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素漂白快速筛选耐贮藏水稻品种

胡萝卜素漂白快速筛选耐贮藏水稻品种

一、胡萝卜素漂白法快速筛选耐储藏水稻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陆玉卓[1](2020)在《不同基因型水稻储藏品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文中认为储粮保质降耗,关系国计民生。我国60%左右的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年消费需求量约1.3亿吨。但是,目前水稻储存主要是原粮散装混杂收储,品质不一,储藏技术与粮食加工环节脱节严重,基于不同生态区、种类、品种等的精细化储藏工艺与技术严重缺乏。本论文首先收集了遗传背景不同的51个水稻(Oryza sativa.L)品种,分析了 185个位点的多态性,并应用基因型多态性信息聚类分析筛选出不同基因型模式的水稻品种7个,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储藏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为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分类储藏工艺开发奠定了基础。1.通过对7个耐储藏性不同的水稻代表品种组间、组内储藏前后品质变化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聚类可有效的对耐储藏性进行分组,组间耐储藏性差异较大,组内耐储藏性差异较小。其中,稻花香的耐储性在耐储藏组中最耐储,耐储藏组内亲缘性为99%的小站96和越光相比,小站96的耐储性更好;在所有试验品种中,与其它水稻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的C418耐储性最差。2.分别研究了 7种代表水稻品种的脂肪酸氧化关键酶LOX-3和Lipase活性、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挥发性气体等与脂肪酸氧化相关的指标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组内、组间比较分析,储藏180d后C418、小站96和越光的脂肪酸含量分别是30.03U/g、28.09U/g 和 23.94U/g;LOX-3 酶活分别是 1.77U/g、1.52U/g 和 1.69U/g;Lipase酶活分别是1.68U/g、1.50U/g和1.57U/g。整个储藏期内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大量减少,亚麻酸含量明显增加。从脂肪酸氧化角度,小站96和越光组为耐储藏组,而拥有籼稻血缘的C418组相对不耐储,这可能由于粳稻耐储藏性优于粳型恢复系稻或某个区段杂合使耐储藏性降低。3.淀粉相关的直链淀粉含量、DSC和RVA等的动态变化规律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水稻的热焓值在储藏过程中含量都在逐渐增加,C418储藏180d后的热焓值最高为4.95KJ/g。回生值在储藏过程中逐渐增加,C418在储藏结束时回生值最大,其值越大热粘度稳定性越差。由水稻的热特性和糊化特性可以看出粳稻要比拥有籼稻亲缘的粳稻更耐储。

明坤[2](2018)在《大豆品种间脂氧酶活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文中提出大豆脂肪氧化酶,属于氧化还原酶,统称脂氧酶(LOX)。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通常情况下是可以溶解的。大豆脂肪氧化酶是一种含有非血红素铁的蛋白,酶蛋白由单肽链组成,是一种单一的多肽链蛋白质,其在成熟的大豆种子中含量很高,大约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1%-2%。脂肪氧化酶产生风味和香味成分是很多食品所需要的,开发大豆脂肪氧化酶,可以提高大豆深加工的附加值,实现大豆的综合加工利用,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测定了70份大豆品种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对其进行资源评价;二是从不同年份分析大豆脂氧酶的差异性;三是脂氧酶活性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直接为企业应用。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方差分析供试的70份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品种间三种同工酶的活性都达到了显着水平。可以看出,大豆籽粒中Lox1的酶活力最高,其次是Lox3,而Lox2酶活力相对最低。(2)大豆脂氧酶的不同年度间1个环境中的差异不大,2016年总酶活平均值19.3868×103U/ml,2017年总酶活平均值20.4257×103 U/ml,是2016年的1.05倍,年份之间差异不显着。(3)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生育期与脂氧酶活性有一定的关联。高脂氧酶活性材料,生育期范围在95-99天。中脂氧酶活性材料,生育期范围在100-105天。低脂氧酶活性材料,生育期范围在115-120天。(4)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脂氧酶与株高、单株粒数为正相关。

