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优化策略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优化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2005年我国首次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OECD的规定,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外部环境出现了以下特点,应在后续发展中充分重视:(1)我国高技术行业已拥有部分低质量的高技术产品;(2)国际技术发展出现多元化趋势,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提供了选择空间;(3)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技术引进形式已经由简单的商品贸易,逐渐向技术许可、股权投资等更深层次合作发展;(4)高技术产业具有网络外部性、规模经济性、技术壁垒较高、边际生产成本较低等特点,且根据消费者产品选择标准的差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质量标准竞争和多维标准竞争两种类型;(5)缺乏高质量的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核心技术是无法通过国际技术引进获得的,必须要依靠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为了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应加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力更生创新是自主创新两种最主要的途径。为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高技术产业应解决好自主研发技术与国际引进技术之间的利益分配,利用当前国际高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多元化的趋势,根据技术特性进行引进技术的优化选择,处理好引进技术创新与自立更生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维护社会福利的基础上,促进自主研发技术的发展。根据高技术产品目标消费者产品选择标准,本文将高技术产业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质量标准竞争型产业,将选用纵向差异化模型对其进行刻画;另一类为多维标准竞争型产业,将选用多维差异化模型对其进行刻画。本文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国际高质量技术引进提升我国社会福利,促进产业发展;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如何在开放环境下,维护我国自主研发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第一、二、三章,对全文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产业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理论分析展开奠定基础。其中,理论综述主要集中于战略性贸易理论、技术创新经济学中企业创新动机和政府创新政策、开放经济中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问题以及网络外部性的相关研究等问题,同时指出现有研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问题的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在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技术引进现状以及发展问题等进行深入剖析之后,本文提出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仍面临缺少核心技术等问题。2、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四、五章,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技术引进策略。第四章利用多维差异化模型,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多维标准竞争型市场中,技术质量差距、技术兼容性、产品网络外部性强度、消费者消费偏好损失、国际高技术企业技术转移收费比例等技术特性对技术后进国社会福利和后续技术创新的影响,从维护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市场条件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优化策略。在此分析基础上,本章结合我国在数字电视产业、DVD产业、互联网产业等所采取的差异化政策,对多维标准竞争型产业的技术引进策略和技术发展策略提出建议。第五章利用纵向差异化竞争模型,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和规模经济性特征的质量标准竞争型市场中,技术质量差距、生产规模经济性差距、国际高技术企业技术转移收费比例等技术特性对技术后进国社会福利的影响,为我国质量标准竞争型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策略提出建议。文章结合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产业、大飞机产业、高速铁路产业等发展情况,针对质量标准竞争型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问题提出策略建议。3、第三部分围绕如何维护本国自主研发企业创新与发展展开深入分析,主要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利用纵向差异化竞争模型,比较分析了在存在技术溢出的质量标准竞争型市场中,技术后进国高技术自主研发企业在产品进口创新模式和自立更生创新模式中的创新动机,为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技术的创新模式选择提出策略建议。第七章提出我国政府可借鉴日本、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采用设置技术保护期的方式,为我国高技术自主研发技术留出一定的技术开发期,利用本国市场培育我国自主研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七章利用多维差异化模型对上述措施在多维标准竞争型市场中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比较了企业创新动机与社会创新动机之间的差异,以提出促进企业动机与政府动机统一的策略建议。在第三部分中,分别以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我国和韩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发展为案例,对各行业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点评,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4、第四部分即第八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于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高技术产业而言,若企业之间进行多维标准竞争,则各企业出于扩大企业经营利润和推进后续技术创新的目的,自身所偏好的引进技术特性相类似,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但企业之间的技术选择偏好完全不同。若我国自主研发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质量差距相对于消费者消费偏好损失较小,应维护自主研发企业在我国市场上的垄断利润,以促进自主研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若市场竞争企业不断开展质量提高型技术研发,高质量的引进企业利用逐步增强的技术优势将自主研发企业挤出市场的可能性会不断加大。2、对于消费中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生产中具有规模经济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而言,企业之间进行纵向差异化竞争,则自主研发技术与国际高质量技术之间所存在的质量差距和规模经济性差距,构成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技术特性选择空间。