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驴论文-苏咏梅,朱文进,周晓,张同玉,李祥龙

中国家驴论文-苏咏梅,朱文进,周晓,张同玉,李祥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家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家驴,毛色,ASIP基因,多态性

中国家驴论文文献综述

苏咏梅,朱文进,周晓,张同玉,李祥龙[1](2019)在《ASIP基因第3外显子34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家驴毛色表型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16个品种680头中国家驴为实验群体,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ASIP基因第3外显子349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家驴毛色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中国家驴ASIP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349T>C突变,纯黑色的驴基因型以CC型为主,德州驴、渤海驴、广灵驴和庆阳驴中的纯黑色驴全是CC型;非纯黑色驴主要是TT和CT基因型,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利用ASIP基因第3外显子PCR-RFLP标记可以把家驴中纯黑色和非纯黑色驴分开,作为家驴中纯黑色驴早期选种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樊英智[2](2019)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五个中国家驴品种选择信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驴(Equus asinus)作为家畜中的重要一员,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在饮食、农耕和运输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以阿胶为代表的健康产业的发展,驴皮的价格持续走高,同时驴肉及驴奶的营养价值也慢慢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可,养驴效益逐年提高,养驴业已成为我国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以来驴产业不受重视,没有皮、肉、奶专门化品种,驴相关经济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缺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6个不同类型的中国家驴品种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混池重测序,进而进行选择信号的分析,获得了与驴体尺发育、毛色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如下:(1)以6个地域分布不同、表型差异较大的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二代基因组重测序,包括无血缘关系的德州驴9头、和田青驴10头、关中驴10头、库伦驴10头、青海驴9头、以及新疆驴9头,测序深度为10 X,原始数据经处理后一共得到201 Gb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有效数据。然后再与驴的参考基因组(Equus asinus ASM130575v1)进行比对分析,共获得700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变异信息,每组平均400多万个。接下来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关中驴与和田青驴先聚在一起且它们与库伦驴遗传距离很近,其他叁个品种驴与关中驴、和田青驴、库伦驴距离都较远且它们之间也相距较远。这一结果与这6个家驴品种的驯化历史、表型特征以及之前的研究报道都相符;(2)对6个家驴品种基因组之间的变异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的滑动窗口大小为50 kb,滑动步长为10 kb,通过计算群体固定指数和杂合度等参数的方法进行了选择信号的分析研究,定位到了11个受选择区域,基因注释结果表明它们与毛色、体尺、运动和高原适应性相关。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为ASIP和KITLG,与体尺相关的基因为ACSL4、BCOR、CDKL5、LCOR、NCAPG和TBX3,与运动相关的基因为GABPA,与高原适应性相关的基因为GLDC和HBB;(3)同时我们也对每个品种特有的受选择基因上的候选的功能SNPs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叁个家驴品种在基因(GLDC,ASIP,CDKL5和ACSL4)保守区域存在品种特有的突变位点。青海驴(GLDC和CDKL5),德州驴(ASIP),新疆驴(ACSL4)的这些突变位点很可能和特定表型相关;目前,利用重测序数据对中国家驴品种的选择信号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利用6个家驴品种重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与品种表型相关的11个受选择基因组区域,其中4个受选择基因区域携带有品种特有的候选功能SNP位点。这些位点将为下一步开发驴分子选育标记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全喜,陈建兴,闵令江,乌日图那生,乌云[3](2012)在《中国家驴品种遗传多样性及母系起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中国家驴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些分子生物学基础,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家驴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308bp片段序列的变异进行检测来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发现了3种基因型,结合GenBank已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中国家驴品种中共存在15个突变位点,17个单倍型,通过计算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中国家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另外,还通过与两种非洲野驴的Cytb序列进行比对和网络聚类分析方法对所有家驴的样品进行了母系起源的研究,证明家驴起源于非洲的索马里驴和努比亚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关学敏,朱文进,苏咏梅[4](2011)在《中国家驴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2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家驴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中国7个家驴品种(临县驴、关中驴、新疆驴、广灵驴、淮北驴、德州驴、晋南驴)174个个体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生长激素(GH)基因第2内含子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第2内含子表现多态性,174个个体检测到3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为1.7%。单倍型多样度以临县驴、淮北驴较高,分别为0.678和0.542。广灵驴与关中驴的单倍型多样度(Haplotype diversi-ty,H)比较接近,分别为0.409和0.462。其次为德州驴和晋南驴,分别为0.355和0.304,新疆驴最低为0.077。对该片段的纯合型分别测序发现,B单倍型在第735位碱基G→C。A单倍型在869位碱基G→T。上述结果首次证实驴GH基因内含子2存在多态性。(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卢长吉,谢文美,苏锐,葛庆兰,陈宏[5](2008)在《中国家驴的非洲起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13个家驴品种367条序列(其中引用文献资料241条)的mtDNA D-loop区399bp进行分析,共检测到96种单倍型57个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767~0.967,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0.032,表明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态性丰富。与3个努比亚野驴、3个索马里野驴和6个亚洲野驴的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证明我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为非洲野驴中的索马里驴和努比亚驴,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母系祖先。(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8年03期)