许惠滨,江敏榕,连玲,朱永生,蒋家焕,谢鸿光,谢华安,张建福[3](2017)在《稻谷耐储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目前有关稻谷耐储性的评价指标、老化机理及耐储性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阐明与稻谷耐储性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机制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李会容,赵昶灵,杨焕文,邓建华,毛自朝[4](2011)在《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系统归纳了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常规检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基于检测脂氧合酶催化反应产生氢过氧化物的速度,包括胡萝卜素脱色法、Fe(CNS)3显色法、标准分光光度法、2-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碘化钾-淀粉法、二甲苯酚橙法;另一类基于检测反应中底物摄取氧的速度,包括量压法、氧电极法、亚甲基蓝染色法。此外还有酶联免疫法、超弱发光发射光谱法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其中,标准分光光度法和氧电极法为脂氧合酶活性检测的标准方法。本文可为特定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活性的高效、准确测定提供参考。

王慧[5](2011)在《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LOX活性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用68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戊聚糖含量,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测定皖麦48等10个小麦品种(系)的LOX活性等13个品质性状,分析了小麦籽粒LOX活性与若干品质性状的关系;选取安徽省淮南片小麦区试5个生态点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探讨了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对小麦LOX活性的影响;测定了2个年份不同来源的106份小麦品种(系)的LOX活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鲁麦22/扬麦9号”杂交组合F2群体籽粒中LOX活性的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68个小麦品种(系)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4个性状的平均值分别为10.35nkat·g-1、4.49%、0.90%和3.59%,变幅分别为4.50nkat·g-1~19.40nkat·g-1、2.93%~5.95%、0.49%~1.35%和1.92%~5.01%。LOX活性与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但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采用欧式最长距离法对参试的68个小麦品种籽粒的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四类。2、10个小麦品种(系)随机区组试验的LOX活性、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籽粒硬度、直链淀粉和RVA参数等13个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除糊化温度之外,其余12个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均达到极显着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麦粉LOX活性与面粉LOX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低谷粘度呈显着负相关;面粉LOX活性与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着负相关,与高峰粘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小麦品种(系)籽粒的LOX活性高对全麦粉和面粉的若干主要品质性状存负面的影响;就针对籽粒LOX活性的品质改良而言,认为在育种中应尽量筛选那些LOX活性较低的材料;讨论了脂肪氧化酶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利用等问题。3、分析了安徽省淮南片小麦区试5个生态点的10个小麦品种(系)的全麦粉LOX活性,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对小麦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OX活性的基因型和环境差异均达到极显着,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4、106个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2007-2008和2008-2009两个年度LOX活性的平均值分别为8.53nkat·g-1、9.95nkat·g-1。两个年度测定的供试小麦品种(系)间的LOX活性均达到极显着差异,变异系数均大于30.00%,年份间LOX活性相关极显着,r=0.841,表明两个年度的品种(系)间差异顺序基本一致,LOX活性主要受遗传控制;采用欧式最长距离法可将供试的106份材料的LOX活性聚为五类。5、小麦杂交组合“鲁麦22/扬麦9号”284个F2植株的籽粒中LOX活性平均值为9.49nkat·g-1,变幅为2.12nkat·g-1~23.85nkat·g-1;LOX活性高于高亲值的植株有24株,占总株数的8.45%;低于低亲值的植株有38株,占总株数的13.38%;LOX活性在2.00nkat·g-1~3.99nkat·g-1之间的14株,占总株数的4.93%;在4.00nkat·g-1~19.99nkat·g-1之间的有258株,占总株数的91.84%;在20.00nkat·g-1~23.99nkat·g-1之间的有12株,占总株数的4.23%。该组合F2群体LOX活性呈正向偏态分布。

郑文寅,王慧,崔文礼,张文明,姚大年[6](2011)在《104个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活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小麦籽粒中的脂肪氧化酶(LOX)活性的变异规律及分布特点,为从遗传育种角度改善小麦籽粒的耐储藏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10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LOX活性。【结果】2年测定的供试小麦品种(系)间的LOX活性均达到极显着差异,变异系数均大于30%,年份间LOX活性相关极显着(r=0.605),表明2个年度的品种(系)间差异顺序基本一致,认为LOX活性主要受遗传控制。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将供试的104份材料的LOX活性聚为5类。【结论】供试小麦品种(系)间LOX活性差异显着;在供试的104个小麦品种(系)中,筛选到6份低LOX活性的品种资源,且多为中-强筋白皮小麦。

