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探析

政治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探析

论文摘要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理论资源丰富,能为自身的政治理念提供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说明,因而能够保持强大的政治凝聚力和政治动员力。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是把符合自己政党利益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作为自己执政的重要支撑。不重视这一资源建设的政党,或者其理论资源建设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理论最终就会枯竭。意识形态的扩张逻辑决定了它是一种攻击性的力量。意识形态不是一个可以不争论的领域,不自己表达自己就会“被表达”。中国要应对开放条件下多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执政党要在绩效之外寻找更为持久和稳定的合法性依据,中国社会政治需要更深层次的整合,这些都要通过加强中国的意识形态执政建设来完成。有力的意识形态执政建设可以凝聚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奋斗,克服艰难险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明确,保卫中国的意识形态阵地,加强中国的意识形态资源建设,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继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那个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场,苏联的悲剧并不必然的没有续集上演。本文选择政治传播学视角作为理论突破口,通过完善和健全党和社会的政治传播机制,发挥政治传播宣传、引导、监督、沟通等政治功能,丰富和扩展党的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完善党的执政资源体系的建设,从而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提供稳固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更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传播机制,从本国的政治传播实践中汲取资源来完善自身,来探索运用政治传播理论来分析中国丰富多彩的政治传播实践的研究,丰富我们中国的政治传播理论。本文的内容共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阐述选题缘起和意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文章的理论基础予以诠释,分别从政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理论两个方面的研究展开。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解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说明;其次是说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存在的优势以及可能遇见各种的矛盾和问题,以此来支撑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是简单阐述我们党这些年来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动态变迁。第四部分:政治传播对意识形态执政资源体系建设的作用分析,着重是从我们在政治传播中进行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传播规律和注意的传播原则,同时还要完善传播模式;第五部分:新时期优化政治传播来完善党的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的路径,首先是明确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的总体思路,其次是从具体的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强化大众传媒自身建设,发挥网络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创新和建构多层次政治传播体系。第六部分:小结。我们不仅重视主流媒体的传播,也应放权大众传媒,网络媒体、社会民间等传播媒介,拓展更广阔的话语空间,优化传播结构,激发民众意识,推进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本文是从政治传播学这个角度入手,比较系统地分析党的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问题。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这是对党的执政资源研究的一个新的尝试。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这一课题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而从政治传播这个视角来分析的,理论方面的问题还未说透,有些问题甚至尚未涉及,研究的空白点还比较多。本文就是基于这一现状,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析党的意识形态执政资源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政治传播的职能来扩大党的执政资源,进一步优化资源体系,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提供资源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政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的研究
  • 1.2.2 我国政治传播的研究现状
  • 1.2.3 政治传播角度分析党的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本文特点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特点
  • 第2章 理论基石:政治传播及意识形态执政资源
  • 2.1 政治传播的理论研究
  • 2.1.1 政治与政治传播的内涵
  • 2.1.2 政治传播的功能
  • 2.2 政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理论分析
  • 2.2.1 政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的内涵
  • 2.2.2 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解析
  • 3.1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 3.2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 3.2.1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的优势
  • 3.2.2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 3.3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动态变迁
  • 第4章 政治传播对意识形态执政资源体系建设的作用分析
  • 4.1 新传媒环境中政治传播要符合传播规律
  • 4.2 政治传播过程中要注意的传播原则
  • 4.2.1 客观真实性原则
  • 4.2.2 平等原则
  • 4.2.3 针对性原则
  • 4.2.4 适度性原则
  • 4.3 政治传媒进行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模式
  • 4.3.1 拉斯韦尔的单向传播模式
  • 4.3.2 带有反馈回路的双向传播模式
  • 第5章 新时期优化政治传播来完善党的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的路径
  • 5.1 政治传播机制下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执政资源的总体思路
  • 5.2 完善政治传播大众传媒自身建设
  • 5.2.1 大众传媒完善的重要性分析
  • 5.2.2 大众传播媒体的政治传播作用分析
  • 5.3 发挥网络媒体的功能和作用
  • 5.3.1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网站建设
  • 5.3.2 构建虚拟的参政议政空间,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 5.3.3 建构时应注意的问题
  • 5.4 创新和建构多层次政治传播体系
  • 5.4.1 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完善
  • 5.4.2 党和政府自身传播工作机制的完善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政治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建设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