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一、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肖豪,刘静,周君[1](2022)在《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脉冲电磁场产生脉冲电流,利用应力耦合机制改善骨代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等均有影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抑制作用。目的:综述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万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脉冲电磁场;骨稳态;骨代谢;骨密度;生物力学性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bone homeostasi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s;osteoclasts;bone cells;bone metabolism;bone density",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脉冲电磁场具有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等作用,多途径多方面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目前脉冲电磁场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OPG/RANKL信号通路介导成骨分化的研究已较完善,可行性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研究机制中,发现SIRT1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焦亡、长链非编码RNA及相关通路调控成骨分化、缺氧诱导因子驱动破骨细胞分化等理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脉冲电磁场能否通过SIRT1调控NLRP3炎症小体信号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焦亡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肖豪[2](2021)在《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文芳[3](2021)在《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系统性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结构恶化和骨密度降低,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更是大大增加了死亡风险,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手段。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EMF)作为一种无创伤的的、安全的以及在研究和诊疗中广泛使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被认为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脉冲电磁场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大大制约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本课题组前期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基础,筛选出了脉冲电磁场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矿化与成熟以及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的最佳参数,包括频率、强度和作用时间等。因此本论文采用0.5 Hz 0.6 m T的低频脉冲电磁场研究了其促进骨形成与NO信号通路、多囊蛋白-1以及初级纤毛之间的关系,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些相应的分子生物学依据。首先,为研究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形成与NO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50 Hz 0.6 m T PEMFs处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显着升高,且i NOS、e NOS、p-e NOS、s GC以及PKG-1蛋白表达量亦明显增加,并引起PKG-1发生核转位,提示PEMFs促进骨形成可能与NO信号通路相关。随后,再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NO信号通路进行阻断,发现脉冲电磁场促进骨形成的能力明显被抑制。说明PEMFs在促进骨形成过程中,激活并依赖于NO信号通路。其次,为了研究PEMFs激活NO信号通路和促进骨形成是否与多囊蛋白-1存在联系。实验发现经PEMFs处理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PC1的蛋白质表达量明显升高,提示PEMFs可刺激成骨细胞中PC1的表达。接着再用PC1 sh RNA质粒干扰PC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发现PEMFs不仅促进骨形成的能力受损,也不再能激活NO信号通路。说明PEMFs在促进骨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刺激了PC1的表达,进而激活整个NO信号通路。再次,为了研究NO信号通路、PC1以及初级纤毛在PEMFs促进骨形成中是否存在直接联系。本实验采用IFT88 sh RNA质粒干扰成骨细胞中初级纤毛的发现,发现PEMFs促进骨形成的能力受损,说明PEMFs促进骨形成需要初级纤毛的存在。此外,发现干扰初级纤毛后,PEMEFs不再能增加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PC1/N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C1、i NOS、e NOS、p-e NOS、s GC以及PKG-1蛋白质表达量不再增加,i NOS、e NOS、s GC和PKG-1的m RNA表达不再被提高,并且PKG-1的核转位能力也消失。说明,PEMFs激活PC1/NO信号通路依赖于初级纤毛。同时,为了研究PC1/NO信号通路与初级纤毛纤毛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了PEMFs处理成骨细胞前后,PC1/NO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PC1、i NOS、e NOS、p-e NOS和s GC都位于初级纤毛内,PKG-1虽然正常情况下不在初级纤毛内,但当PEMFs处理成骨细胞90 min后也有部分蛋白会进入初级纤毛内。表明初级纤毛参与了脉冲电磁场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成熟的过程,并且PC1/NO信号通路的激活离不开初级纤毛,两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最后,为了研究PEMFs对初级纤毛的形态是否有影响。本实验用50 Hz 0.6m T PEMFs处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到初级纤毛的长度明显变长,发生率显着增加,与初级纤毛相关的蛋白质IFT88和乙酰化α-tubulin的蛋白质表达量也明显增加,表明PEMFs促进骨形成的过程中,初级纤毛发生了动态变化。为了探讨纤毛长度的变化是否与NO信号通路相关,使用L-NAME对NO信号通路进行阻断,发现PEMFs不再能增加初级纤毛的长度,虽然对IFT88蛋白质的表达量并没有影响,但是乙酰化α-tubulin的蛋白质表达量却不再增加。