王记林,余丽琴,黎毛毛,熊玉珍,饶淑芳[7](2010)在《稻谷耐储藏性的研究概况》文中提出综述了水稻耐储藏特性研究评价体系、机理及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耐储藏性研究提供参考。

农杰环[8](2009)在《杂交水稻耐储藏恢复系种质资源的建立、利用及相关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该研究选用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罗崇善老师惠赠的1124个材料为试验材料,该1124个材料为从1986年7月在同一条件下储藏的恢复系材料,各材料为6000-20000颗籽粒。通过对其生活力的考察,结合罗崇善老师惠赠的品种数据库中各农艺性状的表现及本研究对部分材料S1代的激素含量及同功酶活力的测定,获得各农艺、产量及生理性状种子储后生活力即耐储藏性的关系,并因此建立耐储藏杂交水稻恢复系种质资源并利用,各性状与杂交水稻恢复系耐储藏性的关系如下:(1)品种的品种产地、花粉量、稻类、谷粒形状、垩白度、稻季类、米质和播种至始穗期时间跨度九个性状与杂交稻恢复系耐储藏性呈极显着相关。穗总粒数、叶鞘色、千粒重、恢复力、颖壳色、对白叶枯病的接种抗性、穗长、分蘖力、花药大小、对稻瘟病的接种抗性、茎集散性、结实率、米饭粘糯性、颖尖色和糙米透明度与杂交稻恢复系耐储藏性不相关。(2)杂交水稻恢复系耐储藏性与种子过氧化物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无关;与种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有关。(3)杂交水稻恢复系耐储藏性与种子吲哚乙酸(IAA)类激素、赤霉素(GA)类激素含量无关。(4)研究通过其中多个耐储藏恢复系材料与当前制种所用的多个不育系的两两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了与对照丰优299在单穗粒重上无显着差异的88s/446、金23A/983、金23A/987、金23A/889、P98A/987、082A/987等育种新组合,由于这些组合的父本在耐储藏性上表现良好,母本是优良的母本,通过对组合进行改良可望得到高产耐储藏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农杰环,周在为,李新奇[9](2008)在《依据相关性状进行耐储藏专用型杂交水稻育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育耐储藏杂交稻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筛选耐储藏专用型杂交稻育种材料,相关的性状和因素有LOX活力、品种类型、胚乳显微结构、种皮颜色、粒形、内源激素产量及微量元素的吸收力、含水量、环境温湿度、O2/CO2和收获的时间等。对应的筛选方法可采用直接选择法、淘汰法和综合筛选法。多基因聚合育种能够成为高产、多抗、优质耐储藏专用型杂交稻选育的有效途径。

