晚唐《易》学著作举要
  • 第三节 中晚唐《诗》学的代表——《毛诗指说》
  • 一、《毛诗指说》的成书
  • 二、《毛诗指说》的内容及创新
  • 三、后人对《毛诗指说》的评价
  • 第四节 中晚唐的"礼"学
  • 一、元行冲的《礼记义疏》
  • 二、《大唐开元礼》
  • 三、其他的"礼"学著作
  • 第五节 中晚唐《论语》、《孟子》研究
  • 一、韩、李的《论语笔解》
  • 二、《孟子》学研究概况
  • 第六节 中晚唐《孝经》研究
  • 一、今、古文《孝经》之争
  • 二、唐玄宗注《孝经》
  • 第七节 中晚唐经书的整理与《开成石经》的雕刻
  • 一、中晚唐经书的整理情况
  • 二、《开成石经》研究
  • 第三章 中晚唐经学的变新
  • 第一节 中晚唐经学的困境
  • 一、经学衰微的表现
  • 二、经学衰微原因探析
  • 三、中晚唐经学的变新
  • 第二节 韩愈的经学思想
  • 一、提倡"道统说"
  • 二、排斥佛教
  • 三、阐扬《大学》、《中庸》
  • 第三节 柳宗元的经学思想
  • 一、尊经崇儒
  • 二、批驳章句之学
  • 三、倡导"大中之道"
  • 四、援佛济儒
  • 第四节 李翱的经学思想
  • 一、重申经学主体地位
  • 二、重视《中庸》
  • 三、李翱的心性论
  • 四、李翱对后代经学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中晚唐经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