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

论文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1972年、1997年、2003年和2005年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建立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公约》,我国分别签署了这些公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遗产热”的升温,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政府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07年6月,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39项。尤其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公约》通过以后,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我国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抢救、保护的力度,2005年,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活动在全国展开,目前全国各地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518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也正在有序的进行当中。作为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使用价值的传统医学,以及由于她在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科学技术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医药在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医药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她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特征。同时,在全球性的经济和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中医药和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也面临着关乎生死存亡的巨大的挑战,因此,作为“文化”、“非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正慢慢掀开其神秘的面纱,而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医药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工作也已提上了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03年开始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了“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委员会,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拟定了申报保护内容。申报方案草案确定将中国传统医药整体“打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内容涉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等9个项目。2006年,中医药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围绕中医药申遗,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中医药的学术和专业特点、中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中医药的科学性与文化性、中医药的原生性和现代性、中医药的繁荣性和濒危性及其与中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等,也出现了反对中医药申遗、甚至“否定中医”、“取消中医”、“告别中医”的不同声音。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使我们从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经济学等视角而非过去纯粹以医学理论和技术为主的角度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一次全新的理解和诠释。本文共分为以下7个部分:(1)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说:对中医药的界定、发展简史、学术和专业特点、中医药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已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的9个项目:①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②中医诊法;③中药炮制技术;④中医传统制剂方法:⑤针灸;⑥中医正骨疗法;⑦同仁堂中医药文化;⑧胡庆余堂中药文化;⑨藏医药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2)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中医药“申遗”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发展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3)中医药的科学性与文化性:阐述了中医药的科学性与文化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4)中医药的文化渊源与文化表现形式:对中医药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包括10个方面:①汉语、汉字与古籍文献;②社会、哲学和宗教思想;③伦理道德;④历史、文学、艺术;⑤民俗节庆;⑥师传、家传与官办教育;⑦武术气功:⑧百年老字号;⑨医圣药王;⑩文物考古。(5)中医药的原生性与现代性:对中医药的原生性与现代性进行了阐述。(6)中医药的繁荣性与濒危性:分析了中医药的繁荣性与濒危性。(7)对中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提出了补充中草药栽培技术、推拿、养生等3个项目,单独申报针灸,以及建立包括立法保护、博物馆保护、命名保护和教育保护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议。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中医药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而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显著的人文特征;中医药兼具原生性和现代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医药兼具繁荣性和濒危性,中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不应否定当代中医药的既有成就。最后,对中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本文的工作不仅对中医药的保护、继承、发展和创新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其他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说
  • 1.1 中医药的界定
  • 1.2 中医药发展简史
  • 1.3 中医药的学术和专业特点
  • 1.3.1 哲医结合的理论体系
  • 1.3.2 思辩为主的认识和思维方法
  • 1.3.3 个体化的诊疗模式
  • 1.3.4 源自天然的药物取向
  • 1.3.5 以德为本的执业观念
  • 1.4 中医药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1.5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
  • 1.5.1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 1.5.2 中医诊法
  • 1.5.3 中药炮制技术
  • 1.5.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 1.5.5 针灸
  • 1.5.6 中医正骨疗法
  • 1.5.7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 1.5.8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 1.5.9 藏医药
  • 2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和意义
  • 2.1 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新世纪中国的重要任务
  • 2.2 外国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值得借鉴
  • 2.3 中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
  • 3 中医药的科学性与文化性
  • 3.1 科学、文化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 3.2 中医药的科学性
  • 3.3 中医药的文化性
  • 3.4 中医药科学性和文化性的关系
  • 3.5 中医药的科学和文化定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4 中医药的文化渊源与文化表现形式
  • 4.1 汉语、汉字与古籍文献——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 4.2 社会和哲学思想——中医药理论的渊薮
  • 4.3 伦理道德——中医医德思想的源泉
  • 4.4 历史、文学、艺术——中医药展现的画卷
  • 4.5 民俗节庆——中医药理念和知识的实践
  • 4.6 师承、家传与官办教育——中医药教育的方式
  • 4.7 武术气功——中医药养生的法宝
  • 4.8 百年老字号——中医药浓缩的精华
  • 4.9 医圣药王——中医药行业的代表
  • 4.10 文物考古——中医药历史的见证
  • 5 中医药的原生性与现代性
  • 5.1 中医药的原生性
  • 5.1.1 独特性
  • 5.1.2 活态性
  • 5.1.3 传承性
  • 5.1.4 流变性
  • 5.1.5 综合性
  • 5.1.6 民族性
  • 5.1.7 地域性
  • 5.2 中医药的现代性
  • 5.2.1 语言现代化
  • 5.2.2 概念规范化
  • 5.2.3 知识条理化
  • 5.2.4 科研多元化
  • 6 中医药的繁荣性与濒危性
  • 6.1 中医药的繁荣性
  • 6.1.1 有力的法律保障
  • 6.1.2 广泛的临床应用
  • 6.1.3 丰硕的科研成果
  • 6.1.4 完整的教育体系
  • 6.1.5 广阔的市场前景
  • 6.2 中医药的濒危性
  • 6.2.1 传统文化的式微
  • 6.2.2 现代医学的冲击
  • 6.2.3 教育体制的失误
  • 6.2.4 后继人才的缺乏
  • 6.2.5 科研"西化"的倾向
  • 7 对中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 7.1 建议补充项目
  • 7.1.1 中草药栽培技术
  • 7.1.2 推拿
  • 7.1.3 养生
  • 7.2 建议单独申报针灸项目
  • 7.3 建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 7.3.1 立法保护
  • 7.3.2 博物馆保护
  • 7.3.3 命名保护
  • 7.3.4 教育保护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概况
  • 1 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 2 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 3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危机
  • 4 文化视野下的世界遗产
  •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形成
  •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 8 中国的世界遗产
  • 9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参考文献
  • 附件2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04)
    • [2].重庆市渝都监狱——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促进服刑人员改造[J]. 决策导刊 2011(11)
    • [3].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漳州市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1)
    • [4].试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4)
    •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6].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02)
    • [7].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1)
    • [8].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5(04)
    • [9].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2(01)
    • [10].金山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J]. 上海档案 2017(08)
    • [11].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科学 2019(06)
    • [12].职业院校开展非遗教育的必要性[J]. 黑龙江科学 2019(23)
    • [13].木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价值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
    • [14].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提取与地方文创产品开发[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4)
    • [1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衍生产品开发——基于传承与传播的探讨[J]. 四川戏剧 2019(11)
    • [16].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校园的传承与保护——以茶坑石雕刻技艺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52)
    • [17].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阐释[J]. 阴山学刊 2019(06)
    • [18].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创新——基于传统学徒制的思考[J]. 职教通讯 2019(17)
    • [19].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教育传承路径探究[J]. 职教通讯 2019(17)
    • [20].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融入路径[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21].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政策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9(S1)
    • [22].中国式健康养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J]. 品位经典 2019(09)
    • [23].论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J]. 文化学刊 2019(12)
    • [2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传播实践与发展[J]. 四川戏剧 2019(11)
    • [25].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职工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与途径[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1)
    • [26].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性分析[J]. 江汉学术 2020(01)
    • [27].陕西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11)
    • [28].基于SWOT分析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29].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32)
    • [30].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大众文艺 2019(24)

    标签:;  ;  ;  ;  ;  ;  ;  ;  ;  

    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