提示PEMFs诱导的纤毛伸长可能与NO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综上所述,50Hz 0.6m T PEMF通过激活PC1/NO信号途径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成熟,而此过程依赖于初级纤毛,表明PEMFs通过初级纤毛内的PC1/NO信号途径促进骨形成。此结果为初级纤毛是PEMFs促进骨形成感受器奠定了基础,也为PEMFs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王婕[4](2021)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旨在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访谈法,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循证护理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与证据综合的方法,制定推荐意见,从而初步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方案,最后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形成的护理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确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1.通过质性访谈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问题。通过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现状与需求的访谈提纲,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主题,并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体护理问题。2.以护理问题为依据,进行证据检索与证据综合,制定推荐意见,初步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本研究按照“证据6S模型”,检索与评价老年骨质疏松相关指南、开展相关护理问题的系统评价、检索与评价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证据的综合,依据GRADE证据分级系统形成推荐意见,从而初步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3.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方案。通过选取专家,进行专家咨询,对初步形成的研究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确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结果:1.护理问题的构建。本研究选取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骨科、内分泌科共10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访谈,课题组成员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结果,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主题: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生活习惯指导、运动指导、疼痛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依从性指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8个方面,并构建18个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问题。2.依据护理问题,进行证据综合,制定推荐意见,初步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1)本研究最终纳入6部指南,其中2部为国内指南,4部为国外指南,通过评价指南,在指南中提取出25条推荐意见。(2)开展3项系统评价,共纳入69篇文献,验证6项结局指标,依据GRADE证据分级系统,制定5条推荐意见。(3)根据相关文献内容分析,制定9条推荐意见。3.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方案。本研究选取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骨科、内分泌科共1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本研究方案,包含8个主题,38条推荐意见。结论:本研究通过证据综合,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生活习惯指导、运动指导、疼痛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依从性指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8个主题、38条推荐意见。本研究方案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理论知识,同时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杜娟,李宗树,张锌[5](2020)在《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疗效评估。方法 58例原发性O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29例,两组均服用钙尔奇D片及骨化三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脉冲磁场治疗仪, 1次/d,每次30 min,15 d为1个疗程,每月1次,共3个月。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价及骨密度检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均有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都有下降,治疗组VAS平均下降1.9分(P=0.002),对照组仅下降0.6分(P=0.26),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特别是在器具使用、卫生动作、步行动作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骨密度T值均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5),且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绍杰,魏云鹏,杨建成,薛艳茹,商澎[6](2020)在《电磁疗法对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电磁疗法作为一种物理疗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部分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Europe PMC等数据库中,检索电磁疗法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共123篇,并对其做出分析和评价,共筛选出有效文章58篇。综述了电磁疗法对常见几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症、抑郁症、骨质疏松等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并且对常用电磁疗法的类别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主要包括穴位贴磁、脉冲电磁场、旋磁、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穿戴磁性物品等。结果表明,电磁疗法对部分人类内科疾病、神经性疾病、骨科疾病均有显着疗效,其适用范围广且副作用小。

