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收入阶层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研究

中低收入阶层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研究

论文摘要

“居者有其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追求,也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1998年以来,为了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政府开始了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要求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居民在商品住宅市场货币支付能力逐步增强。然而,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不断攀高,一方面,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幅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越来越背离城市,另一方面,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匀问题在商品房购置上日益突出,成为我国政府异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住房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其解决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快速增长,中低收入阶层在商品住宅市场逐步边缘化。我国政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居民的居住状况和收入水平,制定了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即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廉租房政策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然而,在住房保障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招投标建设和后期的分配管理上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运作中由于建设资金不足、保障对象界定模糊,准入限定标准不明确,开发商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保障群体错位、“福利倒置”的现象屡有发生。保障性住房作为一个政府主导推动的产业,其建设完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要将保障性住房纳入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实施行政首长问责和责任追朔制度,充分调动政府官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创新和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各项指标体系;创新分配、管理、运营模式;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社会保障理论、福利经济学、公共政策理论等相关理论,在借鉴香港及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出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理论
  • 2.1 住房保障和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概念
  • 2.2 保障性住房的分类
  • 2.3 保障对象的界定
  • 2.4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
  • 2.4.1 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
  • 2.4.2 有利于平抑房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2.4.3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
  • 2.4.4 有利于住房保障制度、金融市场、经济机构的调整和革新
  • 3 国内外保障性住房案例分析
  • 3.1 国外保障性住房发展分析
  • 3.1.1 美国
  • 3.1.2 法国
  • 3.1.3 新加坡
  • 3.2 国内保障性住房案例分析
  • 3.2.1 香港
  • 3.2.2 厦门
  • 3.2.3 重庆
  • 4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概况
  • 4.1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
  • 4.1.1 保障性住房的起步阶段(1995-1997)
  • 4.1.2 保障性住房体系初步确立阶段(1998-2001)
  • 4.1.3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全面萎缩阶段(2002-2006)
  • 4.1.4 保障性住房体系的重新确立阶段(2007-2009)
  • 4.1.5 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步完善阶段(2010-2015)
  • 4.2 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现状分析
  • 4.3 保障性住房分配现状分析
  • 5 当前保障性住房供给和分配存在的问题
  • 5.1 地方和企业政府缺乏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 5.2 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 5.3 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体系混乱
  • 5.4 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制定和执行层面存在诸多不足
  • 5.5 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
  • 5.6 寻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 6 保障性住房供给和分配的对策研究分析
  • 6.1 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 6.1.1 健全保障性住房立法体系,明确地方政府权责
  • 6.1.2 改革分税制,完善财政监督
  • 6.1.3 建立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挂钩的奖惩考核措施
  • 6.2 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
  • 6.2.1 扩大参与主体,大力拓展BT模式
  • 6.2.2 设立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专项担保基金
  • 6.2.3 整合资源,稳步推进REITs模式
  • 6.2.4 实施保障性住房产业化经营
  • 6.3 建立和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制度
  • 6.3.1 健全土地供给制度
  • 6.3.2 健全建筑招标制度和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 6.3.3 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标准和约束性指标体系
  • 6.4 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制度
  • 6.4.1 规范分配程序、透明分配过程
  • 6.4.2 分散分配权力,现实有效制衡
  • 6.4.3 建立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完善退出程序
  • 6.5 完善保障性住房监督机制
  • 6.5.1 各级人大对保障性住房实施监督
  • 6.5.2 完善投诉和媒体监督机制
  • 6.5.3 完善新闻媒体监管机制,畅通市民参与渠道
  • 6.6 建立保障性住房行政首长问责制度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在实践中的运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3)
    • [2].完善保障性住房交房使用后维修管理机制[J]. 福建建材 2019(12)
    • [3].浅谈养老社区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11)
    • [4].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5].关于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思考[J]. 西部财会 2019(12)
    • [6].2020:信息化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01)
    • [7].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3)
    • [8].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2)
    • [9].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规划的思考[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10].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的思考[J]. 理论探索 2020(02)
    • [11].保障性住房能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吗?[J]. 经济体制改革 2020(01)
    • [12].加强保障性住房售后管理[J]. 北京观察 2019(12)
    • [13].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0(03)
    • [14].保障性住区景观空间品质设计探索[J]. 绿色科技 2020(01)
    • [15].装配式保障性住房政府监管探讨[J]. 基建管理优化 2020(01)
    • [16].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9)
    • [17].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J]. 城乡建设 2020(09)
    • [18].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出行率指标研究[J]. 交通工程 2020(02)
    • [19].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社会组织:作用、地位与法律规范[J]. 上海房地 2020(05)
    • [20].基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框架下的跟踪审计控制思路构建[J]. 财经界 2020(14)
    • [21].混凝土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结构设计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5)
    • [22].明确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及作用[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2)
    • [23].对进一步规范城镇保障性住房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的思考[J]. 纳税 2020(18)
    • [24].关于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几点体会[J]. 建材与装饰 2020(20)
    • [25].保障性住房装饰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1)
    • [26].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与特征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7)
    • [27].装备保障性验证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J]. 软件工程 2020(09)
    • [28].绿色技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11)
    • [29].辽宁省保障性住房市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0].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会计核算的探讨[J]. 财会学习 2020(30)

    标签:;  ;  ;  ;  

    中低收入阶层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