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应用在小儿咽喉手术患儿对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咽喉手术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及恢复室停留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为14.6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41.46%,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咽喉手术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显著降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小儿咽喉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

患儿在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很容易发生手术后躁动并发症,尤其是在实施咽喉手术后,躁动发生率超过33%[1]。为了能够降低小儿咽喉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必须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舒适护理干预,为患儿提供全面、全程的舒适护理[2]。为此,本次研究对舒适护理应用在小儿咽喉手术患儿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咽喉手术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小儿咽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41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8例,年龄5岁至10岁,平均年龄为(4.83±2.63)岁,包含腺样体刮除术患儿32例,单纯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例;观察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17例,年龄5岁至10岁,平均年龄为(4.36±2.52)岁,包含腺样体刮除术患儿34例,单纯扁桃体切除术患儿7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选择同一组麻醉医师,均为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其中麻醉诱导为丙泊酚2mg/kg、芬太尼3mg/kg至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3ug/kg至5ug/kg,采用1%至3%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3mg/kg/h至6mg/kg/h,瑞芬太尼0.1ug/kg/min静脉微泵泵入。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生命体征监测、清洁护理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沟通,在患儿住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了解患儿的性格特征,确保在实施护理时,能够符合患儿的相关要求。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麻醉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与患儿家属建立亲切的关系。②术前准备,医护人员应当重视与麻醉医师的商讨,对患儿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并检查器械与药物准备是否充分。在手术当前,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儿安抚,协助患儿进行面罩吸纯氧,提高患儿氧气储备量,并依据手术及患儿需求,确保患儿手术期间采用舒适的体位。③环境护理,为了促使患儿尽快接受医院环境,医护人员需要为患儿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病房的整洁,将温度控制在24℃左右,适度保持在50%至60%之间。④体位护理,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协助患儿采用平卧姿势,并在患儿清醒后,做好躁动评估工作。⑤个性化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静脉套管针用弹性胶布环形固定的位置,定时松解并按摩。当患儿苏醒后,医护人员需要给予鼓励患儿,对于情绪比较激动的患儿,需要加强监护,并做好保护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及恢复室停留时间进行对比。躁动程度分别为平静、轻度躁动、中度躁动和重度躁动,以中度躁动和重度躁动判定为躁动发生。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本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为14.6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41.46%,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导致患儿在全麻手术后出现躁动的原因目前上部明显,可能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麻醉药物作用有关,即麻醉药物残余作用导致患儿大脑皮层、觉醒激活系统等没有完全复原,致使患儿在受到不良刺激时,很容易引起躁动[3]。在众多因素中,术后疼痛被认为是导致患儿发生躁动的主要因素,且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在术后给予患儿良好的镇痛治疗,能够降低躁动情况的发生,但躁动发生率仍然较高[4]。为了避免患儿因为躁动出现自我损伤和影响治疗效果,必须基于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即在患儿手术完成后的麻醉苏醒期内,必须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看护,当患儿苏醒后,需要及时了解患儿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调整患儿的姿势,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降低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5]。医护人员需要早术前便活动患儿的信任感,促使在手术完成后,能够尽快消除患儿的心理不适感。由于咽喉手术患儿在术后,会出现呼吸不畅、憋气等情况,很容易引发躁动,此时医护人员必须及时用生理盐水湿润患儿的口唇,预见性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指导和观察患儿咳嗽的力度等,针对相应症状及时进行处理[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为14.6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41.46%,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促使患儿早日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小儿咽喉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毓婵,朱琼芳,陈旭素,等.舒适护理在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3,01(11):41-43.

[2]张海珠,崔雪,赵媛.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15,01(12):92-93.

[3]蒋维娜.中老年患者行肝叶切除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临床护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1(12):1825-1828.

[4]涂文琴.舒适护理在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2636-2637.

[5]王婧,张瑞.舒适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运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27(34):135-137.

[6]杨菊萍,杨青青.小儿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术后恢复期躁动的疗效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6,07(28):121-122.

标签:;  ;  ;  

舒适护理在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