沈文飚[10](2008)在《与耐贮性相关的水稻脂氧合酶同工酶分析、OsLOX3的基因克隆以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的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而粮食贮备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已经知道,稻谷在一般贮藏条件下第二年就会产生陈化变质现象,随着贮藏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提高,陈化过程也会迅速加快。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为陈化问题损失的包括作为食用和种子的稻谷占总产量的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稻谷贮藏期间脂质的降解是导致其品质下降并产生令人不快气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EC1.13.11.12)是脂质降解的关键酶。因此从理论上讲,粮食作物LOX的缺失可以明显的阻止脂质过氧化作用,减缓贮藏粮食氧化变质的速度,保持清新气味,提高耐贮性,上述推测已经在水稻LOX的主要同工酶LOX-3的缺失体与耐贮性关系的研究中得到了初步证实,但是有关LOX-3缺失体的简单筛选方法、水稻种子LOX同工酶分析、LOX-3的基因克隆以及与缺失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先根据水稻种胚脂氧合酶-3共氧化的次生反应特性及其催化产物的氧化特性,分别建立了筛选水稻种胚LOX-3缺失体的胡萝卜素漂白比色法和I2-KI,与常用的LOX-3单克隆抗体筛选技术相比,这两种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单且成本低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耐储藏水稻的分子育种研究。采用生物化学的手段发现,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LOX同工酶多态性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存在有分子量明显小于68 kDa的LOX同工酶。根据不同的分离方法,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LOX同工酶至少是4-9条。与具有LOX-3活性的越光相比,采用梯度PAGE(5-20%)分析发现,LOX-3缺少品种Daw Dam的LOX缺少谱带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三类,而且至少有4条谱带缺失;采用IEF(pH3.5-10)分析发现,DawDam种子成熟过程中明显缺少pI为4.56的LOX同工酶(Ⅱ);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也发现,LOX-3缺少品种Daw Dam的LOX缺少谱带分别属于两大类。由于LOX-3缺少品种Daw Dam的LOX-3缺少并不是一个同工酶,而是缺少等电点较小的一类LOX,因此建议把种子发育过程中的LOX同工酶划分为LOX-Ⅰ类、LOX-Ⅱ类和LOX-Ⅲ类。进一步的免疫电镜观察发现,越光和Daw Dam的种子发育进程中,LOX蛋白并不出现在油体上,而是分布在蛋白贮藏囊泡(protein storage vacuole,PSV)的四周,因此与底物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但是在贮藏过程中,稻谷通常会自身发生细胞结构损伤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前者包括脂质体的溶合、细胞膜完整性下降、透性增加和细胞溶质功能的丧失。因此,也会导致LOX与底物的靠近,启动LOX参与的脂质过氧化,催化生成的脂氢过氧化物再被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s,HPLs)和脂氢过氧化物异构酶(hydroperoxide isomerases,HPIs)降解或自动氧化为具有挥发性的己醛、戊醛和戊醇等羰基类低分子化合物,从而产生与稻米陈化变质有关的陈米霉味。此外,也不排除LOX作为储藏蛋白或合成传递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信息信号分子的可能性。进一步克隆并报道一个新的水稻种子脂氧合酶的编码基因OsLOX3,该基因位于水稻第三染色体,并与OsLOX1/2呈基因簇排列。与OsLOX1/2相比,OsLOX3表达产物的等电点是最小的,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本实验室耐贮性的QTL定位结果也是一致的。与OsLOX3相比,发现MiniOsLOX3在第四外元处存在有点突变,因此发生提前终止的现象,其原核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为28 kDa,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酶活性。最后,对位于水稻第三染色体的脂氧合酶基因簇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三维结构、结构域分布、进化树分析和表达谱等,并推测水稻种子LOX基因可能存在有可变剪接的可能性。

二、胡萝卜素漂白法快速筛选耐储藏水稻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萝卜素漂白法快速筛选耐储藏水稻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基因型水稻储藏品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稻的概述
    1.2 国内外水稻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常温储藏
        1.2.2 低温储藏
        1.2.3 气调储藏
        1.2.4 化学熏蒸储藏
        1.2.5 臭氧储藏
        1.2.6 紫外辐射储藏
        1.2.7 生物技术储藏
    1.3 水稻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1.3.1 水稻品质变化机制
        1.3.2 陈化
        1.3.3 黄变
        1.3.4 霉变
    1.4 基因型对水稻储藏的影响
        1.4.1 水稻耐储性的籼粳分化
        1.4.2 LOX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1.5 市场需求分析与产业化前景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1 供试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所用水稻粉的制备
        2.3.2 水分含量的测定
        2.3.3 香气的测定
        2.3.4 Lipase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2.3.5 LOX-3的测定
        2.3.6 总的脂肪酸含量测定
        2.3.7 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2.3.8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2.3.9 RVA快速粘度仪对水稻糊化特性的测定
        2.3.10 DSC对水稻热力学的测定
        2.3.11 SEM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基因型水稻聚类分析及储藏代表品种筛选
        3.1.1 基于185个位点多态性的代表水稻品种聚类分析
        3.1.2 代表水稻品种的品质特性与特征
        3.1.3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3.2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脂肪相关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3.2.1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
        3.2.2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游离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变化规律
        3.2.3 代表水稻储藏期香气的种类及含量变化比较分析
        3.2.4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LOX-3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3.2.5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Lipase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3.2.6 小结
    3.3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淀粉相关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3.3.1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淀粉颗粒形貌特征的变化规律
        3.3.2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
        3.3.3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DSC热分析变化规律
        3.3.4 不同储藏基因模式水稻储藏期水稻淀粉糊化特性变化规律
        3.3.5 小结
    3.4 水稻基因型与储藏品质动态变化模式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附录

