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述补结构研究

宋代述补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述补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句法结构,它在汉语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汉语中,它能通过自身结构形式表达出一些复杂的内容。到了现代汉语,这一主要句法结构继续发展,但却直接来源于近代汉语的述补结构。不仅如此,述补结构的研究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当中也占着非常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述补结构是近代汉语最主要的发展推动力。本文以蒋绍愚和刘坚编著的《近代汉语资料汇编·宋代卷》为语料,对于宋代汉语中的述补结构进行穷尽的研究。本文将述补结构分为动结式、动趋式和“V得(O)”述补结构三大类型来进行分析。通过语言研究的描写和解释来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形式和语义。只有将两个方面的分析综合起来,才能得到较为完整的结果。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述补结构的概念、类型、研究范围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动结式述补结构。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方面为补语是动词的动结式述补结构,其中选取了“定”、“住”和“见”三个字作为典型进行研究。通过其形式、语义指向、与主谓和并列结构的区别、外部功能和句法特点来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为补语是形容词的动结式述补结构,选取“开”字作为典型进行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列表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对于表格的分析总结这一述补结构的形式特点。第三部分为动趋式述补结构。通过对其进行界定从而确立分类的标准,并对趋向义补语进行分类。通过选取“去”、“来”及其相关联的少数复合趋向补语来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为“V得(O)”述补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前人研究成果相当丰硕,因此在本文中仅作为类型之一罗列出来,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主要是将文章中的观点和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总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述补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 (二)研究《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述补结构的意义
  • (三) 研究范围
  • 一、《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的动结式述补结构
  • (一)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概念
  • (二) 补语为动词的动结式述补结构
  • (三) 补语为形容词的动结式述补结构
  • 二、《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的动趋式述补结构
  • (一) 界定和分类
  • (二) 结构特点
  • (三) 语义上的特点
  • (四) 句型上的特点
  • 三、《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的“V 得(O)”述补结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汉语“乖戾”动结式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语文学刊 2020(02)
    • [2].偏离类动结式受事前置的产生及其理据[J]. 汉语学习 2020(05)
    • [3].《完结范畴与汉语动结式》出版[J]. 语文研究 2020(04)
    • [4].基于语料库的致使义动结式不同句法格式研究[J]. 汉语学习 2019(02)
    • [5].二语学习者汉语动结式历时研究[J]. 海外英语 2019(09)
    • [6].生成性建构主义视角下动结式的核心问题探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2)
    • [7].基于概念距离的汉语动结式类型学特征[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8(01)
    • [8].再论汉语所谓“倒置动结式”的性质和特征[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5)
    • [9].从构式化看汉语动结式的内部类别[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0].现代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序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 2016(05)
    • [11].汉语动结式事件结构加工的实验研究——以“哭湿”和“推倒”类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01)
    • [12].倒置动结式的事件语义分析[J]. 外语学刊 2017(04)
    • [13].汉语动结式共时研究综述[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4].现代汉语自动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分类方法的局限性[J]. 文学教育(下) 2017(06)
    • [15].基本动结式的“内容进-形式出”分析[J]. 现代外语 2017(02)
    • [16].广义动结式倒置用法的允准:基于极量义和范畴化的解释[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4)
    • [17].基于宏事件特征的汉语动结式时体问题的认知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2015(05)
    • [18].汉语动结式的论元结构[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9(00)
    • [19].论现代汉语中的“词”及动结式复合词[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9)
    • [20].倒置动结式的认知语义建构[J]. 文教资料 2019(01)
    • [21].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认知研究》[J]. 华西语文学刊 2009(00)
    • [22].刍议英汉典型动结式的句法结构差异[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11)
    • [23].不同语言类型的二语学习者汉语动结式加工的眼动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 2019(02)
    • [24].论动结式中的两类典型构式[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5].基于汉外对比的对外汉语动结式教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6].“追累”动结式与完结短语理论[J]. 汉语学习 2018(03)
    • [27].基于原型的语言创新机制——以汉语动结式论元表达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1)
    • [28].动结式“V开”与“V清楚”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差异——以“说开”和“说清楚”为例[J]. 语文研究 2015(03)
    • [29].英语典型动结式语义特征及动词特点[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30].“V成”动结式结构及变异用法探索[J]. 作家 2011(12)

    标签:;  ;  ;  

    宋代述补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