张英驰[7](2020)在《电磁场治疗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调节骨重塑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骨成熟后,总是处于不断吸收和形成过程,我们称之为骨重塑。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是骨组织应力适应和损伤修复的基础。骨重塑的失调伴随着各种骨疾病的产生。在骨重塑的过程中,破骨细胞溶解骨基质后释放的细胞因子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骨吸收部位定向迁移,然后分化为成骨细胞,并修复被吸收的骨质。故MSC的迁移能力和分化方向对骨重塑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在与骨量减少相关的骨科疾病中,可观察到MSC的迁移能力和成骨分化的减弱。早在20多年前,科学家们发现电磁场可治疗骨折的延迟愈合。因其无创和副作用小的特点,电磁场治疗在骨科疾病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已有的研究证实了电磁场可促进MSC的成骨分化,但其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另外,电磁场对MSC的迁移能力是否有一定影响,尚未有研究报导。因此,本研究对电磁场在MSC迁移和成骨分化中发挥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作为细胞模型,应用的电场磁场为7.5-75 Hz/1 m T正弦交变电磁场,实验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研究电磁场对h-BMSC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首先,我们利用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不同频率(7.5、15、30、50和75 Hz)电磁场刺激后h-BMSC迁移能力的改变。经过筛选,50 Hz/1 m T的电磁场刺激对h-BMSC的促迁移效应最强。然后,在50 Hz/1 m T电磁场刺激的同时应用L型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10μM)和/或黏着癍激酶(FAK)抑制剂PF573228(5μM),检测细胞内Ca2+含量、细胞粘附蛋白(FAK、Tailin和Vinculin)的表达、Rho家族GTP酶(Rho A、Rac1和Cdc42)的活性和细胞骨架F-actin的组建,以明确电压门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VGCC)、FAK、Rho家族GTP酶(Rho GTPases)在电磁场促h-BMSC迁移效应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上下游关系。第二部分:研究电磁场促h-BMSC成骨分化的潜在机制。首先,我们检测了h-BMSC在成骨诱导培养联合不同频率(7.5、15、30、50和75 Hz)电磁场刺激过程中一种配体门控钙离子通道——嘌呤受体P2X7的表达量。用上述实验筛选出15 Hz/1m T电磁场联合成骨诱导培养基刺激h-BMSC 7 d(8 h/d)后,检测P2X7下游的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改变。然后,我们利用P2X7特异性抑制剂A740003(5μM)和/或PI3K抑制剂LY294002(10μM),检测当P2X7和/或PI3K被阻断后电磁场对Akt/GSK3β/β-catenin通路活性和h-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在h-BMSC成骨诱导的过程中,联合应用电磁场和P2X7激动剂(Bz ATP和ATP),检验二者是否具有协同促成骨效应。结果:第一部分中,我们发现不同频率(7.5、15、30、50和75 Hz)电磁场均具有一定的促h-BMSC迁移的效应,其中50 Hz/1 m T的电磁场刺激对h-BMSC的促迁移效应最强。50 Hz/1 m T电磁场刺激可使h-BMSC 24 h后,细胞内Ca2+含量升高、细胞粘附蛋白(FAK、Tailin、Vinculin)的表达增加、Rho GTPases(Rho A、Rac1、Cdc42)的活性增强和F-actin的组建增加。10μM维拉帕米可部分抑制电磁场介导的促迁移效应和细胞内Ca2+含量的升高。在50 Hz/1 m T电磁场刺激的同时,单独或联合使用维拉帕米(10μM)和PF573228(5μM),均可部分抑制电磁场对粘附蛋白表达、Rho GTPases活性和F-actin组建的促进作用,其中维拉帕米和PF573228联合使用并未比二者单独使用产生更显着的抑制效果。第二部分中,我们发现不同频率电磁场均可增加成骨分化过程中h-BMSC的P2X7的表达,而对非成骨诱导状态下的h-BMSC中的P2X7表达无明显影响。其中15 Hz/1 m T电磁场诱导P2X7表达的效果最强,这种诱导效应随电磁场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并在14 d达到最高点。15 Hz/1 m T电磁场对成骨诱导的h-BMSC刺激7 d后,成骨标志物RUNX2、ALP和OPN的表达增加,钙结节的形成显着增多,而A740003(5μM)和/或LY294002(10μM)可部分逆转这一效应。我们也检测了P2X7下游的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5 Hz/1 m T电磁场刺激7 d可显着升高磷酸化Akt、磷酸化GSK3β和核内β-catenin的水平,而这种效应可被A740003(5μM)或LY294002(10μM)所抑制,其中LY294002的抑制程度更强,且这两种抑制剂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LY294002的抑制程度无显着差异。最后,我们还发现电磁场和P2X7激动剂(Bz ATP和ATP)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促进成骨诱导的h-BMSC中RUNX2、ALP和OPN等成骨标志物的表达,且联合治疗的促进作用显着强于单独应用电磁场或P2X7激动剂。结论:电磁场可通过增强h-BMSC的迁移能力和成骨分化,促进骨形成,调节骨重塑的平衡。电磁场在促进h-BMSC迁移的过程中,首先激活VGCC,增加细胞内Ca2+浓度,细胞内Ca2+的累积激活FAK,增强了黏着癍的形成。同时FAK通过激活Rho GTPases增强细胞骨架的组建,这些变化共同促进了h-BMSC的迁移。在h-BMSC的成骨分化的过程中,持续的电磁场刺激可诱导钙离子通道受体P2X7的表达,这些表达上调的P2X7激活其下游的Akt/GSK3β/β-catenin通路,促进h-BMSC成骨分化。并且,P2X7激动剂的使用与电磁场治疗有协同促成骨作用。本研究立足于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电磁场治疗调节骨重塑的方式和作用机制做出了补充,为进一步理解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电磁场治疗骨科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钱光,余月明,董有海,洪洋,王明海[8](2020)在《脉冲电磁场磁疗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联合干预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和骨微结构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脉冲电磁场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皆能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产生良好影响,但关于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的影响,探索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和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起,脉冲电磁场组给予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给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接受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每周5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卵巢切除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干预共8周。