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降脂微丸的研制

复方降脂微丸的研制

论文摘要

本论文针对心安宁片和心安宁胶囊降血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服用剂量大等不足,按照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以降血脂药效为指标,筛选出心安宁复方的降血脂有效部位,运用现代制剂手段研制开发出药效优于原剂型的新型制剂——复方降脂微丸。系统研究了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药效学和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降血脂药效为指标,筛选出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为葛根、山楂总黄酮和山楂总三萜酸,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降血脂有效部位进行了纯化,纯化后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不低于50%,其中葛根素含量不低于7%;制何首乌降血脂有效部位二苯乙烯苷(即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不低于50%。2、从药剂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微丸载药量25%,微晶纤维素与乳糖比例为65%:10%,以50%乙醇作为润湿剂,每40g处方用量19mL;优选了最佳制备工艺为:挤出速度25Hz,滚圆速度40Hz,滚圆时间7min。所得微丸圆整度好,收率高。3、对复方降脂微丸进行了多指标成分控制的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葛根、山楂、制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和二苯乙烯苷进行定量分析;规定制剂中葛根素不得低于1.5%,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2.2%;研究了制剂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复方降脂微丸圆整度和流动性均较好,堆密度适宜,制剂主要药效成分在30min左右基本溶出。4、对复方降脂微丸进行了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度条件对制剂外观略有影响;在强光照射条件下,制剂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会略有下降;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制剂较为稳定,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制剂应避光密闭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5、对复方降脂微丸进行了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降脂微丸具有良好的降血脂药效,其降血脂作用优于原心安宁胶囊。6、对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和二苯乙烯苷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口服二苯乙烯苷后在胃肠道吸收不规律,不符合房室模型;大鼠口服葛根素后在胃肠道吸收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效成分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在整个肠道均有一定吸收,其中在回肠内相对吸收较好,各肠段的吸收率依次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但二苯乙烯苷在37℃的Kreb-ringer’s营养液中不稳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 1.1.1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
  • 1.2 高脂血症的治疗与用药现状
  • 1.2.1 西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 1.2.2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 1.3 微丸剂的研究现状
  • 1.3.1 微丸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2 中药微丸制剂的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的筛选与纯化
  • 2.1 处方分析
  • 2.2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的筛选
  • 2.2.1 试剂、材料和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3 结果与讨论
  • 2.3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
  • 2.3.1 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
  • 2.3.2 制何首乌降血脂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
  • 2.4 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的研究
  • 2.4.1 AB-8大孔吸附树脂中有机残留物测定
  • 2.4.2 S-8大孔吸附树脂中有机残留物测定
  • 2.4.3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有机残留物测定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 3.1 复方降脂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 3.1.1 仪器与材料
  • 3.1.2 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方法
  • 3.2 复方降脂微丸的处方筛选
  • 3.2.1 考察指标
  • 3.2.2 载药量的筛选
  • 3.2.3 辅料种类的筛选
  • 3.2.4 制剂处方配比的筛选
  • 3.2.5 润湿剂种类的筛选
  • 3.2.6 润湿剂用量的筛选
  • 3.3 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优选
  • 3.3.1 考察指标
  • 3.3.2 挤出速度的选择
  • 3.3.3 滚圆速度的选择
  • 3.3.4 滚圆时间的选择
  • 3.3.5 正交实验优选复方降脂微丸制备工艺参数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 4.1 原料(药材)和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 4.1.1 原料(药材)来源与标准
  • 4.1.2 辅料来源与标准
  • 4.2 复方降脂微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 4.2.1 定性分析
  • 4.2.2 定量分析
  • 4.3 复方降脂微丸的粉体学性质与体外溶出度研究
  • 4.3.1 粉体学性质考察
  • 4.3.2 体外溶出度考察
  • 4.4 复方降脂微丸质量标准草案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5.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5.1.1 仪器
  • 5.1.2 试剂与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考察项目与考察方法
  • 5.2.2 影响因素试验
  • 5.2.3 加速试验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高温试验结果
  • 5.3.2 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 5.3.3 高湿度试验结果
  • 5.3.4 加速试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 6.1 复方降脂微丸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 6.1.1 试剂、材料和仪器
  • 6.1.2 实验方法
  • 6.1.3 结果与讨论
  • 6.2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 7.1 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 7.1.1 仪器、材料及试剂
  • 7.1.2 血浆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7.1.3 血浆中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7.2 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初步研究
  • 7.2.1 仪器、材料及试剂
  • 7.2.2 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方法
  • 7.2.3 肠灌流测定结果的校正
  • 7.2.4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 7.2.5 葛根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工作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中药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进行考察试验的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2)
    • [2].挤出滚圆法制备芪归微丸及其含量测定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1)
    • [3].黑骨藤追风活络微丸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04)
    • [4].探究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4)
    • [5].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中国新药杂志 2015(19)
    • [6].微丸压片工艺研究进展[J]. 祖国 2017(17)
    • [7].稳定的新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12)
    • [8].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 北方药学 2017(01)
    • [9].微丸压片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05)
    • [10].肠溶多单元微丸片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16(01)
    • [11].挤出滚圆法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 2013(11)
    • [12].中药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24)
    • [13].挤出滚圆法制备三七总皂苷微丸及其性质考察[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03)
    • [14].酒石酸美托洛尔脉冲微丸的制备[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0(05)
    • [15].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药房 2009(19)
    • [16].中药微丸的药学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2)
    • [17].泰万菌素肠溶微丸的研制及质量评价[J]. 中国兽医科学 2016(01)
    • [18].膜控微丸: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新兴产业方向[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4(06)
    • [19].基于固体分散技术的阿司匹林肠溶微丸的制备[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6)
    • [20].兰索拉唑肠溶微丸片的研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11)
    • [21].替米考星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其评价[J]. 中国兽药杂志 2014(02)
    • [22].挤出滚圆法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J]. 中南药学 2013(10)
    • [23].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其工艺评价[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01)
    • [24].肝尔舒微丸的流化床制备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1)
    • [25].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处方工艺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24)
    • [26].离心造粒法制备生血微丸的研究[J]. 江西中医药 2010(01)
    • [27].中药微丸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 2009(09)
    • [28].布地奈德肠溶微丸的制备[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8)
    • [29].离心造粒法制备中药益脂微丸[J]. 西北药学杂志 2009(06)
    • [30].离心造粒法制备奥美拉唑肠溶微丸[J]. 武警医学 2009(05)

    标签:;  ;  ;  ;  ;  ;  ;  

    复方降脂微丸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