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于学江

导师: 邹德秀

关键词: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农民就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中国整体就业的状况,而农民就业缺乏保障直接影响了农民就业的水平。按照国际惯例,在工业化进程开始后农民进入非农领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农民也基本上转变成为产业工人,其就业保障已经纳入国家整体保障体系之内。但是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在于工业化开始后以及到目前仍在进行之中(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并存的一个时期),没有使众多的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土地上积聚了大量的农民。实行家庭承包制(1998年)后大量的农民失业显性化,就需要到非农领域就业,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实行多年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不仅没有自由就业的权利,而且更享受不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一系列的就业保障(如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业保险等)。与此同时,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等多种因素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仅如此,农民土地上的就业安全系数在逐年下降,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主要原因有农民没有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导致农民所承包的土地被随意征用,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失地农民,而单个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这就加剧了农民就业的风险。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对农民就业保障进行系统地研究,以对农民就业进行全方位的保障,最终促使全国统一的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 全文分三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是农民就业保障体系概论,主要内容有: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中国农民就业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这是全文的起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探讨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内容。其内容主要有就业权利保障、教育培训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权益保障等五个面;第三部分,对建立健全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展望,即结束语,是文章的结尾。 第一章  导论 本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分别对国内外关于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说明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 本章对国外有关就业保障的理论进行剖析,提出了尽管国外的就业保障理论体系是不科学的,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就业保障理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就业保障理论的一些论述中个别观点与目前的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整个就业保障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仍然是建立健全当代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研究的目的

1.1.4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

2.1 农民的含义

2.1.1 英美俄等国对农民所下的定义

2.1.2 我国对农民下的定义

2.1.3 本文对农民下的定义

2.2 农民就业的科学内涵

2.3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

2.3.1 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

2.3.2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

2.3.3 马克思主义的就业保障理论

2.3.4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保障理论

2.4 东西方国家就业保障理论的比较与借鉴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农民就业多元化

3.1 传统农民的生存方式

3.2 农民开始分化

3.3 农业自身容纳不了现实的农民劳动者

3.4 农民就业多元化格局的组成

3.4.1 农民就业企业化

3.4.2 农民就业城市化

3.4.3 农民就业国际化

第四章 中国农民就业权利保障

4.1 农民就业权利受到限制的由来与发展

4.2 农民就业权利受到限制和侵害的主体

4.2.1 国家对农民就业的限制

4.2.2 地方政府对农民就业权利的限制和侵害

4.2.3 用人单位对农民就业权利的忽视和侵害

4.2.4 城市市民对农民在城市就业权利上的歧视

4.3 农民就业权利的保障措施

4.3.1 全面落实《劳动法》

4.3.2 彻底清除对农民就业的限制政策和法规

4.3.3 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用工制度

4.3.4 城镇居民要屏弃对农民的歧视

4.3.5 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

第五章 中国农民就业教育培训保障

5.1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5.2 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就业的瓶颈

5.2.1 素质的含义

5.2.2 农民素质的现状

5.2.3 农民素质低下的原因

5.3 农民就业教育培训保障的内容

5.3.1 大力加强九年义务教育

5.3.2 对现代农民实施针对性的培训

5.3.3 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法》

第六章 中国农民就业社会保障

6.1 最低生活保障

6.1.1 最低生活保障的含义

6.1.2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6.1.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途径

6.1.4 最低生活保障的内容

6.2 养老保障

6.2.1 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6.2.2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6.2.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历程

6.2.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成

6.2.5 对老年农民实施退休养老保障的设想

6.3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

6.3.1 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衰退、重建

6.3.2 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及特点

6.3.3 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内容

6.3.4 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宏观管理组织形式的选择

6.3.5 农村合作医疗的微观组织形式

6.3.6 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控制

第七章 中国农民就业制度保障

7.1 户籍制度改革

7.1.1 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7.1.2 户籍制度的演变

7.1.3 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原因分析

7.1.4 户籍制度改革先行

7.1.6 户籍制度改革目标

7.2 农户承包经营土地保护制度创新

7.2.1 农户承包土地保护制度创新背景

7.2.2 农户承包经营土地保护制度创新要件

7.3 建立中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7.3.1 建立中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的背景

7.3.2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要件

第八章 农业劳动者阶层就业权益保障

8.1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合作社的形式对农民就业合法权益实施保障

8.1.1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

8.1.2 日本维护农民权益的组织主要是农协

8.1.3 法国农民的合作有悠久的历史

8.1.4 印度

8.1.5 巴西

8.2 世界各国农民组建自己的组织

8.2.1 北美农业协会

8.2.2 澳大利亚的全国农民联盟代表农民自己利益

8.2.3 荷兰有着十分强大的农民组织

8.2.4 以色列

8.3 农业劳动者阶层权益受到损害的表现

8.4 农业劳动者阶层自身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困难重重

8.5 本文提出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就业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

8.5.1 重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背景

8.5.2 重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和作用

8.5.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划分的方法和类型

8.5.4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路、原则、发育方式和模式

8.5.5 党和政府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建中的作用

第九章 农民工阶层就业权益保障

9.1 农民工产生的理论支持与动力

9.2 农民工就业的态势

9.2.1 农民工人数继续增长

9.2.2 农民工就业群体低龄化

9.2.3 农民工就业层次低下

9.2.4 农民工就业方向是省外和沿海发达地区

9.2.5 农民工工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9.3 农民工就业权益受到损害的突出表现

9.3.1 就业歧视依然存在

9.3.2 得不到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保护

9.3.3 劳动关系不规范

9.3.4 工伤赔付不合理

9.3.5 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9.3.6 把农民工视为管理、收容、遣送的主要对象

9.3.7 农民工得不到实用技术的培训

9.4 农民就业进程中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

9.5 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的措施

9.5.1 实施规范的劳动合同

9.5.2 按时足额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支付农民工工资

9.5.3 制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项政策

9.5.4 取消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

9.5.5 确定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

9.5.6 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利和社会权利

9.5.7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9.5.8 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

9.5.9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标签:;  ;  ;  ;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