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观的演变与环境法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

生态伦理观的演变与环境法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理论研究为主,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比较分析、价值分析、多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生态伦理观的演变和环境法发展的内容,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研究。首先,从形上的层面阐述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价值同源上对“道德”、“伦理”、“法律”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从纵向的历史变迁结合横向东西方观点理论的对比,找出生态伦理观和环境法二者之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环境伦理已成为环境法学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调整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为目的的环境法学理论已经基本成熟,应该构建以“生态法律本位”理论为主导的当代环境法。论文的创新性在于,在当下关于环境立法到底该使用何种“本位思想”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提出应建立与现代环境立法相适应的新型生态伦理观的本位思想——“生态法律本位”。并针对我国目前环境法的内容和结构形式的转化提出建议,在内容上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宪法地位,在结构上将现有的《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结构形式调整为“环境法典”的结构形式。伦理道德作为人类所独具的理性生活方式,它渗透于包括法律在内的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这就使环境法不可能也不应当离开生态伦理的支撑。本文正是以加强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的渗透力度,确立有关环境立法的一般生态原则,为构建与当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环境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 (一) 关于生态伦理观的文献
  • (二) 关于环境法发展的文献
  • (三) 探讨生态伦理观与环境法之间关系的文献
  •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五、论文的难点与创新
  • 第二章 伦理与法律的价值同源性
  • 一、伦理与道德
  • (一) 伦理与道德从词源、词义上的界说
  • (二) 学术界对伦理与道德的界说
  • (三) 伦理与道德的相通与不同
  • 二、伦理与法律
  • (一) 伦理与法律的差异
  • (二) 伦理与法律的联系
  • 引文和注释
  • 第三章 古代生态伦理观与环境意识的萌生
  • 一、东方的生态伦理观与环境意识
  • (一) 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 (二) 以"天人合一"理念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 二、西方的生态伦理观与环境意识
  • (一) 古希腊的有机论自然观
  • (二) 古希腊的外在目的论自然观
  • (三) 古希腊的内在目的论自然观
  • 三、古代环境意识的特点
  • (一) 从致思趋向和表述方式方面来看
  • (二) 从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方面来看
  • 引文和注释
  • 第四章 近代生态伦理观与环境法的孕育
  • 一、近代生态伦理观的出现
  • (一) 近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沿革与发展
  • (二) 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评价
  • 二、近代生态伦理观的内涵
  • (一) 从本体论的角度
  • (二) 从实践论的角度
  • 三、环境法的孕育
  • (一) 环境法的分立
  • (二) 环境法的兴起
  • 引文和注释
  • 第五章 现代生态伦理观与环境法的发展
  • 一、现代生态伦理观的内容
  • (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 (二) 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 二、现代环境法的发展
  • (一) 现代环境立法的起步
  • (二) 现代环境立法的完备
  • 引文和注释
  • 第六章 构建新型生态法律本位的环境法理念
  • 一、传统法律本位与新型生态法律本位
  • (一) 法律本位的演进
  • (二) 环境法理念的"本位之争"
  • 二、环境法的生态伦理取向
  • (一) 以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为基础的环境法
  • (二) 以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为基础的环境立法
  • (三) 以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为基础的环境立法
  • 三、环境立法的新范式----我国的环境立法建议
  • (一) 确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的宪法地位
  • (二) 我国环境法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引文和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70年环境立法:回顾、反思与展望[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6)
    • [2].环境立法模式的理性选择及其实现路径[J]. 社科纵横 2020(03)
    • [3].浅析我国环境立法域化[J]. 法制博览 2020(12)
    • [4].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立法的协同[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5].生态环境立法重要进展、问题及建议[J]. 秘书工作 2020(06)
    • [6].中国古代的生态环境立法窥探[J]. 法制博览 2020(27)
    • [7].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环境立法:类型界分、深圳经验与雄安展望[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 [8].中美环保团体在环境立法中的作用之比较分析[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9(02)
    • [9].地方环境立法创新的基础与空间[J]. 中国环境监察 2019(07)
    • [10].浅析我国环境立法之局限性[J]. 法制与社会 2017(34)
    • [11].地方环境立法的困境与出路——以甘肃省地方环境立法为例[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2].论提高环境立法效益的可行路径:中央与地方环境立法事项合理分配[J]. 地方立法研究 2018(04)
    • [13].新丝路经济带视域下的青海省生态环境立法完善[J]. 攀登 2017(04)
    • [14].试论中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J]. 法制博览 2017(17)
    • [15].德国环境立法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党政视野 2015(12)
    • [16].《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环境立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学习论坛 2016(02)
    • [17].绿色化背景下我国环境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8].谈各国环境立法的目的[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11)
    • [19].山西地方环境立法模式研究[J]. 学理论 2014(36)
    • [20].环境立法对比研究——以青海省与山西省对比为例[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01)
    • [21].我国70载环境立法的回顾和展望[J]. 中华环境 2019(10)
    • [22].西部区域环境立法应协调好的几组关系[J]. 科技视界 2013(36)
    • [23].我国环境立法方向研究[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3(11)
    • [24].中国环境立法之必然趋势[J]. 绿叶 2010(09)
    • [25].协同:区域环境立法模式研究[J]. 环境保护 2018(24)
    • [26].“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环境立法的困境及因应——以甘肃省为分析例证[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5)
    • [27].浅议环境保护的方向与重点[J]. 科技风 2018(32)
    • [28].武汉市政府环境立法的困局与出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9].环境立法中增加性别区分条款的可行性刍议——基于女性正义视角[J]. 文化学刊 2016(11)
    • [30].中国农村环境立法之缺陷检视及其完善[J]. 社科纵横 2016(01)

    标签:;  ;  ;  ;  

    生态伦理观的演变与环境法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