8周后行骨代谢指标检查、骨密度测定、Micro CT骨微结构参数检测。动物研究中的所有程序经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批准(20171263A193)。结果与结论:(1)卵巢切除6个月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显着下降,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2)与卵巢切除组相比,3个治疗组L3椎体的骨密度均显着增加(P <0.05);(3)3个治疗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着高于卵巢切除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着低于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水平明显低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4)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均优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均P <0.05);(5)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和脉冲电磁场联合治疗可以增强去势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和骨微结构。

杨峥[9](2020)在《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应用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女性胸肋关节疼痛,分析患者的症状缓解和骨质疏松相关指标,从而动态观察疗效,旨在探索起效快、疗效好、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阐述此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女性胸肋关节疼痛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8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醋氯芬酸缓释片0.2g/次,1次/天,共10天;口服碳酸钙D3片1片/次,2次/天,共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磁场及理筋手法治疗:应用脉冲磁场治疗仪,选择治疗频率为8Hz和12Hz变频方式,磁场强度设定为4档,30分钟/次,1次/天,每个疗程10天(间隔5天),共3个疗程;理筋手法选用按压法,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于治疗床上取仰卧位,嘱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根置于错位的胸肋关节,右手握拳,以掌指关节置于错位的胸肋关节对应的肋椎关节,嘱患者深呼吸,缓慢呼气时医者左手向下方以适当力量突然短促按压错位的胸肋关节,听到弹响音后表示复位成功,1次/天,共10天。观察测量并记录治疗前所有患者的数字等级疼痛评分(NRS)、腰椎2~4椎体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值、空腹肘静脉血血钙浓度,以第一天治疗为起始,测定第3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RS疼痛评分、第3个月和6个月的血钙浓度和第6个月的骨密度值,并详细记录。在试验结束后整理所有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检验方式,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的80例患者中有1例脱落病例,余患者均完成试验,对照组共39例,治疗组40例。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数据应用秩和检验,身体质量指数采用t检验,有无吸烟史进行χ2检验,各指标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有可比性。经过秩和检验和t检验,治疗前患者的NRS疼痛评分、骨密度值和血钙浓度无差异(P>0.05),两组的观察指标可进行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有序数据NRS评分进行分析,治疗第3天(Z=-3.059,P=0.002)、1个月(Z=-3.608,P<0.001)、3个月(Z=-4.494,P<0.001)、6个月(Z=-3.693,P<0.001),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明显不同(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不同治疗方法对疼痛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骨密度值经正态性分析为非正态分布,需进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腰椎2~4椎体骨密度Z=-1.142,P=0.25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密度Z=-2.412,P=0.016<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提高股骨颈骨密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血钙浓度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第3个月(t=-5.756,P<0.001)、6个月(t=-3.959,P<0.001),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治疗方法在第3个月和6个月对血钙升高有差异。结论: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发现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理筋手法,可以短期内有效减轻围绝经期胸肋关节疼痛症状,提高骨密度,延缓病情进展,为治疗围绝经期胸肋关节疼痛提供了新方法。同时我们发现中医理筋手法对由于关节错位引起的胸肋关节疼痛疗效显着,可使错位的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短期内缓解疼痛;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提高骨密度、缓解疼痛,可用于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胸肋关节疼痛患者的治疗。

