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随子快繁和再生体系的建立

续随子快繁和再生体系的建立

论文摘要

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多为人工栽培,适合生长在向阳山坡,现在我国各省市均有分布。续随子的干燥种子(千金子)可入药,具有破血散结、逐水消肿功效,可用于水肿,积聚腹胀,痰饮,癞瘕积聚,瘀血经闭,二便不通,外治顽癣、疣赘、疮痈、蛇伤、肝硬化、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续随子的果实千金子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特效药,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市场对续随子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长,千金子的价格逐年提高。续随子又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植物,种子含油率高达43-48%,其脂肪酸成分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以C18、C16为主,总含量达99%以上。其中油酸含量达到83%。续随子体内含有大量的可发酵糖,发酵糖通过发酵产生酒精,剩余残渣还可以用来当作饲料。续随子除种子含油量高以外,植株含油量达到9.25%,全株均可以用来提炼石油,其炼制石油的工艺在国内外已趋成熟,因此,续随子作为一种理想的能源植物,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自然条件下,续随子是以种子繁殖的,因其种子是药用部分,以种子繁殖势必降低其药材的产量。另外,续随子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中后期易发生叶斑病、褐斑病,这些病害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减产。因此,采用生物技术解决以上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拟以河南禹州的续随子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0.7%琼脂,1.5%蔗糖),使用不同浓度的6-BA,建立了续随子快繁体系,使用6-BA和NAA不同浓度的组合建立了再生体系。为降低续随子在栽培中其种子的用量,达到间接提高产量的目的以及为进一步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为转基因育种等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续随子种子灭菌和无菌苗的制备方法:将续随子剥皮的种子,在75%的酒精浸泡1min和0.1%HgCl2消毒6min,放入到I/2MS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6±1℃),光照强度为1500-20001x,光照时间为16h/d,染菌率控制在0.55%之内。将生长15d无菌苗移出,切成小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2.建立了续随子快繁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0.7%琼脂,1.5%蔗糖),采用茎尖、茎干上部、茎干下部为外植体,最终选出茎尖、茎干上部作为适宜的外植体;MS+0.3mg/L6-BA诱导快繁芽,出芽率达到53%;MS+0.2-0.4mg/L6-BA对快繁芽增殖培养,壮芽培养基为I/2MS,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芽在1/2MS+0.2mg/LNAA诱导生根,60d后观察生根率为80%,平均每棵快繁苗生根12.2条,炼苗后,移栽到大田。3.建立了续随子再生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0.7%琼脂,1.5%蔗糖),采用茎尖、茎干上部、茎干下部为外植体,最终选出茎尖、茎干上部作为适宜的外植体;在MS+1.0mg/L6-BA+0.2 mg/LNAA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36.8%;在相同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平均不定芽数为3.33个,壮芽培养基为1/2MS,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芽在1/2MS+0.2 mg/LNAA诱导生根,60d后观察生根率为80%,平均每棵快繁苗生根12.2条,炼苗后,移栽到大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文献综述
  • 1.1.1 续随子的生物学特性
  • 1.1.2 续随子的药用价值
  • 1.1.3 续随子是理想的能源植物
  • 1.1.4 续随子栽培及田间管理
  • 1.1.4.1 选地、整地及播种
  • 1.1.4.2 田间管理
  • 1.1.4.3 采收
  • 1.1.5 激素对续随子影响
  • 1.1.6 6-BA、NAA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 1.1.6.1 6-BA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 1.1.6.2 NAA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无菌苗的制备
  • 2.2.2 快繁芽的产生
  • 2.2.2.1 6-BA、KT诱导快繁芽
  • 2.2.2.2 不同浓度的6-BA诱导快繁芽
  • 2.2.3 再生体系中愈伤和芽的产生
  • 2.2.3.1 2,4-D、NAA诱导愈伤
  • 2.2.3.2 2,4-D,6-BA组合诱导愈伤
  • 2.2.3.3 NAA,6-BA组合诱导愈伤和芽
  • 2.2.4 快繁以及再生植株生根
  • 2.2.5 培养基的制备
  • 2.2.6 培养条件
  • 2.2.7 数据分析方法
  • 2.2.8 细胞形态的显微观察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无菌苗的制备
  • 3.2 续随子快繁体系的建立
  • 3.2.1 外植体的选择
  • 3.2.2 6-BA、KT对续随子生长的影响
