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模式与二语词汇能力的关系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模式与二语词汇能力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词汇习得是二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十多年研究者对二语词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习者二语词汇知识的广度、深度和二语词汇知识的应用能力本身,而对如何增强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却没有给与足够的注意。二语学习者词汇知识的质量不高,词汇应用能力不强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二语词汇习得模式是学习者用以习得词汇的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者习得二语词汇的主要途径。本研究试图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二语词汇习得模式和词汇能力的的关系做一探究,以期对二语词汇教学有所裨益。本研究以Nation和Richard的词汇能力分类为理论构架,以Craik & Lockhart的加工水平/深度理论、词汇提取—激活扩散模型(Collins & Loftus 1975)和Jiang(2000)的二语词汇知识表征和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O’Malley et al.的外语词汇习得模式为实践依据,对词汇习得模式和词汇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词汇能力的操作性定义为:1.受试的词汇知识广度;2.受试词汇知识深度;3.受试的词汇知识接受性能力;4.受试的词汇知识产出性能力。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接受性词汇能力和产出性词汇能力进行了测试:词义知识,同义词知识,派生词知识和词汇搭配知识。二语词汇习得模式涉及四大类;元认知模式,认知模式,社会情感模式,外语学习词典使用模式,每大类模式又包含若干个次模式。本研究用实验研究方法,探索二语词汇习得模式与词汇知识及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教学方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依据。试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不同词汇习得模式与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否有相关性?2.不同词汇习得模式与词汇的产出性和接受性能力是否有相关性?3.各类词汇知识和词汇能力的发展是否平衡?4.词汇能力强的二语学习者与词汇能力弱的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模式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本研究首先对被试的英语词汇习得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采取横断研究的方法,分别测试了被试的词汇知识深度,广度、词汇接受性能力、词汇产出性能力;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受试的词汇习得模式;测试目的是掌握受试的词汇知识及词汇能力的数据。为探究相关性,本研究以习得模式问卷成绩作为自变量,词汇知识深度,广度,接受性能力和产出性能力测试的数据作为因变量,运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法,全部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获得不同词汇习得模式与词汇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性词汇能力和产出性词汇能力的相关性数据,并对每组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分析,为检验词汇知识深度高低分组和词汇产出性能力高低分组词汇习得模式的差异,又对词汇深度高低分组和产出性能力高低分组进行了习得模式的T检验和显著性检验,以考察高低分组在词汇习得模式上的差异。统计结果分析表明:(1)利用目标语模式,上下文模式选择性注意模式,电子词典模式和双解英语词典习得模式与词汇知识广度,深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电子词典习得模式与词汇知识深度呈现显著负相关。(2)不同词汇习得模式与词汇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能力有不同的相关性,(3)词汇知识深度高低分组的词汇习得模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模式差异上;即上下文模式,目标语模式,选择性注意模式和词典应用模式上。(4)词汇产出性能力高低分组在习得模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目标语模式,选择性注意模式和词典应用模式上。(5)词汇知识发展与词汇能力的发展不平衡,词汇知识发展优于词汇能力的发展,接受性能力的发展优于产出性能力发展,词义能力和词汇搭配能力优于同义词和派生词能力。对于不同习得模式和词汇知识、能力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及词汇能力不高的原因,本研究进行了分析:(1)从加工水平/深度的理论角度分析,本研究认为,词汇习得模式与词汇能力的不同相关性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词汇习得模式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词汇的不同信息进行了不同水平/深度的加工,由于习得模式的差异,学习者对词汇的各种知识加工水平/深度就有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学习者二语词汇语义网络构建的的差异。(2)从激活扩散模型的角度分析,本研究认为学习者词汇能力不高的原因在于:由于词汇习得过程中语境信息的缺乏和已形成的母语语义系统的干扰,一方面使学习者在二语产出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语境信息,致使产出性词汇能力不高;另一方面,母语语义系统的存在导致只有词汇的部分词汇信息被学习者习得从而整合进心理词库,与已有相关词汇知识建立联系,成为二语词汇语义网络的一部分,这部分词汇知识能够在使用时被自动激活和自由提取;而未被整合进已有二语词汇语义体系的词汇知识则很难被激活,只能在有意识回忆或外界信息的帮助下被提取(接受性词汇能力)或不能自动提取(产生性词汇能力),从而导致词汇能力低下。本研究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给出了本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则陈述了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并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给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假设;第五章对调查和测试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第六章从认知加工水平/深度理论、激活扩散模型和词汇表征与发展理论的角度对统计结果做了分析;最后一章指出了本研究的结果,不足之处和将来研究的方向。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tables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2 Key research questions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Basic notions
  • 2.1.1 The patterns of L2 lexical acquisition
  • 2.1.2 Lexical competence
  • 2.2 Studies on L2 lexical competence
  • 2.2.1 Studies on lexical knowledge
  • 2.2.1.1 Breadth of L2 lexical knowledge
  • 2.2.1.2 Depth of L2 lexical knowledge
  • 2.2.2 Studies on L2 lexical competence
  • 2.2.3 Experiment studies on lexical competence
  • 2.2.4 Summary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study
  • 3.1 Rationale
  • 3.1.1 Theories on L2 lexical competence
  • 3.1.2 The theory of depths of processing
  • 3.1.3 The 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 3.2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study
  • 3.2.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2 lexical competence
  • 3.2.2 A four-dimension framework of L2 lexical competence
  • 3.2.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levels of L2 lexical knowledge processing
  • 3.2.4 A model of multi-level of processing of lexical information