葛庆兰,雷初朝,蒋永青,陈宏,张伟[6](2007)在《中国家驴mtDNA D-loop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12个家驴品种126个个体(包括引用26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399 bp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6种单倍型37个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466 7~0.977 8,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 2~0.028 5,表明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态性丰富。与3条努比亚野驴、3条索马里野驴和6条亚洲野驴的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首次证明我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为非洲野驴中的索马里驴和努比亚驴,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祖先。本文还讨论了我国家驴可能的迁徙路线。(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葛庆兰[7](2007)在《中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中国家驴的起源进化与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线粒体DNA(mtDNA) D-loop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12个家驴品种126个个体进行分析,这些家驴品种为泌阳驴、德州驴、关中驴、淮北灰驴、佳米驴、蒙古驴、凉州驴、庆阳驴、太行驴、西吉驴、新疆驴和云南驴。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家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所分析的12个家驴品种126条序列中,共发现36种单倍型,37个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在各品种中的分布分别为0.4667~0.9778和0.0012~0.0285,均以凉州驴最小,新疆驴最大,平均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055和0.0228。(2)中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为非洲起源,并分为两个支系即索马里野驴起源和努比亚野驴起源。我们引用了3条非洲索马里野驴的序列,3条非洲努比亚野驴的序列以及6条亚洲野驴的序列,共代表12种单倍型。将之与中国家驴的36种单倍型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有15种单倍型(代表76条序列)属于索马里驴支系,有21种单倍型(代表50条序列)属于努比亚驴支系;采用简约中介网络法对所有单倍型绘制了网络图,中国家驴同样分成相互独立的两个支系,均呈现星状发育模式,其中单倍型CD1和CD5分别位于索马里驴支系和努比亚驴支系的中心,从而进一步支持了NJ树的分析结果。中国家驴的序列和亚洲野驴的序列没有聚在一起,说明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母系祖先。(3)中国家驴各品种间群体结构不明显。在所研究的12个家驴品种中,除凉州驴只有索马里驴支系外,其他11个品种均有索马里驴和努比亚驴支系分布,AMOVA分析表明品种间方差组分仅占3.09%,其余均为品种内方差组分,这说明中国家驴各品种的母系起源与其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按家驴类型来分,大型驴、中型驴和小型驴在两个支系中均有分布,其中核心单倍型CD1、CD2、CD3和CD4均包含以上3个驴类型,这说明中国家驴各品种的母系起源与其体格大小也没有关系;家驴品种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净遗传距离Da和群体分化指数Fst均较低,同样说明各品种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可能存在较大的基因流。(4)中国家驴曾经历了群体扩张。应用Arlequin3.1软件对中国家驴两个支系的所有个体分别进行不配对分析,发现索马里支系和奴比亚支系的不配对分布曲线均呈单峰形,Fs值分别为-7.64和-13.12,P值均小于0.01,显着偏离中性,表明两个支系均曾经历了群体扩张,且努比亚支系经历了较大的群体扩张。(5)推测了中国家驴可能的传播路线。研究证明起源中心的群体与从起源中心分离出去的群体相比具有更高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性。据此我们推测中国家驴的发源地在新疆,可能的传播路线为:○1从新疆经由甘肃、宁夏、陕北延安到陕西的关中平原,然后,再向东传播到山西、河北、河南、安徽和山东等地,形成与当地地理和气候相适应的地方品种;○2同时还有一部分从新疆经由陕北延安、长城沿线、科尔沁草原进入东北平原形成草原生态类型的东北驴,到内蒙古草原形成蒙古驴;○3最后,中国的家驴由北方经由四川到达云南省。必须指出,我们的这个假设仅仅反映了一种趋势,要确切的证明中国家驴的传播路线,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要进一步探讨中国家驴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问题,还需要扩大样本量或从微卫星、Y染色体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提供更多的遗传学证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雷初朝,葛庆兰,蒋永青,陈宏,张伟[8](2006)在《中国家驴mtDNA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12个家驴品种126个个体(其中引用26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 399 bp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6种单倍型37个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4667-0.9778, 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2-0.0285,表明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态性丰富。