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亲和膜分离技术兼具亲和色谱与膜分离技术两者的优点,具有特异性高、分离速度快、操作压降低、处理量大等优点,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实用价值。亲和容量小和吸附速率低是亲和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提高膜上配基含量来提高亲和容量和吸附速率。然而较高的配基含量未必可获得较高的亲和容量和吸附速率。本文首次将导电聚合物应用于亲和膜分离领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亲和膜一导电亲和膜,并提出了一种新型亲和分离方式—电促进亲和吸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导电亲和膜的制备及表征采用化学氧化的方法并借助模板法的操作方式将导电高分子聚吡咯(PPy)沉积到聚碳酸酯膜(PC膜)上:以三磷酸腺苷(ATP)同时作为掺杂剂和亲和配基,利用PPy的掺杂特性,将ATP在PPy聚合沉积的过程中通过掺杂方式固载到膜上,获得了具有理想形貌并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膜的导电性为1.29×10-4S/cm,配基含量为20.39 mg/g膜。2.导电亲和膜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以血红蛋白(Hb)作为目标蛋白,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测试蛋白,利用恒电位仪将导电亲和膜作为工作电极,以恒电流法对膜施加电刺激,考察了吸附时间、电流值、离子强度、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分析了亲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电刺激可显著增强亲和吸附的容量和速率,并且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增大;(2)在较低的离子强度、较高的Hb初始浓度以及中性的Hb溶液(pH6.8)条件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吸附容量;(3)所制奋的导电亲和膜对Hb展现出良好的吸附特异性;(4) Hb在导电亲和膜上的吸附机理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3.导电亲和膜的洗脱和再生选用三种不同的洗脱溶液分别对膜进行洗脱,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膜进行再生—配基的脱掺杂与重新掺杂。结果表明:膜上吸附的Hb可以用Bis-Tris(pH7.0)缓冲液全部洗脱回收;膜上ATP的脱掺杂率为70%,重新掺杂率为118%。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亲和膜技术研究进展
  • 1.1.1 生物分子纯化与分离
  • 1.1.2 亲和膜分离过程
  • 1.1.3 亲和膜作用的原理及特点
  • 1.1.4 亲和膜的制备
  • 1.1.5 亲和膜分离理论基础
  • 1.1.6 亲和膜技术应用及展望
  • 1.2 导电高分子聚吡咯
  • 1.2.1 PPy的掺杂/脱掺杂特性
  • 1.2.2 PPy的电化学性质
  • 1.3 本文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的制备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及仪器
  • 2.2.2 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的制备
  • 2.2.3 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的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导电亲和膜制备条件的优化
  • 2.3.2 导电亲和膜上ATP含量
  • 2.3.3 导电亲和膜的导电性
  • 2.3.4 膜的表面接触角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的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2.2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方法
  • 3.2.3 电刺激吸附实验
  • 3.2.4 空白膜吸附实验
  • 3.2.5 导电亲和膜的选择性
  • 3.2.6 蛋白的洗脱
  • 3.2.7 膜的重建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导电亲和膜的吸附性能
  • 3.3.2 吸附特异性
  • 3.3.3 蛋白的洗脱
  • 3.3.4 膜的重建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电促进亲和吸附机理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吸附作用
  • 4.3 吸附平衡式
  • 4.4 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吸附Hb的理论基础
  • 4.5 亲和吸附机理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硕士期间发表专利及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尼龙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对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 2008(01)
    • [2].尼龙亲和膜的制备条件优化及其表征[J]. 膜科学与技术 2011(02)
    • [3].木瓜蛋白酶在染料Cibacron Blue F3GA纤维素亲和膜上的吸附研究[J]. 化学工程 2009(07)
    • [4].纤维素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特性[J]. 化学工程 2009(12)
    • [5].聚酰胺亲和膜包对透析液中内毒素去除的研究[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01)
    • [6].亲和膜手性拆分技术及手性拆分固膜[J]. 化工进展 2008(06)
    • [7].尼龙亲和膜色谱法纯化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J]. 分析化学 2008(02)
    • [8].用聚砜苄硫脲螯合中空纤维亲和膜除Hg(Ⅱ)的研究[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8(03)
    • [9].两种试剂盒提取大鼠容受期少量宫腔液胞外囊泡的比较[J]. 生命科学研究 2018(04)
    • [10].金属亲和膜色谱法纯化木瓜蛋白酶条件优化[J]. 化学工程 2010(01)
    • [11].CA/PEI亲和膜去除肝硬化腹水中内毒素的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8(05)
    • [12].CA/PEI亲和膜去除肝硬化腹水中内毒素及胆红素的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9(03)
    • [13].新型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吸附胆红素的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0(06)
    • [14].丝氨酸配基PVDF亲和膜脱除人血浆中内毒素的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 2011(02)
    • [15].染料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吸附白蛋白的性能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16].化学工业出版社好书推荐[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5(10)
    • [17].免疫亲和分离膜研究进展[J]. 膜科学与技术 2009(01)
    • [18].醋酸纤维/聚乙烯基亚胺膜去除血清胆红素同时对肝病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 2008(12)
    • [19].新型氨甲基化聚砜亲和膜的制备及性能[J]. 膜科学与技术 2010(05)
    • [20].酰胺化改性聚砜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0(01)
    • [21].亲和膜色谱用于去除腹水中胆红素的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9(04)
    • [22].对肝硬化腹水进行净化并超滤浓缩的实验研究[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 [23].染料改性胆红素吸附膜的制备[J]. 化工进展 2020(11)
    • [24].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多孔膜动态吸附废水中的Co~(2+)[J]. 化工进展 2017(12)
    • [25].过程耦合与膜技术[J]. 膜科学与技术 2009(02)
    • [26].含大环化合物新型亲和膜的制备和吸附性能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 2014(03)

    标签:;  ;  ;  

    固载ATP的导电亲和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