  • 3.3 Summary
  • Chapter 4 Methodology
  • 4.1 The main questions
  • 4.2 Subjects
  • 4.3 Instruments
  • 4.3.1 Questionnaire
  • 4.3.2 Testing of L2 vocabulary knowledge
  • 4.3.3 Testing to the L2 lexical competence
  • 4.4 Procedures
  • Chapter 5 Data analysis
  • 5.1 Data collection
  • 5.2 Data analysis
  • 5.2.1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acquisition patterns of L2 lexical knowledge
  • 5.2.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data of tests
  • 5.2.2.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the tests on L2 lexical knowledge's depth and breadth
  • 5.2.2.2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receptive competence
  • 5.2.2.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productive competence
  • 5.2.2.4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est between different L2 lexical acquisition patterns and breadth and depth of L2 lexical knowledge
  • 5.2.2.5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tatistics between four sides of receptive competence
  • 5.2.2.6 Cor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L2 lexical acquisition patterns and four kinds of productive lexical knowledge
  • 5.2.2.7 The T-test for the patterns differences of 30 subjects scoring high and patterns of 30 subjects scoring low in the depth of lexical knowledge
  • 5.2.2.8 The T-test for the patterns of 30 subjects scoring highest and patterns of 30 subjects scoring lowest in the test of lexical productive competence
  • Chapter 6 Discussion
  • 6.1 Discussion on cognitive pattern
  • 6.2 Discussion on dictionary application patterns
  • 6.3 Discussion on social-affective pattern
  • 6.4 Discussion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ranslation acquisition pattern and productive competence
  • 7.Conclusions
  • 7.1 Major findings
  • 7.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7.3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 7.3.1 Choice of testing words
  • 7.3.2 Research design
  • 7.3.3 The effects of mother tongue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提取”二语词汇习得策略的实证研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语境与二语词汇习得之间的关联性——以《林家铺子》英译本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24)
    • [3].国内近十年投入量假设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综述[J]. 校园英语 2018(05)
    • [4].基于二语词汇习得理论下的成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J]. 校园英语 2016(36)
    • [5].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J]. 外语界 2016(05)
    • [6].隐喻机制下二语词汇习得路径探究[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02)
    • [7].二语词汇习得中语义重构的依据及其方法探究[J]. 校园英语 2017(41)
    • [8].心理词库重组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8(04)
    • [9].浅析窄式阅读对于二语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J]. 长江丛刊 2017(33)
    • [10].隐喻机制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J]. 青年文学家 2017(32)
    • [11].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顾(2000—2009)[J]. 才智 2013(31)
    • [12].不同的输入方法对二语词汇习得的交互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3(12)
    • [13].我国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J]. 考试周刊 2008(16)
    • [14].近十年中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比较——基于14种语言类期刊的比较分析(2004-2013)[J]. 外语界 2014(04)
    • [15].二语词汇习得新视野[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6].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12(19)
    • [17].图式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J]. 河西学院学报 2010(03)
    • [18].基于概念隐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研究[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 [19].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20].二语词汇习得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 校园英语 2016(34)
    • [21].二语词汇习得中频次效应研究述评[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9(03)
    • [22].母语迁移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的影响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1)
    • [23].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回顾[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3)
    • [24].二语词汇习得中石化现象的认知分析[J]. 海外英语 2013(05)
    • [25].基于理据分析的成人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3)
    • [26].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习得[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 [27].2000-2009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方法论回顾与评价[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02)
    • [28].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负面因素及应对措施[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9(02)
    • [29].隐喻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12)
    • [30].母语思维对二语词汇习得的负迁移[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标签:;  ;  ;  ;  ;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模式与二语词汇能力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