在国际高质量技术具有较强生产效率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应控制引进技术的质量,以维护市场竞争均衡结构,防止技术引进企业利用竞争优势,形成企业共谋,损害消费者剩余。在我国自主研发企业具有生产效率优势的情况下,若可引进的国际技术相对于自主研发技术的质量优势较小,且国际技术转移收费比例较高时,应适当控制引进技术的质量,以维护我国自主研发企业经营利益。3、在质量标准竞争型市场中,若进口产品相对于自主研发技术的质量优势较大(或产品进口产生较强的技术溢出作用),迫于进口产品所带来的竞争,我国自主研发企业创新动力会有所提高,此时我国政府应开放市场,坚持走产品进口创新路线。如果进口产品相对于自主研发技术质量优势较小且产品进口所带来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小,则我国政府应支持本国自主研发企业选择自力更生创新模式,以便更加有效地促进自主研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本文对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其从进口产品反求工程到模仿创新到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为我国高技术企业自主研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4、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经验,本文研究了在多维标准竞争市场中,技术保护期限措施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贴现因子较大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利用设置技术保护期的方式提高高技术产品自主研发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预期目标能够实现,但政府应控制保护期限时长。我国政府应该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灵活利用R&D补贴、R&D税收等措施,协调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创新动机与企业创新动机的统一。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从我国高技术产业所具有的选择权出发,通过理论研究获得各类技术引进策略的市场边界条件。区别于大部分的理论研究,本文强调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开展优化技术引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面对多元化的国际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应以已掌握的自主研发技术为基础,结合国际高质量技术的技术特性,选择性地开展国际技术引进工作。本文利用纵向差异化模型和多维差异化模型,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类技术引进策略适用的市场边界条件,从理论上证明了在部分市场条件下,不应该过度追求高精尖引进技术。2、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已掌握的低质量技术为基础,研究了我国自主研发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证明了在部分市场条件下自立更生创新的合理性。与以往研究有别,本文对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研究,是建立在充分强调我国现有技术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使全文的研究结论更加符合现实情况。本研究对自主研发技术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从经营利益出发,分析了自主研发企业对国际技术引进的技术选择偏好;从技术创新利益出发,分析了自主研发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通过模型研究,不但求证出各种技术创新策略所适用的市场边际条件,而且研究结果表明,若我国现有技术已具有一定竞争能力,则利用国内市场开展自力更生创新是符合长远发展利益的。3、在多维标准竞争型产业中验证了“时间换空间”策略的可行性。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本文利用多维标准差异化模型,验证了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我国政府利用技术保护期措施维护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技术发展的可行性,同时指出在技术保护期内,政府应调整企业创新动机,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为我国政府求证出一种维护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技术发展的新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2.2 本文结构安排
  • 1.3 本文主要创新点
  • 1.4 本文主要结论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2.1.1 战略性贸易理论综述
  • 2.1.2 技术创新经济学中企业创新动机和政府创新政策研究综述
  • 2.1.3 开放经济中的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研究
  • 2.1.4 网络外部性的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三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及技术引进现状分析
  • 3.1 我国高技术产业定义及宏观环境简介
  • 3.1.1 高技术产业定义简介
  • 3.1.2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府政策简介
  • 3.1.3 我国高技术产业各产业发展政策及发展成就简介
  • 3.2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及技术引进现状分析
  • 3.2.1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现状分析
  • 3.2.2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进出口现状分析
  • 3.2.3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情况分析
  • 3.2.4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现状分析
  • 3.3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多维标准竞争中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优化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型假设
  • 4.3 自力更生发展路线的市场均衡分析
  • 4.3.1 自立更生发展路线中第一阶段市场均衡分析
  • 4.3.2 自立更生发展路线中第二阶段市场均衡分析
  • 4.4 技术引进发展路线的市场均衡分析
  • 4.4.1 技术引进发展路线中第一阶段市场均衡分析
  • 4.4.2 技术引进发展路线中第二阶段市场均衡分析
  • 4.5 自力更生发展路线与技术引进发展路线的比较分析
  • 4.5.1 技术后进国行业利润的比较分析
  • 4.5.2 技术后进国社会福利的比较分析
  • 4.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五章 质量标准竞争中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优化策略研究
  • 5.1 引言
  • 5.2 模型假设
  • 5.3 质量标准竞争中市场竞争均衡分析
  • 5.3.1 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 5.3.2 市场竞争均衡情况分析
  • 5.4 各技术特性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 5.4.1 技术规模经济性差距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分析
  • 5.4.2 技术质量差距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分析