(2)大豆品种间脂氧酶活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大豆脂肪氧化酶简介
    1.2 大豆脂肪氧化酶结构及酶学特性
    1.3 大豆脂氧酶生理作用
        1.3.1 大豆脂肪氧化酶在其生长发育中作用
        1.3.2 大豆脂肪氧化酶促进种子劣变
        1.3.3 受伤及其他逆境
        1.3.4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对农艺性状影响
        1.3.5 Lox与衰老的关系
    1.4 大豆脂氧酶的漂白作用
    1.5 大豆脂肪氧化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6 大豆脂肪氧化酶分析鉴定技术
        1.6.1 氧电极与分光光度法
    1.7 课题的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大豆脂氧酶活性测定实验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及实验用品
        2.1.3 药品试剂
    2.2 酶活测定实验方法
        2.2.1 缓冲液的制备
        2.2.2 底物的配置
        2.2.3 大豆提取液的配置
        2.2.4 脂肪氧化酶同工酶测定
        2.2.5 酶活计算方法
    2.3 农艺性状调查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豆脂氧酶活性分析
        3.1.1 不同大豆品种间脂氧酶活性方差分析
        3.1.2 年份间大豆脂氧酶活性差异分析
    3.2 大豆脂氧酶活性频率分析
    3.3 基于3种脂氧酶活性的大豆品种聚类分析
    3.4 大豆脂肪氧化酶相关分析
    3.5 大豆脂氧酶活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5.1 大豆脂氧酶活性与株高的相关性分析
        3.5.2 大豆脂氧酶活性与单株荚数的相关性分析
        3.5.3 大豆脂氧酶活性与单株粒数的相关性分析
        3.5.4 大豆脂氧酶活性与百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3.5.5 大豆脂氧酶活性与生育期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品种间脂氧酶活性差异分析
    4.2 脂氧酶活性在遗传育种的应用
    4.3 聚类分析的预测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稻谷耐储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稻谷耐储性评价指标与方法
2 稻谷老化机理
3 稻谷耐储性相关基因
4 讨论与展望

(4)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以LOX催化反应中氢过氧化物生成速度为测定参数的方法
    1.1 胡萝卜素脱色法
    1.2 Fe(CNS)3显色法
    1.3 标准分光光度法
    1.4 2-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
    1.5 碘化钾-淀粉法
    1.6 二甲苯酚橙法
2 以LOX催化反应中底物摄取氧的速度为测定参数的方法
    2.1 量压法
    2.2 氧电极法
    2.3 亚甲基蓝染色法
3 LOX活性检测的其他方法
    3.1 酶联免疫法
    3.2 超弱发光发射光谱法
    3.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 展望

(5)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LOX活性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脂肪氧化酶概述
        1.1.1 脂肪氧化酶的概念
        1.1.2 脂肪氧化酶的分类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分布
        1.1.3 脂肪氧化酶的影响因素
        1.1.4 脂肪氧化酶的测定方法
    1.2 小麦脂肪氧化酶的基因组学研究
    1.3 小麦脂肪氧化酶的遗传变异
    1.4 脂肪氧化酶活性与小麦农艺性状的关系
        1.4.1 脂肪氧化酶活性与小麦抗性的关系
        1.4.2 脂肪氧化酶活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1.5 脂肪氧化酶活性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
        1.5.1 脂肪氧化酶与面粉白度的关系
        1.5.2 脂肪氧化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1.5.3 脂肪氧化酶与面筋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关系
    1.6 脂肪氧化酶活性与小麦储藏特性的关系
    1.7 脂肪氧化酶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供试材料
        3.1.1 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戊聚糖关系试验
        3.1.2 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若干品质性状试验
        3.1.3 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一年多点试验
        3.1.4 不同来源地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差异试验
        3.1.5 小麦杂交组合LOX活性在F 2植株籽粒中分布情况试验
    3.2 实验方法
        3.2.1 全麦粉和面粉制备
        3.2.2 LOX 活性测定
        3.2.3 戊聚糖含量测定
        3.2.4 其它品质性状测定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和分析
    4.1 不同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戊聚糖含量关系的研究
        4.1.1 不同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戊聚糖含量的分析
        4.1.2 68 份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及戊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4.1.3 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戊聚糖含量的相关关系
        4.1.4 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戊聚糖含量的聚类分析
    4.2 10 个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若干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4.2.1 10 个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等若干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
        4.2.2 10 个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等若干品质性状的多重比较
        4.2.3 10 个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及若干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4.3 基因型与环境对 10 个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影响
        4.3.1 方差分析
        4.3.2 品种间 LOX 活性的多重比较
        4.3.3 环境间 LOX 活性多重比较
    4.4 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分布分析
        4.4.1 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分布
        4.4.2 106 个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聚类分析
        4.4.3 不同地区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平均值的差异
    4.5 “鲁麦 22/扬麦 9 号”杂交组合 F_2 植株籽粒中 LOX 活性分析
        4.5.1 亲本鲁麦 22 和扬麦 9 号的 LOX 活性
        4.5.2 F_2植株籽粒中LOX活性的分布
5 讨论
    5.1 关于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与若干品质性状
    5.2 关于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影响
    5.3 关于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LOX 活性的分布
    5.4 关于杂交组合F_2植株籽粒中LOX活性的分布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104个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
        1.2.2 脂肪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小麦品种 (系) 间LOX活性的分布
    2.2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LOX活性的差异
    2.3 104个小麦品种 (系) LOX活性聚类分析
    2.4 低LOX活性小麦品种资源的筛选及部分性状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7)稻谷耐储藏性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耐储藏研究的评价体系
2 水稻耐储藏性机理的研究
3 水稻耐储藏性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
4 耐储藏性水稻资源的发掘及应用
5 结束语

