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护理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护理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郑凤新崔敏

(山东省临清市中医院;山东临清252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护理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眼科的80例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将该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中医外治护理实施护理干预。治疗1个疗程后,行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网膜循环时间、无灌注区、眼底新生血管和侧枝循环建立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护理能明显改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功能,可反映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多项指标上。

关键词:中医外治护理;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眼科住院的年龄在55~75岁,辨证分型均为气滞血瘀证,静脉阻塞时间在1周以上的缺血型RVO患者。共80例(80只眼),男41例,女39例。

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8.28±13.67)岁;平均病程(17.8±5.6)d;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8例(2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2例;治疗前视力0.3以下者28例,0.1以下者12例;40例中伴有高血压30例,伴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0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9.36±14.34)岁;平均病程(18.4±5.6)d;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7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3例;治疗前视力在0.3以下者28例,0.1以下者12例;40例中伴有高血压32例,伴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8例。2组性别、年龄组成、病程、阻塞部位、中医辨证分型、视力、发病危险因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1)入院第1天:完善相关检查以及眼科专科体检、视网膜电图(ERG)、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2)入院第2天: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用手术显微镜进行操作,予以康柏西普眼内注射;(3)入院第3天:开始予以中药汤剂治疗,予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血府逐瘀汤加减。(4)入院第4~10天:开始予以全视网膜光凝,一般共予以4次视网膜光凝术,隔日1次,每次视网膜光凝术光凝1各象限,4次合为全视网膜光凝。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外治护理(1)中医外治法:患者入院第3天至出院,予以中医外治法。根据本科实际RVO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予以患者以下中医外治方案。①中药离子导入仪疗法:通过热疗和促进剂(水化剂、角质层剥离剂)的应用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使用中药离子导入仪,通过脉冲电流使a-螺旋结构的多肽发生翻转形成平行排列,由无序性变为有序性,产生允许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的生物通道。使用行气化瘀之香丹注射液为导入药物,选穴睛明穴、太阳穴置放电极,操作人员将电极片放到眼部,这样就可以包括完很多穴,每天治疗2次。②中药穴位注射:选穴太阳穴,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支,进行患侧的皮下注射,注射时要回抽,注射后形成皮丘,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1次/d。③穴位温灸法:局部取穴,选取患侧四白穴、球后穴、承泣穴、太阳穴、丝竹空穴、鱼腰穴、攒竹穴。使用温灸盒进行此疗法,将艾条插入灸盒内固定支架点燃,将灸盒盖上并旋转锁定,然后调节出风口,以控制温度的高低,将灸盒置入保温袋中,用松紧带固定在患处。睡眠时禁用,2次/d。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5.0%(38/40),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80.0%(32/40),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为27.5%(11/40)。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2组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将2组治疗前后视力按照公式logMAR视力=log(1/小数视力)换算成logMAR视力,以治疗前logMAR视力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2组治疗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对照组视力恢复不如观察组。

3.讨论

视网膜循环时间可以反映视网膜微循环结构(血管管径、血管完整性等因素)以及循环基础(血流动力、血液豁稠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发生循环阻滞或血管破裂现象时,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白建伟等研究表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循环时间与追踪观察视力的关系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视网膜循环时间越短,其末梢循环阻滞越轻,视力预后越好,反之越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中医外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视网膜循环时间均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视网膜循环时间的降低,视力明显提高,观察组的有用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认为中医外治护理可改善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从而使视网膜循环时间降低,挽救患者的有用视力。本研究在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选择相应的情志护理、用药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外治护理”中的中药离子导入仪疗法、中药穴位注射以及穴位温灸法。有效地护理对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对RVO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系统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及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有助于确保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视功能,对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护理能明显改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功能,可反映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多项指标上,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代商镇.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病因素及影响预后视力相关因素[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12):1554-1556.

[2]汤兰兰,赵海金,陆华文.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5):975-977.

标签:;  ;  ;  

中医外治护理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