  • 3.2.2.1 6-BA、KT诱导快繁芽
  • 3.2.2.2 不同浓度的6-BA诱导快繁芽
  • 3.2.3 续随子快繁植株的形成
  • 3.3 续随子再生体系的建立
  • 3.3.1 外植体的选择
  • 3.3.2 2,4-D、NAA对续随子生长的影响
  • 3.3.2.1 2,4-D诱导愈伤
  • 3.3.2.2 NAA诱导愈伤
  • 3.3.3 2,4-D和6-BA的组合对续随子生长的影响
  • 3.3.3.1 2,4-D和6-BA的组合诱导愈伤
  • 3.3.3.2 2,4-D和6-BA的组合诱导的愈伤分化
  • 3.3.4 NAA和6-BA的组合对续随子生长的影响
  • 3.3.4.1 NAA和6-BA的组合诱导愈伤
  • 3.3.4.2 诱导愈伤和再生芽最佳NAA和6-BA组合的选择
  • 3.4 续随子快繁和再生体系产生的植株生根
  • 3.5 续随子组培苗的移栽
  • 第四章 讨论
  • 4.1 续随子再生和快繁体系外植体的选择
  • 4.2 细胞分裂素对续随子快繁体系建立的影响
  • 4.3 续随子再生体系中激素的使用
  • 4.4 影响续随子组培苗生根的因素
  • 4.5 影响续随子快繁体系芽诱导和再生体系愈伤和芽分化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图版及说明
  • 图版1
  • 图版2
  • 图版3
  • 图版4
  • 图版5
  • 图版6
  • 图版7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花果组培中培养条件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14)
    • [2].桉树外植体诱导技术探讨与研究[J]. 北京农业 2015(36)
    • [3].无花果组织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
    • [4].根癌农杆菌感染对甘薯外植体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6)
    • [5].香樟外植体诱导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8(04)
    • [6].尾巨桉3个无性系外植体诱导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5)
    • [7].红树莓外植体选择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 2015(01)
    • [8].血皮槭快繁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8)
    • [9].青钱柳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及褐变防止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8)
    • [10].抗褐化剂对水曲柳成熟胚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11)
    • [11].药用植物穿心莲无菌外植体建立及无性繁殖[J]. 福建热作科技 2017(02)
    • [12].西洋参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3)
    • [13].红腺忍冬外植体灭菌与芽诱导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02)
    • [14].川贝母不同部位外植体对鳞茎再生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6)
    • [15].甘蓝组织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09(11)
    • [16].兔眼蓝莓外植体抗褐化技术初探[J]. 北方园艺 2009(12)
    • [17].朝鲜蓟外植体诱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6)
    • [18].穿心莲无菌外植体快繁体系初探[J]. 种子 2018(08)
    • [19].蓖麻胚轴外植体离体再生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03)
    • [20].铁十字海棠叶片外植体诱导与快速繁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 [21].“菊花组织培养”实验选取不同部位为外植体的结果比较[J]. 生物学通报 2017(01)
    • [22].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对半夏胚状体诱导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2)
    • [23].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法外植体选择新方法[J]. 大豆科学 2016(05)
    • [24].百合根外植体体细胞胚胎再生影响因素研究[J]. 核农学报 2015(08)
    • [25].啤酒花节间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建立[J]. 激光生物学报 2010(04)
    • [26].芍药组培中抗外植体褐化相关问题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4)
    • [27].木薯外植体快速、高效消毒的简易方法[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04)
    • [28].牛大力外植体灭菌和增殖培养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12)
    • [29].多倍体连翘外植体初代培养[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02)
    • [30].两种胡萝卜外植体无性系培养比较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1(02)

    标签:;  ;  ;  ;  ;  

    续随子快繁和再生体系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