海力里·麦麦提[10](2020)在《新疆策勒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现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新疆策勒县成年人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既往史、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维医气质相关信息等的调研,探讨当地居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况,为新疆策勒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保健提供依据和指导,为维医气质学说基础研究提供线索。与此同时,进行需求研究,了解当地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健康宣教的需求,为当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1.新疆策勒县绝经后妇女及中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取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形式,测量并记录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工作性质等)及既往史、原气质、健康宣教需求信息等相关信息,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应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仪(QUS、型号:OSTEO KJ300)进行骨密度测定,按照OP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异常组(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并进行患病率分析。2.通过应用竞争抑制ELISA方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骨吸收指标U-NTX1、U-CTX1、U-HOP,血清指标BALP、BGP、1,25(OH)2D3、E2;自动分析仪测定U-Ga、U-Cr变化水平,各组之间进行差异分析。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骨量异常危险因素分析。4.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健康宣教的需求。结果:1.策勒县居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总患病率为12.0%,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0.4%,骨量减少患病率8.9%,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23.4%,骨量减少患病率14.2%。按年龄段分析,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原气质为湿热性气质的最多49例,占12.8%,女性原气质为干寒性气质最多90例,占23.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气质类型、睡眠状态、工作性质、饮食习惯与骨量异常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量异常发生危险性高于男性(OR=2.145);以干热性气质为基线,各原气质的骨量异常危险性为:湿热性气质为:OR=3.592、湿寒性气质为:OR=3.764、干寒性气质为:OR=2.107;失眠人群骨量异常发生的危险性高于睡眠正常人群(OR=2.424);从事其他工作者骨量异常率低于从事脑力工作者(OR=0.269);肉食为主的人群骨量异常的发生危险性高于均衡饮食人群(OR=2.24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骨量减少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U-CTX1、U-HOP、HOP/Cr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BALP、BGP浓度升高,1,25(OH)2D3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对象骨质疏松症总知晓率为16.5%,从未听过骨质疏松症人数(319、83.5%)明显大于了解骨质疏松症(47、12.3%)和非常了解(16、4.2%)的人群。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当中,对遗传因素(16%)及绝经(24.7%)的认知度较高,其余均较低,最期望获取的知识途径方面,96.9%人想获得与医生一对一的教育,其中,非常需要85.6%、一般需要11.3%,其次依次为网络微信链接(95%)、电视、广播(91.6%)、书刊、宣传册(86.4%)及专题讲座(83%),研究对象最期望获得的知识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95.8%),其余依次为补钙知识(91.6%)。结论:1.新疆策勒县居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总患病率为12.0%,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2.性别、原气质、饮食习惯、睡眠状态、工作性质为新疆策勒县居民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应从这几点进行干预措施。3.新疆策勒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处于紊乱状态,其中U-CTX1、U-Hop、U-Hop/Cr以及血清BALP、BGP、1,25(OH)2D3变化明显。4.新疆策勒县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认知掌握情况较差,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需求非常大,其中,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需求较为显着。策勒县社区医疗机构及预防机构应加强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提高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普及率。

二、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估
2 结果Results
    2.1 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2.1.1 脉冲电磁场对骨密度的影响
        2.1.2 脉冲电磁场对骨转化标志物的影响
        2.1.3 脉冲电磁场对骨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2.1.4 脉冲电磁场对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2 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制研究
        2.2.1 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机制研究
        2.2.2 脉冲电磁场对成骨细胞的机制研究
        2.2.3 脉冲电磁场对破骨细胞的机制研究
        2.2.4 脉冲电磁场对骨细胞的机制研究
3 结论与展望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3)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治疗
        1.1.1 骨质疏松症
        1.1.2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
        1.1.3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
    1.2 低频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1.2.1 PEMFs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1.2.2 PEMFs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影响
        1.2.3 PEMFs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1.3 一氧化氮与骨形成
        1.3.1 一氧化氮信号途径的简介
        1.3.2 一氧化氮信号途径对体外成骨细胞的影响
    1.4 多囊蛋白-1 与骨形成
    1.5 初级纤毛与骨形成
        1.5.1 初级纤毛的结构与功能
