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观察

张静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8例,其中39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9例接受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10.58±2.19)分低于对照组(13.12±2.41)分,其护理满意度评分(91.53±4.65)分高于对照组(84.15±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实践。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干预;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

前言

脑梗死也叫脑卒中或中风,其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供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所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其起病较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需要及早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缓解病情[1]。与此同时,由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其日常生活能力会存在一定程度地降低,需要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2]。为此,本文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78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经临床检查,患者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46~8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79±6.47)岁。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为45~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3.24±6.58)岁。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对本研究已知情同意,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无法完成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呈均衡化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清洁、心理疏导、语言安慰、营养支持、饮食指导、个人卫生清洁、生活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其中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干预内容如下:患者确诊后,根据实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护理目标:①减少并发症;②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然后结合护理目标,对患者实施以下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家属交流,鼓励其多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支持;加强基础护理,通过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清洁被褥、放置鲜花绿植、调整病房温度湿度等措施提高患者的体感舒适度,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与患者多交流使其感受到被关心等,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从而使患者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健康知识教育:讲述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机制、易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等内容,同时讲述一些恢复良好的病例并介绍患者认识,增强患者对病情康复的信心;向患者介绍其他康复成员的情况、实施的康复措施及作用,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尽量解答患者疑问,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康复护理:在不同时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康复方案,在早期病情尚未稳定时,协助其采用正确的体位休息,并定期翻身,指导患者逐渐进行握拳、肢体抬高等训练;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下来,协助并训练患者进行坐位、站位、翻身等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独自穿衣、吃饭、刷牙等活动,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后期患者逐渐恢复良好后,指导其进行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和护理满意度有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4]: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该量表有11个评分项目,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严重。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神经内科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该问卷有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小于60分为不满意,90以上为非常满意,即:评分越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二者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出本研究7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将其输入SPSS21.0版本软件进行分析,NIHS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以(x±s)的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P<0.05的情况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分数小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大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1所示。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起病较急,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头昏、意识障碍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症状会加重,严重者会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5]。临床上,治疗脑梗死除了需要减缓患者的病情发展,还要加强其生理功能和机体功能,以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临床护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主要是在保证临床治疗正常实施的情况,对患者的基本生活进行干预,缺乏相应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需要对其进一步完善。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科学理论指导的护理活动,其针对患者病情诊断和治疗,制定护理目标,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达到护理目标,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同时,加用护理干预,其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和康复护理有效规范患者日常行为,使其积极配合护理措施,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与此同时,从家庭支持、体感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等方面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精神状态,减少其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临床满意程度的同时,对其病情康复产生积极作用。因此,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分数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护理干预+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诉,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其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少颖.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8):1194-1196.

[2]田梦.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0):146-146.

[3]蒋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与急性脑梗塞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04):40-42.

[4]秦付绕.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7(12):1972-1975.

[5]张艳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7,31(9):663-664.

标签:;  ;  ;  

脑梗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