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地域中的生存图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城市写作略论

独特地域中的生存图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城市写作略论

论文摘要

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以其开放性、多元性和异质性为文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建立在城市背景上的女性写作,因为二者之间交融共生的关系,又承载了包括特殊性别意识在内的更多的文化符码。尤其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到商品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更多受到了消费化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然而当我们将女性写作放置在地域性这个城市文学的基本属性之上,能在当代城市里找到清晰的对应坐标,于是不难发现当代女性城市写作既热衷当下,又忠实传统的文学史和社会文化意义。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城市、女性与地域之间的文学关联,展开90年代女性城市写作的地域背景;第二部分通过分别论述怀旧与时尚的上海、庄重与严肃的北京、世俗而芜杂的武汉、浮华而传统的广州这四个城市有代表性的女性写作,表现了地域文化和传统,对商品经济时代下女性写作的制衡作用。第三部分为结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个城市女性写作中归纳出相似的现象,即城市所归属的地域文化对女作家创作心理的长期和稳定性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城市、女性、地域的文学关联
  • 一、社会经济转型所开启的城市书写话语
  • 二、女性写作的城市背景及地域轮廓
  • 第一章 上海:个人化、感性化的城市镜像
  • 一、西风浸染的海派情调——女性写作中的上海城市文化构建
  • 二、城市符号隐喻的世俗格调——上海女性对城市的发现与肯定
  • 三、淡泊的两性对抗,从容的写作姿态
  • 第二章 北京:皇城国都中的女性确认
  • 一、从历史到现代——从胡同走入都市
  • 二、漂泊的北京——跨越地域的女性身份确认
  • 三、权力与知识——北京语境下的性别对峙
  • 第三章 武汉:世俗图景下的婚恋与人生
  • 一、复杂多元的城市文化根系——武汉市民文学生成的基础
  • 二、《老武汉》与《武汉人》——女性视野中汉味浓郁的生活风情
  • 三、市民化立场下的婚恋与人生呈现
  • 四、世俗化视野中的知识分子书写
  • 第四章 广州: 平民欲望的张扬之都
  • 一、传统之根与开放之门——新旧交融的广州
  • 二、新经济都市中的欲望书写
  • 三、平民性与享乐性交织的女性生存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破局与创新:寒冬里的企业生存图景[J]. 杭州 2020(05)
    • [2].城乡之间:“农民工”群体的生存图景的研究综述[J]. 南方论丛 2016(02)
    • [3].女性都市生存图景——谢络绎小说片论[J]. 今古文创 2020(06)
    • [4].重审“他者”身份:从对立走向对话——以全球对话主义观照女性写作话语生存图景[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2019(04)
    • [5].无望的结果,希望的过程——《等待戈多》投射的人类生存图景再认识[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 [6].萧红笔下的女性生存图景[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10)
    • [7].《紫色》:一幅和谐美好的人类生存图景[J]. 人文杂志 2011(06)
    • [8].永远的敦煌永远的梦 散文[J]. 边疆文学 2010(06)
    • [9].粗糙生活里的永恒人生——论城市小人物的生存图景[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3)
    • [10].男人欲望与视觉中的女性生存图景——丁玲《夜》的解读与思考[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1].权力规训下的现代人的生存图景——奥登诗歌《无名市民》的福柯式解读[J]. 现代交际 2020(14)
    • [12].生存图景之“微”思考[J]. 印刷工业 2012(02)
    • [13].一个“民二代”的城市生存图景[J]. 法律与生活 2010(09)
    • [14].“七十年代”灰色生存图景的艺术呈示——关于吕新长篇小说《下弦月》[J]. 扬子江评论 2017(02)
    • [15].回归童真[J]. 中国德育 2010(03)
    • [16].生与死的辩证法——田瑛新作《生还》的一种解读[J]. 南方文坛 2020(02)
    • [17].乡村“老漂族”的流动机理与生存图景[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8].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知识分子生存图景[J]. 当代文坛 2012(05)
    • [19].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图景[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02)
    • [20].5G技术来临:受众媒介化生存图景与影像表达[J]. 新媒体研究 2019(06)
    • [21].梁庄在中国(西安篇)[J]. 青春 2013(01)
    • [22].欲望、病态、疯癫:知识分子的生存图景——论格非小说《欲望的旗帜》[J]. 名作欣赏 2016(18)
    • [23].小说《遗园》叙事伦理的建构[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4].从亦舒小说看香港女性的生存状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12)
    • [25].把阶级分析带回来——《大工地:城市建筑工人的生存图景》评述[J]. 开放时代 2011(01)
    • [26].残缺而完美的世界——史铁生作品中人物生存图景[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7].梁庄新“影像”:进城农民的命运和表情[J]. 中国图书评论 2013(06)
    • [28].中国农民60年的变迁[J]. 湖南社会科学 2009(06)
    • [29].现代女性的生存图景——亦舒笔下女性形象分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8)
    • [30].数字化生存下报纸网站的语法革命[J]. 现代视听 2013(02)

    标签:;  ;  ;  

    独特地域中的生存图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城市写作略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