        1.5.2 初级纤毛与骨形成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PEMFs促进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依赖于NO信号途径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
        2.2.2 50 Hz0.6 mT低频脉冲电磁场激活NO信号通路
        2.2.3 PEMFs促进骨形成依赖于NO信号通路
    2.4 讨论
第3章 PEMFs通过多囊蛋白-1 激活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PEMFs对 PC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 不同sh RNA干扰序列对成骨细胞内PC1 蛋白基因的影响
        3.2.3 干扰PC1对PEMFs促进骨形成的影响
        3.2.4 PEMFs激活NO信号通路需要PC1
    3.3 讨论
第4章 PEMFs促进骨形成依赖于初级纤毛介导的PC1/NO信号通路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转染IFT88 siRNA质粒载体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4.2.2 PEMFs促进成骨细胞依赖于初级纤毛的存在
        4.2.3 PEMFs通过初级纤毛激活PC1/NO信号通路
        4.2.4 PC1/N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存在于初级纤毛内
    4.3 讨论
第5章 PEMFs调节初级纤毛的形态变化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PEMFs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5.2.2 阻断NO信号通路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操作性定义及理论基础
    四、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问题的构建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证据综合
    一、基于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综合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二、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三、基于相关文献的证据综合
        1、研究目的
        2、文献内容分析
        3、讨论
第四部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最终形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AGREE II指南评价表
    附录二 GRADE证据分级系统
    附录三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四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
综述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2.2 治疗前后ADL
    2.3 治疗前后BMD
    2.4 不良反应
3 讨 论

(7)电磁场治疗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调节骨重塑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电磁场通过激活电压门控钙通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电磁场促进间充质干细胞P2X7表达从而增强成骨分化
    研究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电磁场与干细胞治疗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购买证明

(8)脉冲电磁场磁疗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联合干预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和骨微结构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实验方法
        1.4.1 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及干预
        1.4.2 组织的获取
        1.4.3 骨代谢指标检测
        1.4.4 MicroCT扫描
    1.5 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2.2 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
    2.3 骨代谢指标检测
    2.4 骨密度测定
    2.5 MircoCT成像和分析
3 讨论Discussion

(9)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新疆策勒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现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前准备
        2.2 现场调查
        2.3 诊断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 肖豪,刘静,周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08)
  • [2]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影响[D]. 肖豪. 南华大学, 2021
  • [3]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D]. 何文芳.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D]. 王婕.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5]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J]. 杜娟,李宗树,张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7)
  • [6]电磁疗法对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周绍杰,魏云鹏,杨建成,薛艳茹,商澎.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0(03)
  • [7]电磁场治疗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调节骨重塑的机制研究[D]. 张英驰.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8]脉冲电磁场磁疗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联合干预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和骨微结构的变化[J]. 钱光,余月明,董有海,洪洋,王明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20)
  • [9]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D]. 杨峥.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10]新疆策勒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现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研究[D]. 海力里·麦麦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