(8)杂交水稻耐储藏恢复系种质资源的建立、利用及相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概述
    1.1 杂交水稻耐储藏相关性状
        1.1.1 脂肪氧合酶活力
        1.1.2 品种类型
        1.1.3 胚乳显微结构
        1.1.4 种皮颜色、粒形
        1.1.5 内源激素及微量元素含量
        1.1.6 种子含水量、环境温湿度
        1.1.7 O_2/CO_2
        1.1.8 收获时间
    1.2 耐储藏专用型杂交水稻育种材料的取得
        1.2.1 直接选择法
        1.2.2 淘汰法
        1.2.3 综合筛选法
    1.3 耐储藏专用型杂交水稻育种探讨
        1.3.1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与耐储藏性关系
        1.3.2 利用"多基因聚合法"进行耐储藏专用型杂交水稻育种
        1.3.3 耐储藏专用型杂交水稻育种的展望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来源
    2.2 实验仪器、试剂与药品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与药品
    2.3 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
        2.3.1 实验原理
        2.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种质资源的建立
        3.1.1 种质资源的汇总
        3.1.2 种质资源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3.2 耐储藏性与各性状的关系
        3.2.1 单因素2水平处理2次重复发芽试验结果分析
        3.2.2 耐储藏性与各性状的关系分析
    3.3 储后种子生活力与生理因素的关系
        3.3.1 储后种子生活力与其同功酶活力的关系
        3.3.2 储后种子生活力与新鲜种子激素含量的关系
    3.4 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四章 讨论
    4.1 耐储藏性与各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的讨论
    4.2 资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的讨论
    4.3 同功酶总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及其结果的讨论
    4.4 各类激素含量的测定及其结果的讨论
    4.5 进行耐储藏高产杂交水稻育种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附表
附录B 附图

(9)依据相关性状进行耐储藏专用型杂交水稻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1 耐储藏相关性状
    1.1 脂肪氧合酶活力
    1.2 品种类型
    1.3 胚乳显微结构
    1.4 种皮颜色、粒形
    1.5 内源激素及微量元素
    1.6 种子含水量、环境温湿度
    1.7 02/CO2
    1.8 收获时间
2 耐储藏育种材料的获得
    2.1 直接选择法
    2.2 淘汰法
    2.3 综合筛选法
3 耐储藏专用型杂交稻育种探讨
    3.1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与耐储藏性关系
    3.2 多基因聚合法
    3.3 耐储藏杂交水稻育种的展望

