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思考

走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思考

论文摘要

从8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的20多年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20多年,随之发生的经济、社会领域的变化,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建筑,这门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同时影响人类的学科,也迎来了它全新的、蓬勃的、开放的时代。一座座老城旧貌换新颜,一栋栋新建筑在崛起。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创作数量巨大,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百花齐放,更具深度也更为全面,使得建筑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在20多年的发展中,在总的不断取得成就的上升过程中,建筑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一方面是由于建筑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缘于一度存在过的一些非学术因素对创作的干扰。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类己经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引发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破坏和城市系统的调整与布局、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一切变化给建筑领域带来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现象、新问题,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严峻的问题和矛盾,使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对中国建筑重新认识和定位。对这些问题的探寻与思考也具有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从建筑创作的大的背景环境入手研究建筑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这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建筑技术、建筑作品、建筑理论、建筑师和创作环境的分析、比较、举证,运用分析、比较、调查的方法归纳法整理归纳大量的文献资料,揭示中国当代建筑在不同创作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特征,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同时,针对我国当代建筑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沦,并提出一定的思路和对策,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论文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研究框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走向新建筑
  • 2.1 建筑现代性的复活
  • 2.1.1 历史反思、思想解放运动带来的新气象——观念变革
  • 2.1.2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同时进入
  • 2.1.3 西方建筑技术、观念、材料的影响
  • 2.1.4 城市的疯狂增长、地产业的巨大投入
  • 2.1.5 体制方面的改革——走向市场、建筑事务所
  • 2.2 走向现代性的三个阶段:思潮与实践
  • 2.2.1 1979——1989 反思与重建:从意识形态到文化主题
  • 2.2.2 1990——1999 多元与创新
  • 2.2.3 2000——至今新世纪建筑趋向
  • 2.2.4 新技术革命
  • 2.3 四代建筑师的汇合与创造
  • 2.3.1 建筑师的分代
  • 2.3.2 四代建筑师的不同特点及代表人物
  • 第三章 新传统主义的勃兴
  • 3.1 民族形式继承与新传统主义
  • 3.2 新传统主义风格
  • 3.3 小结
  • 第四章 古典主义的现代表达
  • 4.1 古典主义:现代建筑的思想资源
  • 4.2 古典主义的隐喻性表现
  • 4.3 小结
  • 第五章 新地域主义
  • 5.1 地域主义的历史文脉
  • 5.2 地域主义特色的追求:从外在到内在
  • 5.3 小结
  • 第六章 现代性风格探索:多元移植与本土创新
  • 6.1 新现代主义
  • 6.2 后现代主义
  • 6.3 解构倾向
  • 6.4 高技派
  • 6.5 光技派
  • 6.6 本土创新与个人实验建筑
  • 6.7 小结
  • 第七章 新国际主义潮流
  • 7.1 建筑中的国际主义潮流
  • 7.2 外国建筑师在华作品:个人经验表达与地域文化再现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图表目录
  • 附录2: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名录
  • 附录3:建筑师部分采访录
  • 建筑师采访之一——张锦秋
  • 建筑师采访之二——马岩松
  • 建筑师采访之三——吴钢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记录中国建筑灵魂 启迪行业革新——《中国当代建筑实录》编辑手记[J]. 全国新书目 2020(07)
    • [2].从大师作品看中国当代建筑传统性的实践——以宁波博物馆为例[J]. 门窗 2017(01)
    • [3].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的思考[J]. 时代建筑 2018(02)
    • [4].极少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方法探析[J]. 中外建筑 2019(11)
    • [5].中国当代建筑经济及建筑企业发展的趋势[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18)
    • [6].大/小[J]. 建筑学报 2012(12)
    • [7].共生·传承·再创造——浅谈中国当代建筑[J]. 美与时代(上) 2011(12)
    • [8].观察中国当代建筑国际影响力的五条线索[J]. 时代建筑 2018(02)
    • [9].60后建筑共同体与中国当代建筑范式重建[J]. 时代建筑 2013(01)
    • [10].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图景(1980年至今)[J]. 时代建筑 2014(06)
    • [11].建筑的东方:“向东方——中国当代建筑景观展”在罗马[J]. 东方艺术 2011(17)
    • [12].历史维度下高技派的积淀对中国当代建筑发展趋势的冲击[J]. 工业设计 2016(10)
    • [13].中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的粗野主义倾向[J]. 艺苑 2015(04)
    • [14].大/小(转载)[J]. 世界建筑 2014(08)
    • [15].浅谈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6)
    • [16].消费主义文化视野下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Z1)
    • [17].中国当代建筑的现代性思考[J]. 建筑与文化 2012(03)
    • [18].“自主性与社会性”——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当代建筑传媒发展趋向探究[J]. 住区 2017(05)
    • [19].传统区域性文化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思考——绿地西安沣东独角兽公园[J]. 建筑与文化 2020(05)
    • [20].城市——混沌·秩序——2009中国当代建筑创作论坛[J]. 新建筑 2009(04)
    • [21].《中国当代建筑大系》叩响海外图书市场[J]. 出版参考 2016(03)
    • [22].漫谈中国当代建筑装饰的创新[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 [23].扬中国人居之美,系民生发展之道——2016第七届筑巢奖金奖作品选萃[J]. 装饰 2017(09)
    • [24].冯纪忠——中国当代建筑“入境式设计”“与古为新”的楷模[J]. 建筑 2020(10)
    • [25].同济之窗[J]. 时代建筑 2016(06)
    • [26].论中国当代建筑色彩发展趋势[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6)
    • [27].“器”与“艺”的博弈——中国当代建筑问题的文化解读[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8].人文的英雄主义[J]. 世界建筑 2016(10)
    • [29].中国当代建筑的传统美学表达——以贝聿铭建筑设计为例[J]. 城市建筑 2020(02)
    • [30].政治景观与消费文化的盛宴——对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的反思[J]. 新建筑 2013(05)

    标签:;  ;  ;  ;  

    走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