  • 5.5 各技术特性对技术后进国整体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 5.5.1 技术规模经济性差距对技术后进国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 5.5.2 技术质量差距对技术后进国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 5.5.3 技术后进国引进技术特性选择区间图
  • 5.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六章 质量标准竞争中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优化模式研究
  • 6.1 引言
  • 6.2 模型假设
  • 6.3 各类技术创新模式中技术后进国的市场均衡分析
  • 6.3.1 产品进口创新模式中技术后进国市场均衡分析
  • 6.3.2 自力更生创新模式中技术后进国的市场均衡分析
  • 6.4 技术后进国自主研发企业优化技术创新策略分析
  • 6.4.1 技术后进国自主研发企业产品进口创新模式中创新优化策略分析
  • 6.4.2 技术后进国自主研发企业自力更生创新模式中创新优化策略分析
  • 6.5 技术后进国自主研发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策略比较分析
  • 6.6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之路
  • 6.6.1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 6.6.2 我国政府在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 6.6.3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发展之路
  • 6.6.4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经验总结
  • 6.7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七章 技术保护期政策下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优化策略研究
  • 7.1 引言
  • 7.2 模型假设
  • 7.3 技术后进国自主研发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 7.3.1 自主研发企业生产均衡情况分析
  • 7.3.2 自主研发企业单期优化创新质量分析
  • 7.3.3 技术保护期限对自主研发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 7.4 技术后进国技术引进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 7.5 技术后进国消费者福利分析
  • 7.6 技术后进国社会总福利分析
  • 7.6.1 技术后进国社会单期优化创新质量分析
  • 7.6.2 社会单期优化创新质量与企业单期优化创新质量的比较分析
  • 7.7 我国及韩国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发展历程的启示
  • 7.7.1 世界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 7.7.2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 7.7.3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自主创新情况分析
  • 7.7.4 韩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历程的启示
  • 7.7.5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发展策略建议
  • 7.8 计算机仿真
  • 7.9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八章 全文回顾与展望
  • 8.1 全文回顾
  • 8.1.1 全文研究思路回顾
  • 8.1.2 全文核心内容回顾
  • 8.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和完成的主要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发企业成本管控探索[J]. 会计师 2019(12)
    • [2].产权保护制度与研发企业生存风险[J]. 北京社会科学 2017(05)
    • [3].试论技术型研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J]. 中外企业家 2015(07)
    • [4].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政策与中国研发企业生存风险——一个事件史分析法[J]. 财贸经济 2017(05)
    • [5].中国企业的实质性与扭曲性研发——研发企业存在生存溢价吗?[J]. 科学学研究 2017(11)
    • [6].营改增对研发企业税负影响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09)
    • [7].中小型研发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27)
    • [8].浅谈研发企业知识工程规划设想[J]. 企业导报 2012(08)
    • [9].如何做好企业新员工在国有研发企业的培养——《学记》教育思想及启示[J]. 现代国企研究 2017(14)
    • [10].独立型研发企业(机构):我国科研体制深化改革的一个路径选择[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5(06)
    • [11].新形势下煤机研发企业差异化战略[J]. 中外企业家 2014(32)
    • [12].某电信研发企业工作场所微波辐射暴露的测量与评价[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1(05)
    • [13].美资在华科技研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问题研究[J]. 企业经济 2015(06)
    • [14].浅议矩阵管理在网游研发企业中的应用[J]. 品牌(下半月) 2015(07)
    • [15].手游研发企业的未来战略与持续发展[J]. 新课程(下) 2014(12)
    • [16].汽车研发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 价值工程 2010(25)
    • [17].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研发企业持续发展战略新途径[J]. 机械制造 2009(07)
    • [18].研发企业的技术传播途径选择研究[J]. 财经研究 2013(02)
    • [19].对我国实施“技术崛起”战略的思考——以技术研发企业化为线索[J]. 学习与实践 2012(07)
    • [20].汽车研发企业知识管理及数字化实践[J]. 汽车与配件 2019(16)
    • [21].通路未来[J]. 互联网周刊 2009(08)
    • [22].汽车研发企业知识管理探索[J]. 上海质量 2019(04)
    • [23].AVS研发企业联合展示新成果[J]. 电视技术 2008(04)
    • [24].“90后”新员工在国有研发企业的培养模式[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14)
    • [25].电机研发企业中的知识工程建设[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15(06)
    • [26].Chinasec源代码级数据保密方案在手机研发企业的应用[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9(06)
    • [27].研发企业集群化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24)
    • [28].游戏大战[J]. 新民周刊 2013(46)
    • [29].长三角地区研发企业集聚与知识溢出强度——连续空间中的微观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11)
    • [30].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重点扶持单位 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制定研发企业[J]. 无线通信技术 2017(01)

    标签:;  ;  ;  ;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优化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