(10)与耐贮性相关的水稻脂氧合酶同工酶分析、OsLOX3的基因克隆以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的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词汇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水稻种胚脂氧合酶-3和耐贮性的关系
        1、水稻种胚LOX-3的生化特性
        1.1 酶学特性
        1.2 催化机理
        1.3 与叶片LOX同工酶的差异
        2、水稻种胚LOX-3与贮藏的关系
        2.1 稻谷脂质的氧化分解是影响耐贮性的最重要因素
        2.2 稻谷种胚LOX-3的缺失与耐贮性的关系
        3、稻谷种胚LOX-3缺失体的筛选及其遗传规律
        4、展望
        4.1 进一步研究水稻种胚LOX-3缺失对耐贮性的影响
        4.2 阐明LOX-3缺失的分子机理
        4.3 耐贮藏水稻新品种的选育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水稻种胚脂氧合酶-3缺失体的筛选方法
    第一节 I_2-KI比色法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 保温时间、缓冲液pH和浓度与△A_(410)的关系
        2.2 水稻种胚LOX-3活性与△A_(410)的关系
        2.3 I_2-KI比色法筛选水稻种胚LOX-3缺失体条件的探讨
    第二节 胡萝卜素漂白法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种胚LOX-3具有共氧化的次生反应特性
        2.2 快速筛选LOX-3缺失体的胡萝卜素漂白法
        3、讨论
第三章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脂氧合酶同工酶活性、蛋白以及亚细胞分布的变化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LOX活性的变化
        2.2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LOX同工酶的变化
        2.3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LOX蛋白的变化
        2.4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LOX蛋白的免疫电子显微镜亚细胞定位
    3、讨论
        3.1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LOX同工酶多态性
        3.2 LOX-3的正常品种越光和LOX-3活性缺少的品种Daw Dam种子发育过程中的LOX同工酶差异
        3.3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LOX蛋白并非定位在油体
        3.4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LOX的可能生理作用
第四章 从水稻种胚中提取RNA的CTAB-LiCl法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水稻种子脂氧合酶基因OsLOX 3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规律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 水稻OsLOX3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2 OsLOX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2.3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OsLOX3基因的转录本变化
第六章 水稻种子脂氧合酶OsLOX 3第四外元突变对其表达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编码框的PCR扩增
        2.2 目的基因编码框的克隆与重组子的鉴定
        2.3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重组子的鉴定
        2.4 重组蛋白的SDS-PAGE分析
        2.5 表达载体融合蛋白的酶活性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
    3、讨论
第七章 水稻第三染色体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的结构分析与表达差异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 水稻染色体上可能的LOX基因分布
        2.2 水稻第三染色体BAC克隆(OSJNBb0024B16)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的结构分析
        2.3 水稻第三染色体BAC克隆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推测的三个编码产物特征
        2.4 水稻第三染色体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编码产物的结构域分析
        2.5 水稻第三染色体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编码产物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
        2.6 水稻第三染色体BAC克隆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和同源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2.7 OsLOX1/2/3的EST分析
        2.8 OsLOX可变剪切预测
        2.9 OsLOX表达产物的可能功能
全文结论
创新之处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与附表
在读期间获得的专利、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胡萝卜素漂白法快速筛选耐储藏水稻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基因型水稻储藏品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 陆玉卓.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2]大豆品种间脂氧酶活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D]. 明坤.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3]稻谷耐储性研究进展[J]. 许惠滨,江敏榕,连玲,朱永生,蒋家焕,谢鸿光,谢华安,张建福. 福建农业科技, 2017(11)
  • [4]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李会容,赵昶灵,杨焕文,邓建华,毛自朝.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5)
  • [5]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LOX活性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分析[D]. 王慧. 安徽农业大学, 2011(06)
  • [6]104个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活性[J]. 郑文寅,王慧,崔文礼,张文明,姚大年.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9)
  • [7]稻谷耐储藏性的研究概况[J]. 王记林,余丽琴,黎毛毛,熊玉珍,饶淑芳.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6)
  • [8]杂交水稻耐储藏恢复系种质资源的建立、利用及相关机理研究[D]. 农杰环. 中南大学, 2009(S2)
  • [9]依据相关性状进行耐储藏专用型杂交水稻育种[J]. 农杰环,周在为,李新奇. 作物研究, 2008(S1)
  • [10]与耐贮性相关的水稻脂氧合酶同工酶分析、OsLOX3的基因克隆以及一个脂氧合酶基因簇的结构研究[D]. 沈文飚.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胡萝卜素漂白快速筛选耐贮藏水稻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