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面神经断伤吻合后面部运动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修复后的行为学、功能学恢复过程,为面经损伤修复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性功能评估手段。方法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立外伤性面瘫模型,术后每周观察触须拂动、角膜吹气诱发的瞬目动作等面运动,记录健患两侧面神经电图(ENoG)与瞬目反射(BR)的变化。结果术患侧触须拂动与瞬目动作消失,但立即出现触须细微的颤抖,术后1月左右部运动开始恢复,2月时可出现耳周肌肉的联带运动。ENoG检测发现,伤后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仍可引出,术后21天时潜伏期开始延长,1时达高峰并开始恢复,3-4月后基本稳定但仍不能恢复至健侧正常水平,其中21-63天时延长的潜伏期值与其它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侧CAMP的振幅与刺激强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性,潜伏期、振幅与刺激强度三值间无相关性。BR检测发现,患侧R1波在术后7、14天时消失,1月后恢复检,术后2月左右同侧口轮匝肌处可以记录到提示联带运动的R1样肌电反射波R1oris),R1oris与同时记录的R1潜伏期值呈一致性下降趋势,2月时的R1oris伏期值与此后各时点值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的检测法有助于反映面瘫模型大鼠的面部行为学恢复过程,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善。第二部分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定位分布变化研究目的观察面神经断伤吻合后再生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再生达靶支配变化,探讨其在联带等面瘫后遗症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模型,采用尼氏染色与神经逆行荧光示踪技术,观察术后60、90与120天时健患两侧面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再生支配变化。结果(1)伤后健侧尼氏染色与荧光金(FG)逆行示踪标记的面运动神经元分布特征与数量无变化。而患侧代表成功再生达靶的FG标记神经元数目较尼氏染色标记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5),术后60、90与120天时FG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变化不明显。健患两侧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仅有神经元分布区域的轻微缩小趋势,未发现伤后神经元有坏死与调亡表现。(2)FG与荧光红(FR)神经逆行双标发现,面神经的颞支主要由背侧亚核区运动神经元支配,以背内、外侧亚核为主;颊支则主要由各中间亚核、外侧亚核及少部分背外侧亚核支配,健患两侧颊支支配区内均可见支配颞支的错位神经元存在,其分别占同侧示踪神经元总数的比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杂乱再生的荧光双标记神经元仅出现于患侧。结论面神经损伤修复晚期,可能存在再生达靶不成功但仍处于存活状态的运动神经元,这类的神经元结构与功能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与后遗症产生机制中,除有轴索过度芽生与错靶支配可能外,面神经核高兴奋性、假突触传递等的作用也有待研究证实。第三部分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的塑形改变目的观察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突触传入与神经递质受体的塑形改变,探讨其在伤后面神经核运动信息调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模型,术后0、7、21、60天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技术,观察面神经核内突触体素(p38)、谷氨酸神经递质受体亚单位(NMDAR2A与GluR2)的表达变化,同时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术后90天时面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与突触数量变化。结果面神经核内代表突触活性与数量的p38表达于面运动神经元胞体与树突结构上,伤后患侧的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减弱(p<0.05),7天时最低,21天后有轻微升高。面神经核区脑组织内可检测出NMDAR2A与GluR2的mRNA表达,两者表现出不同的表达强度变化,前者在伤侧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后者无显著性变化(p>0.05)。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面运动神经元无坏死与凋亡样结构改变,但其突触结构的数量减少。结论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的突触传入末梢出现相应塑形改变,谷氨酸神经递质受体组成也呈现不同的表达改变,从而适应伤后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并可能直接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并导致面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第四部分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塑形活动研究目的观察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塑形活动。方法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后0、7、21、60天时,观察面部运动恢复变化同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神经逆行示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双重标记技术以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外周损伤后面神经核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连接蛋白(Cx43与Cx32)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面部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但难以完全恢复正常,且常伴有面瘫后遗症联带。荧光金(FG)逆行示踪标记的面运动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亚区分布特征。正常状态下面神经核区GFAP表达强度极弱,术后7天时患侧表达强度显著增强,至再生修复晚期减弱,但仍高于健侧水平。Cx43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而Cx32则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内。面神经损伤后,患侧Cx43/32的表达强度均较健侧增高,以Cx43为明显,21天后表达强度开始降低。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术后60天时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板层状突起包裹隔绝面运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内未发现凋亡、坏死表现。结论外周损伤后面运动神经元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一系列塑形改变,这些塑形活动可能直接影响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并且与联带等后遗症的产生机制关系密切。

论文目录

  • 一 摘要
  • 1. 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二 前言
  • 三 正文
  • 第一部分 面神经断伤吻合后面部运动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定位分布变化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三部分 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的塑形改变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四部分 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塑形活动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四 小结
  • 五 综述
  • 1. 综述一联带运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2. 综述二舌下面神经吻合术在面瘫修复中的应用
  • 3. 综述三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的塑形改变研究
  • 六 英文缩略语表
  • 七 附录
  • 八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损伤32例的诊治与随访[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24)
    • [2].儿童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面神经损伤41例临床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07)
    • [3].周围面神经损伤显微修复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8(02)
    • [4].外伤性面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10)
    • [5].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J]. 四川中医 2009(12)
    • [6].面神经损伤对表情肌酶组织化学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8(01)
    • [7].全科口腔医学论文与上次分月发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面神经损伤中的疗效[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07)
    • [8].鼓室成形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的体会[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06)
    • [9].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1例颅脑损伤并面神经损伤[J]. 浙江创伤外科 2008(02)
    • [10].胰岛素注射治疗面神经损伤的机制分析[J]. 甘肃科技 2019(15)
    • [11].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效果及肌电图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6)
    • [12].压榨性面神经损伤模型在电针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1)
    • [13].面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1(03)
    • [14].不同方法解剖面神经对面神经损伤的比较[J]. 口腔医学研究 2009(02)
    • [15].腮腺肿瘤术后引起面神经损伤因素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5)
    • [16].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 2016(02)
    • [17].面神经损伤吻合术手术时机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 2011(06)
    • [18].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因素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06)
    • [19].面侧部损伤伴面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 2008(04)
    • [20].修复治疗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01)
    • [21].干细胞修复面神经损伤的作用与潜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1)
    • [22].66例面部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J]. 山东医药 2011(30)
    • [23].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期面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 新疆医学 2013(07)
    • [24].外伤性面神经损伤31例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11)
    • [25].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4的动态表达[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0(02)
    • [26].面神经损伤大鼠脑内移植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胎鼠神经干细胞的成活及迁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9)
    • [27].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40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7(09)
    • [28].TGF-β3在动物面神经损伤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6)
    • [29].贝尔麻痹面神经损伤平面和功能状态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 四川中医 2009(12)
    • [30].儿童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面神经损伤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7(01)

    标签:;  ;  ;  ;  ;  ;  ;  ;  ;  ;  ;  ;  ;  ;  ;  ;  

    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