与努比亚野驴、索马里野驴和亚洲野驴的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首次证明我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为非洲野驴中的索马里驴和努比亚驴,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祖先。(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中国家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驴(Equus asinus)作为家畜中的重要一员,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在饮食、农耕和运输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以阿胶为代表的健康产业的发展,驴皮的价格持续走高,同时驴肉及驴奶的营养价值也慢慢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可,养驴效益逐年提高,养驴业已成为我国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以来驴产业不受重视,没有皮、肉、奶专门化品种,驴相关经济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缺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6个不同类型的中国家驴品种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混池重测序,进而进行选择信号的分析,获得了与驴体尺发育、毛色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如下:(1)以6个地域分布不同、表型差异较大的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二代基因组重测序,包括无血缘关系的德州驴9头、和田青驴10头、关中驴10头、库伦驴10头、青海驴9头、以及新疆驴9头,测序深度为10 X,原始数据经处理后一共得到201 Gb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有效数据。然后再与驴的参考基因组(Equus asinus ASM130575v1)进行比对分析,共获得700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变异信息,每组平均400多万个。接下来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关中驴与和田青驴先聚在一起且它们与库伦驴遗传距离很近,其他叁个品种驴与关中驴、和田青驴、库伦驴距离都较远且它们之间也相距较远。这一结果与这6个家驴品种的驯化历史、表型特征以及之前的研究报道都相符;(2)对6个家驴品种基因组之间的变异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的滑动窗口大小为50 kb,滑动步长为10 kb,通过计算群体固定指数和杂合度等参数的方法进行了选择信号的分析研究,定位到了11个受选择区域,基因注释结果表明它们与毛色、体尺、运动和高原适应性相关。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为ASIP和KITLG,与体尺相关的基因为ACSL4、BCOR、CDKL5、LCOR、NCAPG和TBX3,与运动相关的基因为GABPA,与高原适应性相关的基因为GLDC和HBB;(3)同时我们也对每个品种特有的受选择基因上的候选的功能SNPs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叁个家驴品种在基因(GLDC,ASIP,CDKL5和ACSL4)保守区域存在品种特有的突变位点。青海驴(GLDC和CDKL5),德州驴(ASIP),新疆驴(ACSL4)的这些突变位点很可能和特定表型相关;目前,利用重测序数据对中国家驴品种的选择信号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利用6个家驴品种重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与品种表型相关的11个受选择基因组区域,其中4个受选择基因区域携带有品种特有的候选功能SNP位点。这些位点将为下一步开发驴分子选育标记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家驴论文参考文献

[1].苏咏梅,朱文进,周晓,张同玉,李祥龙.ASIP基因第3外显子34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家驴毛色表型相关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9

[2].樊英智.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五个中国家驴品种选择信号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王全喜,陈建兴,闵令江,乌日图那生,乌云.中国家驴品种遗传多样性及母系起源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关学敏,朱文进,苏咏梅.中国家驴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2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1

[5].卢长吉,谢文美,苏锐,葛庆兰,陈宏.中国家驴的非洲起源研究[J].遗传.2008

[6].葛庆兰,雷初朝,蒋永青,陈宏,张伟.中国家驴mtDNAD-loop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7

[7].葛庆兰.中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8].雷初朝,葛庆兰,蒋永青,陈宏,张伟.中国家驴mtDNA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C].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  

中国家驴论文-苏咏梅,朱文进,周晓,张同玉,李祥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