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的先觉者 ——论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自我觉醒主题

上下求索的先觉者 ——论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自我觉醒主题

论文摘要

作为日本明治时代知识阶层的精英,夏目漱石始终不懈地探索着从传统封建跨入近代开化时期日本国民的合理人格,企图在东西方文明的互鉴互照中为日本近代社会设计出一条合理人性的实现之路。在他的一生中,近代自我觉醒是其不变的追问主题。创作初期,他激愤于日本畸形的社会境况和弊劣的国民性,对压抑个性的社会文明和盲从不自知的自我遮蔽展开嬉笑怒骂、反讽激刺;中期的他巧妙地通过对“爱”的存在困境的重重阐发和探究,来表达宏大的社会觉醒意义。但个性的解脱和伸张与道德规训的相生相克成了解不开的死结,他不断探索着,终因没有理想出路而一次次搁浅,走向未了的悲剧;在创作晚期,他扬弃了“自我本位”思想,提出“则天去私”的人格理想,人性自我的觉醒也步入了修养主义的虚幻之境。夏目漱石一直坚持自我的近代化觉醒,为它的合理实现不断探索和突围,展现出先觉者的崇高风范。个性解脱和道德约束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时代之风中没有得到完善融合和创造性的解决,这成了他探索失败、精神困苦的根本原因。国内研究界对夏目漱石文学中的自我觉醒主题语焉不详,对作品反映的个性解放问题也说法不一,所以实可再论。本论文想在分析夏目漱石作品文本的基础上去看待其自我觉醒的时代主题,并试图点明他在日本近代自我实现问题上的先觉和思索。通过他,透视出日本近代社会自我觉醒的曲折艰辛。夏目漱石在近代日本社会的启蒙中留下了伟大先觉者的身影,指引着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及战败后的社会自我觉醒。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自我本位”思想
  • 第一节 “自我本位”的成因
  • 第二节 “自我本位”的内涵
  • 第二章 “自我本位”早期的冷眼愤世
  • 第一节 守护主体 审视社会
  • 第二节 反讽文明 揭露病症
  • 第三章 “自我本位”中期的苦涩求索
  • 第一节 爱是觉醒,也是迷惑
  • 第二节 爱是幸福,也是困境
  • 第三节 爱是寄托,也是罪罚
  • 第四章 “自我本位”晚期的幻灭与追寻
  • 第一节 时代之风中的自我抉择
  • 第二节 “则天去私”的理想回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文学自由谈 2020(03)
    • [2].帝国时代的罪与罚:夏目漱石的救赎之“门”[J]. 日本学刊 2020(S1)
    • [3].浅析夏目漱石与明治精神[J]. 传播力研究 2019(11)
    • [4].探析夏目漱石的文学观[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夏目漱石小说《心》的结构关系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14)
    • [6].浅析夏目漱石参禅的原因[J]. 赤子(上中旬) 2016(19)
    • [7].夏目漱石《心》中K的主体性反思[J]. 东方论坛 2016(06)
    • [8].试析夏目漱石作品《行人》中的女性形象——拥有多重面孔的阿直[J]. 赤子(上中旬) 2016(18)
    • [9].夏目漱石与禅[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11)
    • [10].“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7(05)
    • [11].夏目漱石的《我的个人主义》[J]. 中外企业家 2016(02)
    • [12].浅析夏目漱石《心》中的“明治精神”[J]. 青年文学家 2020(08)
    • [13].「~のだ」的时态意义分析——以夏目漱石的「こころ」为例[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20(00)
    • [14].夏目漱石之家[J]. 阅读 2020(ZF)
    • [15].夏目漱石: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10)
    • [16].没後100年の夏目漱石[J]. 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 2018(Z1)
    • [17].我的先生夏目漱石[J]. 读者(原创版) 2019(05)
    • [18].夏目漱石《满韩漫游》中的殖民地书写[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9(01)
    • [19].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影响[J]. 山海经 2019(12)
    • [20].夏目漱石的《心》之主人公“先生”的自杀原因探析[J]. 鸭绿江(下半月) 2019(05)
    • [21].渴望爱却无法爱的夏目漱石[J]. 传记文学 2019(07)
    • [22].试论汉学对夏目漱石创作思想的影响[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06)
    • [23].夏目漱石小说的艺术特色——以《三四郎》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26)
    • [24].夏目漱石笔下的“书斋”[J]. 文教资料 2013(18)
    • [25].夏目漱石是有“心”人吗?——读夏目漱石的《心》随笔[J]. 牡丹 2018(17)
    • [26].浅析夏目漱石《心》的叙事手法[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29)
    • [27].东西方的碰撞与融合——从《心》看夏目漱石的文明观[J]. 青年与社会 2018(28)
    • [28].夏目漱石《我是猫》的艺术特色[J]. 山海经 2016(12)
    • [29].夏目漱石爱情前三部曲中新知识青年的爱情命运——与鲁迅《伤逝》比较为中心[J]. 北方文学 2016(19)
    • [30].《夏目漱石之妻》:冷暖自知的明治婚姻故事[J]. 电影世界 2016(12)

    标签:;  ;  ;  ;  ;  

    上下求索的先觉者 ——论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自我觉醒主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